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反派亲妈躺赢了[七零](394)

作者:桃花露 阅读记录

她跟林奶学读书识字,还学过旧体诗词,略懂音律,厨艺也不错还能勤俭持家。

婆家对她很满意,姐夫也很爱她。

大姐夫家祖上是江南侯家,有名的旧家族,抗战时候因为各支理念不同分了家。

侯老爷子自幼读私塾,后来就读新式学校,成年后出国留洋了几年,抗战爆发后不顾父母反对回了国。

原本父母希望他利用留洋的人脉关系保住家业,他却转身投入革命的洪流中。

虽不能跑马打枪,却投身到兵工厂当了技术员。

再后来因为与同僚发生分歧,他携家带口偷偷北上祁州落户。

后来他成了祁州兵工厂的技术员,从底层做起,证明自己为革命的决心和能力。

建国后他就担任了兵工厂的车间主任,后来副厂长、厂长。

在每一次运动中他都安然度过,没有经受什么大的风波,哪怕66年他也没受什么影响。

侯老爷子原本有三子二女,大儿子死在战争,二儿子病逝,大女儿前些年也去世,如今只有小儿子和小女儿还在身边。

小儿子侯建文就是林家大姐夫。

侯建文祁州大学毕业,之后在祁州工业局工作。

他和大姐感情很好,每年都会陪着大姐回娘家。

不过去年他工作有调动挺忙的,加上侯母生病、小姑子出嫁坐月子,家里一堆事儿,大姐和大姐夫年底就没回娘家。

他们写信回来解释过,还额外寄来三十块钱给林母,说来年底一定回的。

林母把信拿出来给她们看,叹了口气。

林姝:“娘,哪里不对劲吗?”

林母:“今天原不该说扫兴的话,就是我心里有点不踏实。”

她把大闺女随信寄来的十块钱拿出来,两张五元,压得平平整整的。

林姝和林夏看不出什么不对的。

林母:“你姐以前都是寄十块的,一般都是新钱,这两张钱明显是皱巴巴又烫平的。”

大闺女和她奶似的好面子要讲究,给爹娘钱必须给新的,好看。

她道:“这以前都是新钱,现在突然给旧钱,还是两个五块的旧钱我就不踏实,你们说你大姐家是不是……有啥事儿啊?”

这半年多写信啥的都没什么异样,也随信夹钱,可林母看到这封信还是直觉有事儿。

保不齐去年就有事儿,大闺女瞒着不跟家里说,也可能觉得说也没用,除了让家里跟着担心也帮不上忙。

林夏:“不能把,一开始搞运动的时候我大姐家都没事儿,这会儿了能有啥事儿?我们厂很多人都平反了呢。”

林姝:“要不让陆绍棠帮忙问问。”

陆绍棠他们时常去祁州,只是他和大姐家不熟加上工作关系一直没去过。

林母:“还是咱自己打电话问吧,别让绍棠问,万一影响他呢?”

林母虽然不懂这里面的利害关系,但是当年枪毙地主啥的她也见过的,所有亲戚都划清界限不敢沾身。

这万一大女婿家有问题,三女婿去问再被牵扯到呢?

那不好,还是娘家自己问。

当然,最好是自己多心,大闺女家好好的。

第142章 下放

关于大姐林姝从原主的记忆里知道的就是温柔, 说话细声细语,好像不会发脾气一样。

原主胆小喜欢生闷气,大姐没少开解她, 可原主性格如此, 不但没有想开反而觉得大姐偏袒二姐,都在指责她。

后来大姐出嫁, 每次回娘家都会给俩妹妹带礼物,为了不让原主多心,基本都带一样的。

原主出嫁以后, 大姐给林母汇钱的时候也会指明给三妹几块当零花。

那时候原主钻在奇奇怪怪的牛角尖里,宁愿讨好解老太、大舅妈、大堂嫂也不觉得大姐二姐有多好。

至于原剧情……林姝想了想,不对呀, 原剧情竟然很少提到侯家。

在陆盼和姐姐去二姨家以后没提二姨和大姨家通信, 姥娘家也不提大姨家。

陆盼曾经跟姐姐疑惑过,说二姨夫和小舅妈好像都不高兴提大姨家。

不过在陆盼的记忆里, 有一次二姨夫和二姨吵架, 好像怪她偷偷给谁钱, 他想当然以为是给姥娘。

现在林姝想了想,应该是悄悄给大姐寄的。

之前林姝以为大姐夫家情况复杂所以原主去世以后大姐没帮衬过陆家,再者大姐夫家境好, 林姝穿来以后也没多想, 毕竟她一个穿越人士对原主大姐没什么感情嘛。

没感情就不会多关心。

现在被林母一提醒,她再努力想想原剧情,便觉得不对劲了。

大姐家八成是出事儿了。

祁州兵工厂家属院。

兵工厂从去年下半年就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气氛, 原本的革委会班子被新班子取代, 兵工厂书记等一连串的军部领导被拿下,侯德明这个搞技术的厂长也受连累被降职, 从厂长变成普通技术员。

他被降职以后全家就被勒令搬出原本的独栋小楼搬进了筒子楼。

一大家子塞在两居室里,挨挨挤挤的凑合住。

侯德明倒是无所谓当不当领导,当回技术员也可以,只要有工作就能赚钱养家。

结果这个简单的愿望也没实现,今年初他被彻底停职,不允许再进车间也不允许随意离开家属院,一个月只有十块钱救助工资。

他被停职以后家里收入锐减,全靠儿子侯建文的工资顶着。

祸不单行,上个月侯建文也被贴了大字报,被停职审查。

上面下了审批文件,要将侯德明和那批兵工厂军人领导下放去邻省的干校。

干校名义上是以劳动为主体,以改造思想为目的而设立的干部学校,其实就是对一些被认为思想有问题的干部、学者等进行劳动改造的农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