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掌印的心尖尖儿啊(554)+番外
姜娩被他按过的手腕酸痛减轻:“还想写好多。”
裴相和停下动作,目光一闪,建议道:“那剩下的由我来为娘娘代劳?”
姜娩想起祖父对裴相和的抵触,再一想将来回到京都她还想带着裴相和回府,一时没有说话。
她深知祖父虽然替她担下一切,她回去后,依然会被问罪。
不过因着祖父辞官一事,她可以省掉‘死’在途中的计划。
姜娩就在想,既然免去苛捐杂税的事情可以不再被追究,那她干脆等回皇城,等被问责时,主动揽下罪责,趁机自请废除皇后之位。
没了这个身份在,她便可以理所当然地丢掉所有的责任和枷锁。
此后,她另寻一方舒适宽敞的宅院,没事儿拉着裴相和回去太傅府看看祖父,陪他老人家说说话,下下棋。
反正不论如何,她都要把裴相和带回去见祖父。
既如此,剩下的书信交给裴相和写也未尝不可。
别看祖父面上一点也不喜欢裴相和,总没个好脸,但姜娩心里明白,祖父是爱才惜才之人,他对裴相和是抱有欣赏的。
她也相信祖父迟早会接受她喜欢裴相和一事,并跟裴相和做到和平共处。
于是,姜娩点点头,拿过一边的汤婆子暖手,身形往后一靠。
第960章 耳尖红透
大抵是不好意思,还因为她的做法多少有点承认喜欢裴相和认可他存在被祖父知晓的缘故,姜娩将脸往毛毛绒绒的衣领里埋了埋。
她露出一截洁白高挺的鼻梁,垂着眼儿,小声说:“……那你来写。”
裴相和的眼底有笑意晕开,拿起被她搁在笔架上的笔:“那娘娘念?”
姜娩仍有些难为情,露在外面的耳尖红透:“……你看着写就行。”
裴相和提笔蘸墨,嗓音低沉,听得人耳根发热,心尖发痒:“好。”
站在门外的金钏四人:“……”
娘娘让掌印代写家书,这不就是变相地在承认她跟掌印是两情相悦?
姜娩当然明白这一点。
可她还是这么做了。
她现在依然是皇后,碍着身份礼法,她不能光明正大地告诉裴相和自己喜欢他。
但她在其他方面做些默认裴相和对她很重要的事情还是没问题的。
估计祖父看到书信后,也会懂得她的心思。
事情真如姜娩所料,当曹槐把那些厚厚的书信带去太傅府,带给姜远后,姜远一眼就认出来了后面的很多书信都是裴相和所写。
裴相和掌管批红多年,可以说,文武百官对他的字迹绝不可能认错。
尤其裴相和的字迹分外飘逸好看。
辨识度极高。
姜远捧着信件,发现字迹虽是裴相和的,内容都是在讲他们在徐州七县发生的事。
渐渐地,姜远也就放下了心里对裴相和的那层膈应,看入了神。
-
修建河堤一事完工。
第二年春夏,当雨季来临之时,再没有发生过水灾。
这一步完成,姜娩与众人皆高兴不已,纷纷放下手里的事情歇了好几日。
歇完,姜娩又开始跟戴正等人一起忙活起为百姓重建家园。
与修河堤的过程不同,从找来当地百姓,确定房屋建在何处,这期间单单是敲定种种细节问题就耗费了足足一个月的时间。
等把这些处理完,姜娩的第二步总算动工。
下半年时,柳文显来了。
他带来了大量的粮食跟金银。
柳家世世代代盘踞汴州,在汴州有极高的声望,除了底下经营的各类商铺,柳家还有好几处名声极盛的书院。
自京都一别,柳文显回到汴州便忙得无暇分身。
当时的柳家正在内斗。
柳家是百年大族。
而类似这样的大族里,成员们无休止的争斗也是必然的。
这也是为何柳氏多年前与姜驳和离回汴州后,却一直住在外面没有重回家族,也没有跟族中亲戚过多来往的缘故。
柳文显陷入在争斗里面,与族中子弟数次算计与交锋,最终才在身边一堆人的拥护下有了不能动弹的地位。
如今的柳家,虽然柳文显还不是当家人,但已经是候选人之一。
只要他想掌管柳家,成为家主,只是时间方面的问题。
一年多前,得知姜娩被昏君派往徐州七县时,柳文显愤怒至极,然而他身边虎狼环绕,压根走不开。
好在他知道裴相和在。
尽管他厌恶裴相和。
却必须承认裴相和确实比他更有本事,也更懂得如何护住这个表妹。
第961章 看轻了他
令柳文显惊讶的是,七县百姓没有被弃,没有再一次次的尸骸遍地。
而最终扛起七县重担的不是朝廷,竟然是他认为需要被保护的表妹。
在七县百姓最艰难,在天下所有人都以为七县的百姓会被朝廷抛弃自生自灭的时候,是当年那个纤弱胆怯的少女决定留下来,并带领徐州官员商定解决方案,再带领数百万百姓重修河堤。
也是她在这两年里大肆派人四处收集粮食和金银,集天下万民之力,重建七县。
现如今,这位皇后娘娘在徐州的事迹已经传遍天下,百姓赞扬她,歌颂她,视她如神明。
就连汴州大街小巷的说书先生嘴里说的都是她的功绩。
两年……
短短两年……
昔日那个在丧母后面色苍白,柔弱无依,只知道哭哭啼啼寻求庇护的少女从离开汴州,去往京都,再到被姜驳那黑心肝的父亲送入宫里成为等死的第三任皇后,再到她领着圣旨出宫赶往徐州七县,带领众人救助七县,挽救七县,这期间的每一日,她都在以他看不到的速度飞快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