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斗小民古代生活日常(112)
“哦?”庾浚看他,“你这是看出什么来了?”
陈岳摇头,“属下眼拙,没瞧出什么端倪来。只是常跟在主子身后,倒是学着了一句话,眼见未必为实,耳听也未必为虚。赵王在世时,那赵王世子的风头压过了其他藩王世子,都说赵王世子文武全才,结果到了见真章的时候才发现不过是个连个容人肚量都没有的草包。蓟王一向低调,蓟王世子在外头也没什么声名,但属下往来蓟玕商道已久,在蓟州却没听过蓟王世子什么恶名。”
庾浚有些稀奇地看了他一眼,陈岳挠了挠头,“怎……怎么了主子?”
“你……近来长进不小。” 庾浚道。
陈岳想了想,道:“大概是受了秦黍姑娘的影响。”
他提及秦黍,庾浚便愣了愣,好像是有一阵子没听见她的信儿了。
想及此,他便看向了陈岳,“你们近来还有联系?”
“倒也不频繁,她的信件偶尔会跟着商队的信件一起过来。”陈岳说到这里,又道:“听说莫掌柜那儿她也时常去信问好,说起莫掌柜的近况她倒是比我还要多知道几分。”
庾浚眯了眯眼,“她跟你们这些远在外地的人倒是联系得紧,我这钦州大营近来可是没挪动地方,她的人影儿却是没见着一次。”
陈岳立马就不说话了。
庾浚见他那乖觉的样子,便冷哼了一声。
倒是想谁也不得罪!
*
这一趟粮食运过来,陈岳一路上没少担惊受怕。这四处闹灾,粮食成了紧俏物。也幸得陈岳这粮是从玕州过来的,要是从北边运过来的,这粮还有没有,就真的是不知道了。
不过即便如此,他在走玕州到秀州的这一条水路上还是出了岔子。这日,庾浚念及陈岳一路辛劳,留他在大营中吃午食。午食过后,庾浚才将这条水路来时的风险说了出来。
“这段时日来,手下人常给我去信,说这泅水渡的山匪胃口越来越大,过路银子也是水高船涨。原本这过往商队十成的利已分了他们三成,但近来他们却是打着五成的算盘了。我这几船粮,要不是打着钦州军的旗号,怕是难留一船粮下来。”
坐于一侧的卢先生沉吟片刻,而后向庾浚提议,“主上,我看将士们也休养生息够了。宝剑藏鞘日久,也该见见锋芒了。”
庾浚侧眸看他,“先生想拿他们练手?”
卢先生颔首,“玕州水路商道不能断,这帮山匪欲壑难填,不如趁此机会让他们为我钦州军的儿郎们做做这磨砺刀石。”
赵州一役,钦州军士气大颓。钦州军需要借一场战役重振士气,虽说剿匪对于钦州军来说是牛刀小用,但好歹让这柄“宝剑”不至于藏鞘已久,忘记了昔日荣光。
庾浚稍作思量,便也同意了,“这泅水渡山匪也是一害,除了便除了,但动静还是要小一些,不要被玕州知道了。”
剿匪需要师出有名的。庾浚虽然可以打着商号被劫为民除害的名义去,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玕州离泅水渡太近,不被那郗家子知晓是最好,省得在朝廷中掀起波澜。
第 92 章
钦州军这边密谋着去剿匪,秦黍那头要做的东西却已有了雏形,但离着成形还要一段时日。日子便这么淌了水似的过去,眼见粮仓的粮食快要见底了,这便开了春了。
一入春,秦黍就将手底下的人按男女老少分了出来。青壮们让秦黍安排去干了体力活,地里稻种育苗秦黍就交给了他们。老少则在院子里晾晒药草,曲房歇了一个冬天,秦黍想着这会儿也能继续开张了。
这边两头都在忙活着,秦黍则带着剩下的女人们进了大山的外围。一是想寻春生的药草,二是想找野菜菌菇这一类的吃食。春天的大山充满生机但也暗藏危险,猫冬的野兽都要出来觅食,所以秦黍只带着这些女人在外围打着转儿。
这一日她刚寻摸了半天,手里的编篮才装半筐,就被过来寻人的沈海叫回了家。
秦黍走到自家院门前,看到那匹神骏的黑马,她的眼皮不由地跳了跳。她拉着还在往前走的沈海,唤道:“外祖,您着急忙慌过来寻我可还没说什么事儿呢?”
沈海一愣,然后便拍了下自己脑袋,“唉,瞧我这记性……家里来了贵人,我瞧着好像是咱们先前在码头上遇到的那位。”
秦黍心道,我也不用你说了,我见着马就知道是谁了。
“他来可说了有什么要紧事?”
沈海摇头,“陪着他一起过来的还有那陈老板。那贵人自打进了屋倒是未开口言语什么,但私底下那陈老板却赶紧打发我出来寻你。”
秦黍想了想,又问,“他们面色看着怎么样?”
沈海沉吟,片刻后才道:“看着都不大舒展。”
那便是不好。
秦黍一听心也提了起来,但她没敢再耽搁下去,本来人心情就不大好,自己可别趁机给了由头让人借机发了脾气可就不美了。
谁想她倒是猜中了后果,但事儿真发生了她也避不了。
庾浚坐在首位,指尖有节律地落在桌面上,他面上一副风雨欲来的样子。甫一见秦黍进来,他便冷笑了一声。
秦黍被那一声炸得头皮发麻,她直觉这人心情比以往哪次见面都要坏。她轻抬了眼,待觑到陈岳的位置,便赶紧提步往他身旁一站。
原本好好坐那儿,眼观鼻鼻观心的陈岳,被秦黍这么一动作,顿时觉得自己屁股下那张椅子都快烧灼起来,他坐立难安地动了动身子。
庾浚利眸霎时便射了过来,陈岳立马僵住,秦黍更是大气儿都不敢出,声怕动静大了点儿将人招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