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通过那些词句体味着纳兰对她的爱与相思,也窥视着他的婚姻生活。她早已经习惯了在后宫与三千佳丽争妍斗宠,如今,则又多了一项战斗——在容若的心里,与他的旧爱新欢争胜。
是那首《采桑子》惹怒了她:
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
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
这是卢氏嫁到明府第一年生日时,容若写给娇妻的,那十八岁的娇艳新娘。这让碧药想起了自己的十八岁生日,是在宫里度过的,刚刚生下承庆皇子不久,身形还没有恢复,皇子倒不幸夭折了,因此皇上很少召见她。她的生日,是独自度过的,没有人伴她挑灯赏月,更无人为她吟诗赞美。同样是十八岁,她比卢氏要美丽一千倍一万倍,却凭什么,她的十八岁如此清冷惨切,而卢氏却可以那般温存美满?
于是,她赐了宫制香附子给明府,那原是明府的常方儿,只不过,其中略加了一点点麝香。只有一点点,份量少得连大夫也查不出来,而且药丸不同于汤药,各种材质被混合在一起,难解难分,面目模糊,就算太医也无法准确地提取所有成分。常人服用,其效用与“一品丸”完全一样甚至还因为加了麝香而更易吸收,但是孕妇长期服用,却会引发流产或难产。
这不是她第一次下手。自从她的儿子承庆夭折后,她就告诉自己必须未雨绸缪,先下手为强。她并不想查清楚究竟是谁害死了自己的孩儿,因为归根结底是为了“争宠”二字,于是,宫中所有的女子都是她的目标,她的仇敌。即使从前不是,以后也可能是。
从那时候起,她开始把自己一直服用的“一品丸”分成两种同时配制,一份留给自己吃,一份馈赠宫中后妃。她一直都与各宫嫔妃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脸上永远挂着温和的微笑,而且出手大方,经常赠人自制的香粉与药丸,由于她自己也一直在服用这些药,所以从没有人怀疑她——不,也许容若曾有过猜疑的,卢氏死于难产,跟赫舍里皇后一模一样。
他一次次来到卢氏停厝的双林禅寺,守着爱妻的灵位,写下一首又一首伤情悼词,写下“天上人间俱怅望,经声佛火两凄迷。未梦已先疑”的句子。他且在《南乡子》(为亡妇题照)中写道: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
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
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他的心里分明是有过怀疑的,可是,卢氏与碧药,一个是他的初恋,一个是他的发妻,他既不愿相信碧药害死了卢氏,也不愿为卢氏伤害了碧药。他太爱她了,爱到不忍质问。
可是,她却恨他,恨他对妻子卢氏那般柔情缱绻,无论她生前还是死后,都是一往情深;也恨全天下对他钟情的女子,恨她们有机会引诱他,陪伴他,更恨他留恋烟花竟又搭上了沈菀——这个恨,是最新燃起的,在纳兰容若死后,在她为了他一次次肠断心碎、痛不欲生之时,却听说纳兰侍卫竟有了遗腹子。或者人们是为了安慰她对从弟的思念,将这件事当作喜讯透露给她的,以为她会因此觉得安慰。却再想不到,竟燃起了她最深的妒忌——容若原来另有新欢,还怀了孩子!
她央着皇上往明府赏花,是为了安慰叔父明珠,是为了祭奠纳兰容若,更是为了探一探沈菀的底牌,看清楚这是个什么样的女子。而沈菀,无疑是令她惊奇了。
这次出招,她们等于是打成了平手,下一局,她该怎么做呢?
这是沈菀猜测的故事。虽然她不能确定自己猜的那些就是真相,但她相信,“虽不中,亦不远矣”。她想觉罗夫人给碧药讲过那么多故事,除了飞燕合德姐妹洗澡的故事之外,一定也有后宫女子怎样争宠、怎样害死对手以及对手腹中胎儿的故事吧?但这也未能保住碧药的第一个儿子承庆。
装了一肚子故事的碧药入宫后,成功地邀宠,生子,经历了丧子之痛后,再度得宠,受孕,生子,荣升惠妃。她曾付出死亡的代价,而手上也必定害过不止一条人命吧?卢夫人与公子的死,一定与碧药有关!而碧药,也一定会再次向自己出手。今天,就是碧药出手的日子了吧?
