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派亲妈躺赢了[七零](1055)
顾老太太这里就有古筝和古琴,还有洞箫、琵琶等乐器。
顾老太太看他们好奇,就笑着给他们介绍,还手把手教他们体验一下。
侯博和陆安对弹琴兴趣不大,他们跟着顾书山去翻阅书籍,看书前都洗过手的,确保不会弄脏书页。
原本随意玩耍的几个小孩子见状也跟着他们在那边看书。
等顾家大哥回来的时候发现家里除了琴声竟然静悄悄的,平时嘻嘻哈哈的孩子吵闹声不见了。
他以为老爷子领着他们去晒草药的院子学习帮忙去了,结果发现只有盼盼甜甜和三个老头子在晒草药的院子,再探头往老太太屋里瞧瞧,看她正眉开眼笑地指点俩孩子弹琴。
让他惊讶的是厢房那一堆孩子,有的坐在地上,有的趴在炕上,还有的躺在椅子里,一个个竟然都在看书。
这可是破天荒头一次。
只是不见顾敏锐那些。
顾家大哥也是着急的,都说富不过三代,顾家靠着家族医术制药传承已经五代,说实话那的确是一代不如一代的。
至少在医术和制药方面,他们都赶不上父辈和祖辈。
刻苦勤奋的如他, 不够天赋。
聪明的对学医制药没兴趣, 想学别的。
这也就是家里条件好, 能让子女任性说什么对家族事业没兴趣, 那些绞尽脑汁不想下乡想进厂工作的人,你要给他说可以学医学制药,你看他激不激动,爱不爱学?
他和弟弟妹妹们学得还是不错的,所以能进制药厂、医院药房等部门工作,再下一代年长些的也还凑合,年轻的那就既对学医不感兴趣又对制药兴趣不大。
他也知道原因,家里不缺吃喝不缺他们钱花,孩子们没有生活压力,也从不为长大做什么工作操心,总以为家里不会不管他们。
他们没有生活压力,又没有理想目标,没有学习动力,而学医、制药又非常枯燥。
这不是说说的,是需要每天反复背诵各种草药的名称、药性、配伍,在能够看诊之前只有枯燥的重复,如果不是真心爱好真的没有什么动力。
所以顾敏怡那些孩子不爱学,他也能理解。
可他能不着急吗?
下一辈没有特别优秀的人才,制药厂里关键的职务就得让出来。
他可以让侄子侄女们进厂,却没有办法直接让他们接班他的职务。
这也是他同意老爷子收徒的原因。
只是徒弟能全力维护顾家的利益吗?
不可能的。
所以他才想联姻的,让敏怡和陆盼定亲,等他长大以后结婚,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可惜被爹娘否了。
要是孩子们自己培养出感情是最好的。
总之在十年运动里顾家没败,现在运动结束,机会更大,顾家更不能没落。
他可以跟老爷子托举陆盼,等他退下去陆盼差不多也就成长起来,等二弟三弟都退了,陆盼也就能上位。
自己退休以后自然就有时间和精力培养孙辈,总会有那么两三个堪用的。
到时候就该陆盼托举他们了。
他们再拉拔陆盼的子侄辈或者孙辈……
各大家族都是这样一代代互相扶持过来的。
他抬脚去了跨院找顾老爷子几个。
顾老爷子诧异道:“不说晚上下班回来吗?这会儿回来做什么?”
盼盼甜甜跟顾家大哥问好:“顾伯伯好。”
顾家大哥点点头,现在他完全接纳了这俩孩子态度自然是极其亲切的,就跟对自己子侄一样和蔼。
他又跟邵老大夫和陆老爹问好。
陆老爹沾盼盼甜甜的光,大了顾家大哥一辈儿,他还略有点不好意思,顾家大哥却非常自然,以陆叔称呼他。
他笑道:“听说中午家里有好吃的,我回来蹭饭吃,下午咱们聊一聊,给陆盼和陆甜定一下学习的课程。”
他平时工作也忙,并不能天天给俩孩子授课,需要把自己的行程安排跟俩孩子沟通一下,以后可能去制药厂那边学习。
有时候得俩孩子配合他的时间。
既然想好培养俩孩子,他自然不会吝啬藏私,会不遗余力教导他们的。
盼盼甜甜当然没问题!
看他们俩脸上欢喜的神情,顾家大哥很是欣慰,也非常欣赏,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愿意学习的,或者说大部分孩子是不爱学习的,尤其语言也是非常枯燥的学问,除非以各自感兴趣的方式才会学得开心些。
等见到侯博、陆安、侯莹和侯伟几个,顾家大哥又很随性地试探了一下,发现几个孩子家教好,虽然没有陆盼和陆甜那么出色,却也是各有兴趣和擅长的东西。
他跟陆老爹夸孩子的时候也颇为真心。
午餐非常丰盛,有全聚德买来的烤鸭,还有外面买来的烧鸡,再有家里炖的红烧肉、鱼羹,蔬菜自然更不少。
饭后还有甜品和果盘,孩子们吃得非常尽兴。
顾家大哥也把自己的时间表大致跟盼盼甜甜说了,周几在顾家这边学,周几去制药厂那边等等。
盼盼和甜甜虽然各有侧重,但是也会互相学对方的东西,比如盼盼也学过诊脉,甜甜也学过制药。
医术和药术本身就是一家的,过去的大夫既要能识别草药、药性,也要会看病配药,现在社会分工更细,大夫和药剂师就分家了。
盼盼和甜甜学习的时间里,侯博陆安他们也合理安排了自己的时间,帮忙募捐、游玩、学习一个都不耽误。
假期还有一星期结束的时候他们把两个塞满的木箱搬到派出所去开箱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