是掌印的心尖尖儿啊(182)+番外
“……”
听到她们提起裴相和,王婵脸上的表情变了一变。
妙良人端着茶盏,打量了一眼王婵。
宫里的美人儿是真多。
但她还是最喜欢皇后娘娘。
便是毁了容,她照样喜欢。
王婵行动间步子不便,一些妃子一看就猜到了其中门道,她们望向王婵的眼里意味不明。
姜娩看到王婵的时候,想的却是裴相和。
他知道王婵的事吗?
不过这个想法一出,就立即被姜娩从脑海里挥去。
裴相和的事,用不着她操心,也跟她无关。
王婵接受着众妃的打量,缓步走到近前,对着姜娩跪下。
为了这一日,王婵私底下做了不少准备,还特意跟资历老的嬷嬷们学过礼仪,虽比不得嬷嬷们动作标准,总体还算过得去。
王婵请安:“臣妾见过娘娘!”
姜娩抬手:“晨妃请起。”
王婵起身,看了一眼舒妃对面空出的座位,在一旁宫人的牵引下过去入座。
后宫添了新人,话题自然而然就多了起来。
姜娩看似在听她们说话,心里却在算着时辰。
第311章 想想都觉得美好
约莫过了两刻钟,姜娩觉着妃子们拉着王婵说话说的够久了,她可以找借口把人散去了,便搭着金钏的小臂起身:“本宫还得去长宁宫给太后请安,就不留各位姐妹了。”
众妃告退。
王婵还站着不走。
姜娩没在意,只是让金钏把回宫时给太后买的一些民间玩意儿准备好。
她正要与王婵擦身而过时,王婵出声:“娘娘,臣妾也要去长宁宫拜见太后,不如您带上臣妾一起?”
姜娩没拒绝。
就是一路上多了王婵,有点不自在。
王婵想着要见太后,心里惴惴。
在长宁宫,太后拉着她的手,不止一次地暗示她要主动去讨好裴相和,跟他培养感情,最好是能跟裴相和成其好事,争取在裴相和面前多说王家的好话。
王家虽是太后娘家,可跟在京都盘踞多年的诸多世族比起来,根基太浅,毫无底蕴。
满京都的人提起王家时,也仅是面上客气,背地里则冷嘲热讽。
他们看不起王家。
只是因着太后的关系不敢在明面表露。
纵观京都,甚至皇城的一半势力几乎都握在裴相和的手里,如果王家能够得到裴相和的支持,再靠着东厂和司礼监两处的权势,必能迅速在京都站稳脚跟。
如今王婵承宠,一跃成了晨妃,无疑是把太后的计划给打乱了。
姜娩款款走着,见王婵没说话,也沉默不语。
王婵看向她,想到太后对皇后很是中意,有意跟姜娩拉近关系:“娘娘,归宁半月,您在太傅府可还舒心?”
别人主动搭话,姜娩自不会给人难堪。
她轻柔一笑,杏眼生辉:“舒心。”
王婵被她轻松的情绪感染。
她发现,皇后娘娘确实是一个相处起来很舒服的人,说话轻柔,眉眼和顺,眼底攒着细碎的光,唇角微微上翘,始终带着恬静而懒散的笑意。
如扑面而来的春风。
如眷顾万物的暖阳。
她不像后宫那些自持贵女身份的妃嫔,盛气凌人。
更没有瞧不起毫无家族底气的妃子。
王婵心知,后宫的妃嫔们多是世族出身,骨子里大多傲慢。
甚至,她们也瞧不起太后,觉得太后豢养男宠一事是朝廷之耻,是天下女子之辱。
但皇后娘娘没有这种想法。
她对太后,始终敬重。
也难怪太后对满宫妃嫔不放在眼里,却对皇后娘娘印象深刻。
王婵又道:“娘娘不在宫里的日子,太后她老人家还时常念叨您呢。”
姜娩意外:“太后念叨本宫?”
“是啊。”说起这个,王婵还有点泛酸。
想她在太后面前处处迎合,句句讨好,结果还不如姜娩露个脸,陪太后说两句话。
“太后总说,若皇后娘娘能为皇上开枝散叶便好了,还说如娘娘这般的好性情,日后生出来的皇子必才学过人,生出的公主必温柔懂事。”
姜娩:“……”
她怕是要辜负太后所愿了。
想起皇上昨夜被她吓得落荒而逃的背影,姜娩心里门儿清,恩宠二字,跟她再无缘分。
而恩宠没了,又怎会有孩子?
这种结果,姜娩想想都觉得美好。
第312章 透着几分邪肆
王婵没窥见姜娩眼里闪烁的笑意,见她不说话,再一想自己刚刚的话似乎不太妥当,脸色一变,冲姜娩施了一礼,急忙解释:“娘娘,请原谅臣妾的口不择言,臣妾说这些并没有其他的意思,也没有嘲讽娘娘的想法,臣妾只是将太后的话转述给您听而已。”
是她大意了。
也怪她在姜娩面前放松了警惕。
不然,她不会在说话时忘了拿捏分寸。
王婵心内一阵惊骇。
她觉得这位好脾气的皇后娘娘就像是有什么魔力一样。
她只是那样温软地笑着,如话家常般跟人说话,就能用她周身的温和悄无声息地感染身边所有人,令他们下意识降低警惕。
想她王婵步步谨慎,时时权衡算计,这还是头一回在他人面前表现出如此松懈的一面。
姜娩扭头看她,毁容后的下半张脸近看时略显狰狞,但这无损她眉眼间惯有的柔和:“晨妃不必如此小心,本宫没有怪罪你的意思。”
两人正说着话,就见前方一道如松似竹的身影带着几位宫人走近。
走在前头的,不是裴相和还能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