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宠婚,嫁给最强硬汉(653)
那可不行,才拿了分红的社员们坚决不能同意。
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
那是不共戴天之仇!
哪个大队都有混工分的,但大家伙儿都盯着呢,混子们再想混也混不了多少。
以前没有企业,大队的三瓜两枣都有人在意,更别说现在的钱更多,那就更在意了。
大家都擦亮了鹰一般的眼睛,盯着几个厂的职工。
谁不好好干,他们就举报,把不干活儿的弄下来,空出了岗位大家又能竞争!
集体企业又不是国营企业,只要是里面的职工,不犯法犯罪,干到老还能传给子孙。
大队的集体企业,社员们的意见是很重要的,大家伙儿意见统一的时候,开除几个人不要太轻松!
林念一开始就把基调定好,以后好管理。
不然啊,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企业还发展个屁!
早晚关门!
她鸡贼,根本就不是在大会上正式说的,而是‘随意’把道理讲给杨五奶奶等人听。
把企业垮掉了谁也别想分钱划了重点。
几个老太太能干?
立刻把这个言论添油加醋传遍了整个大队!
大队也立刻出台措施和新规定,不但贴满了大队,还天天在广播里宣扬。
“挖社会主义墙角,偷拿厂里的瓜子,煤炭,薅社会主义羊毛等等行为一经发现,立刻上报局里,当小偷处罚!
另外,违法犯罪的记录将计入档案,其家人大队所有企业将永不录用!”
就……
喜欢占便宜,偷鸭蛋鹅蛋,薅一把羊毛的老太太们,也都停手不敢干了。
搞这么严格,抓住了就开除,还要报上局子,然后村里招工就永不录用他们家人。
还敢占个屁的便宜!
加上盯的人太多,就是放羊的娃儿们,都不敢去扯羊身上的毛了!
……
紧接着,农贸公司的第二笔大单来自京城。
老爷子老太太得了孙媳妇的东西,肯定是要显摆的,而且孙媳妇也说了,多出的部分就是让他们送人的。
其中一个人家得了东西之后,他家搞后勤的儿子回来了,吃着这些山货做的菜赞不绝口。
家里老太太就把东西都拿出来给儿子看:“是老傅送来的,说是他孙媳妇那边儿的农贸公司精挑细选出来的,你看看,是不是比你们后勤采购的要好多了……”
老首长送来的。
东西又好!
包装上又有电话,打一个问问呗。
这不,第二笔大单就来了。
这一笔单子走出去之后,那边儿收到货,品质各方面都没问题,农贸公司就接到了京城百货商店的电话。
第540章 领导,只需要指出方向!
前进农贸公司的山货销售到京城百货公司去了!
大新闻啊!
公社报给县上,县上报给市上,市上报给省上。
前进大队用化肥作为敲门砖,让省上的领导知道了有他们这个能耐大队。
好嘛,这才多久,这个大队又给省上惊喜了!
于是,领导发话了。
大队搞集体经济,必须予以支持!
回头要把前进大队的经验推广下去,其他大队能学点皮毛,老百姓也能早点儿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好日子!
报道!
必须报道!
这是好事!
于是,省报报道了前进农贸进京的事迹,市上也跟着报道,县上也不甘落后。
前进农贸的业务员拿着报纸去外地跑,困难度瞬间降了几个度!
为啥要去外地跑?
林念说,外地没有,稀罕,价钱就能上去。
本地有,不稀罕,价钱上不去。
最重要的就是,他们农贸公司的东西走外销,打着这个旗号,收购的时候标准高点没问题吧?
这可是关系到本省的脸面。
售卖的价格稍微定高点没问题吧?
毕竟我们是走外销,要承担运输等各方面的费用嘛!
林念忙得飞起,订单激增之后,收购任务就加重了,大队的收购站每天都有人来卖山货。
大队的拖拉机天天哒哒哒开出去,去远点儿的公社和村子去收山货。
蒋田丰还真搞来两个农业教授,给安排到养鸭场那边儿去住,可比他们以前下放的地方条件好多了。
林念找到这个两个人,要求他们琢磨琢磨怎么人工种植蘑菇。
两个教授十分激动,这是让他们干研究啊!
这可是老本行!
虽然两人的研究方向都不是这方面,但一个教授说:“我下放之前,曾经听同事提起过想试试用木屑来培养香菇……”
“我国其实从唐朝开始就在人工培养种植食用菌了,现在其实也有些地方在做这样的工作。
只是数量太少,不上规模,并且种植方法落后。
大队有这个意思,也给我们时间,我们一定尽全力……”
搞定!
嘿嘿嘿!
林念给了两人两个目标,一个是木耳,一个是香菇,她记得现代的木耳香菇人工种植都是那种菌菇袋子,所以也就给了一个方向。
其他的只能这两个人自己摸索。
当领导嘛。
就是瞎指挥……呸呸!
就是负责指挥和画大饼就行了!
基本上农贸公司的格局打开了,她的事儿也就不多了。
每天还能去牛棚找彭教授和祁教授开小灶呢,反正她是农贸公司的总经理,关心一下畜牧业没问题吧!
想了想,林念又对他们道:“其他事儿你们就不用管了,专心做研究吧!”
“你们只需要研究怎么把更高效,产量更多的人工种植蘑菇的技术搞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