娘娘的口谕是在哥儿百日那天随着赏赐一起送来府中的,传旨的太监说,惠妃自从上次赏花节沈菀早产,就深为担心,如今听说侄儿健康成长,深觉安慰,很想亲眼看看孩子的模样,故令沈菀抱着孩子随觉罗夫人于今日午后入宫觐见。
——这么巧,偏偏是今天,五月二十三日。
五月的风吹在身上,和煦,温存。沈菀坐在渌水亭的栏杆长椅上,与想象中的纳兰公子久久地对视着。公子的眼神有时亲切、祥和,有时玄远、清虚,仿佛穿过她的身体,在注视着另外一个地方。而今天,他是专注的,与她一起纪念着这个特殊的日子。
一年了,今天是他们定情一年的好日子。她的“问名”之日。去年的今天以前,她叫作沈宛,然而去年的今天,就是在这里,公子对她说:“青菀者,亦名紫菀、紫茜、还魂草、夜牵牛,开青紫色小花,其根温苦,无毒,有药性。用紫菀花五钱加水煎至七成,温服,可治肺伤咳嗽,于病人最相宜的。”
于是,她就叫了沈菀。又名还魂草的青菀。可是,她能让公子还魂吗?
她站起来,尝试让脚尖做蜻蜓点水状,使自己迎风摇摆,却发现手脚都变得僵硬。因为不用自己喂奶,她的身材恢复得很快也很好,如果她愿意,本可以像从前那样轻盈起舞了。然而,她却再也轻快不起来。
她没有了观众。纳兰词已成绝响,无论她多么曼妙、投入,没有了那双激赏的眼睛,她的舞蹈还有何意义?
于是,她重新坐下来,重新闭上眼睛,从头细想去年五月二十三发生的点点滴滴。
那天,她坐在妆台前,镜奁敞开着,盛着许多闪亮精致的物事供她挑选:钗,梳,篦子,珠花,翠钿,茉莉针儿,凤凰衔红果的金步摇……她拿起来又放下,精心地挑选、插戴,每个动作都比往常慢半拍,仿佛在进行某种盛大的仪式。然后,倚红姐姐来了,穿着银红衫子,墨绿马甲,下边是油绿的潞绸宽腿洒花裤子,蹊着喜鹊登梅绣花鞋——每个细节都是这样清晰,仿佛不是去年今天,而只是发生在昨天的一般。
她的心事还没有想完,奶娘抱着孩子走来了。孩子刚满百日,还不会说话,但已经认人了,见了娘,伸手要抱,沈菀只得抱了过来。只觉臂上一沉,忙用力向上耸了耸。
小孩头上原戴着一顶新的织金帽子,因这一耸被蹭到了一边去,奶娘替他戴正了,笑道:“太太刚让人送了今儿进宫的衣裳来让小和尚试穿,很合身呢。”
沈菀一惊,急问:“你叫他什么?”
乳娘愣了一下,道:“小和尚——我们乡下管男孩子都这么叫,你看小少爷头上光光的……”
沈菀厉声道:“没有头发就是和尚吗?谁许你叫的?没规矩!”说着,用力把孩子往奶娘怀里一塞。
小孩子吓得“哇”一声大哭起来,乳娘来了府中三个月,还从没见沈菀发怒过,吓得两只眼睛楞楞的,嗫嚅着:“奶奶不喜欢,我以后不叫了。”忙抱过孩子走开。
沈菀看着奶娘的身影走出好远,一直拐过竹林看不见了,还能听见小孩子惊惶的哭声,不禁有些后悔。她对他从来没什么感情,看见他,就仿佛看见了自己的劣迹,提醒着她在双禅寺的日日夜夜;然而这毕竟又是她的亲骨肉,是她怀胎十月——不,七个月——九死一生地带到这世界来的。而且,她还凭借他得以进入明府,成为众人心目中的公子的女人。甚至,连皇上和惠妃娘娘也要隔三岔五地赏赐,长命锁、玉麒麟、氅衣珠宝、脂粉钗环,应有尽有。沈菀明白,那赏赐本不属于她,而是给英年早逝的御前一等侍卫纳兰成德的妻儿的。如果不是那孩子,九五至尊的皇上,怎么会赏赐一个清音阁的妓女呢?而国色天香的惠妃娘娘,又怎么会专程遣人传诏,指名儿让她带着孩子入宫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