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队养的猪到时候可以正常价格给公社交一部分任务,剩下的可以高价卖给各大工厂食堂。
正常价格的猪肉是受数量限制的,现在猪肉分级,一级猪肉八毛五一斤,二级八毛,三级七毛六。
普通人买的基本都是三级猪肉。
就这个三级猪肉那也不是随便买的,城市居民凭副食本一个月一人三两肉到五两肉,还得看菜站有没有供应,要是没的供应即便有配额也买不到。
所以高价猪肉基本都在一块出头,逢年过节或者要紧时候一斤能卖到一块三甚至一块五呢。
有些效益好的单位就花钱买黑市猪,给职工们改善伙食。
他们大队不可能像那些投机倒把的一样跑去城里偷摸卖猪肉,所以就不去追求一块三一块五的价格,只需要找到合适的买主,一块一一块二就可以。
别的不说,之前轧钢厂厂办主任就跟她叨咕过好几次,问她“你们大队没多养点猪啊?要是多养的话每个月给咱来一头”。
听听,轧钢厂就是财大气粗,不缺钱呢。
去年林姝从轧钢厂回来,厂办主任给她准备的年礼,里面的猪肉就不是正常配额肉,而是他们多花钱从肉联厂买的高价肉。
肉联厂领导在限额外额外卖的肉,多赚的钱就进他们腰包,不入公家账。
林姝当然积极,开办一个养猪场,那以后不就可以实现猪肉自由了么?
为了她的吃肉自由,冲!
第163章 废物利用
支书还在咂摸呢, 大队长已经两眼放光。
谁不想吃猪肉?
谁不想多赚钱?
别的大队工价只有两毛多钱,他们大队三毛就脸上有光。
现在别的大队三毛,他们靠近四毛就值得骄傲。
今年医务室、制香厂都赚钱, 再加上水轮泵, 来年的话工价搞不好就得破一块!
破一块啊,这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儿!
要是再养猪, 哈哈哈……
有了水轮泵,以后浇地容易,粮食产量提高了, 那就有空地多秧地瓜啊。
地瓜就是猪饲料啊!
那以后大队工价岂不是得一块出头了?
哈哈哈哈……
大队长想得自己拍着大腿哈哈大笑,“养,养得好, 我支持养猪。”
黄少业瞅瞅他们, 又看看林姝,“要是开养殖场, 你们就得自己培养一个兽医, 单纯靠公社的兽医就不够用的。”
公社有兽医, 主要是帮各大队看牲口病的,也看猪病。
不过就一个兽医,满公社跑, 忙不过来。
自家要是养得多, 隔三差五可能就有事儿,那就得自己培养兽医。
支书重新点火,吧嗒了两口, “要是让赤脚大夫……”
林姝忙道:“支书, 我爹给人看病都忙不过来的。”
哪里还能给猪看病!
大队长道:“张佩金不是闲着吗?让他学兽医,比另外找个新人学得快。”
支书:“他是赤脚大夫。”
张佩金现在等于是陆老爹的助手, 两人配合不错,陆老爹也常夸他,也提点他,还说让张佩金去县医院培训。
要是让张佩金学兽医,那陆大夫那里就更忙,一个老人家怕是忙不过来,给累病可就不好了。
大队长又道:“那不是还有陆平么,让他跟爷爷学赤脚大夫,打打下手还是可以的。”
虽然陆平才十三岁,可他家伙食好长得高,看着跟十五六似的,为人又稳重,大队长一下子就想起他。
主要是陆平最近除了上学就是去大队帮忙算账,大队长已经忘记他是个孩子、学生,有一种他就是大队职工可以随便使唤的错觉。
林姝提醒道:“大队长,陆平现在算账都累得很呢。”
大队长就犯难,找谁呢?
主要是他和支书家的男孩子基本都有安排了,支书家一个在制香厂,他家一个到时候学电工,也不能好事儿都安排自己家人,家里也得有下地的。
林姝提议道:“让陆长福试试学兽医,顺便让赵美凤和陆绍材一起养猪。”
她看出来了,赵美凤和陆长福那种人不能闲着,闲着容易弄幺蛾子,就得给他们找个活儿干上个紧箍咒。
养猪场需要兽医、需要俩喂猪养猪打扫猪圈的人,就让陆绍材、赵美凤、陆长福去弄。
省得他们在家里猫着琢磨坏事儿。
现在他们表面老实,可林姝担心他们闲着没事会整幺蛾子。
当然,他们并不敢对陆家如何,她主要是为陆老爹着想。
陆老爹和方荻花随着年纪增长,会越来越念旧,回忆从前,而陆老爹和陆大伯虽然不同母,在一起生活的时间也不多,可陆老爹却很尊重这个大哥,尤其老爷子死后,他对大哥就是长兄如父的感情。
因此他对陆绍材这个大侄子就格外宽容。
否则当初也不会把会计的工作让给陆绍材,还处处给他擦屁股,帮他算账。
现在陆老爹虽然表面不管陆绍材,可陆绍材在家里长吁短叹、哭爹喊娘、卖惨没人管的时候陆老爹的脸色是不好看的。
这也不算给陆绍材家好处,表面给他们工作,为他们好,实际是对他们进行劳动改造,上个紧箍咒监督他们。
想想看,大队开办了养猪场,那大队干部不得一天三遍过去巡视?
喂猪的要是偷懒,那猪就瘦、猪圈就脏,那大队干部能干嘛?
至于怕他们偷猪饲料、祸祸猪什么的,更不怕,养不好是扣工分的,过失致猪死亡的就更扣他们工分,甚至让他们赔钱。
而且养猪场开在后屯,不是陆家庄,后屯的人和陆绍材又没多少关系,人家只会擦亮眼睛盯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