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派亲妈躺赢了[七零](577)
“你回去和丁润生说说,让他劝劝他爹,好好给国华板板,别年轻轻不学好。”
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给陆大姐说得越听越怕。
院子里,丁国华站在西屋窗外抽烟,往里瞅瞅,见陆秀秀还在忙着做衣服。
他心里十分不爽。
他难道不是为了小舅和小舅妈好?
就为那么点事儿,人家就说几句闲话,也没造成什么伤害,小舅和小舅妈就送人家去劳改。
人家外人咋看?咋说?谁不得说小舅仗势欺人?小舅妈得理不饶人?
他要钱和手表也不是为自己,他想给小舅妈一块手表,这样她去省委家属院也有面子。
小舅是省委干部,她一个干部家属还那么寒碜,不怕丢人没面儿吗?
另外那一百来块钱他想给秀秀买块手表。
秀秀过了年就16岁,可以定亲的。
表兄妹结婚的多了去呢,他都不在乎,姥儿家怕啥?
只要他转正,他就娶秀秀,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儿?
小舅妈为什么这么没眼力见儿?
丁国华在这里生闷气,陆安几个也在西屋里听收音机。
盼盼和甜甜把收音机的调台权送给了陆安,但是调台的没有决定听哪个的权力,得甜甜想听哪个就听哪个。
陆安喜欢拧旋钮控制电台的那种奇妙的感觉,听什么他倒是无所谓,因为什么他都爱听!
新闻、歌曲、戏剧、评书等等,他都爱听!
丁国文和丁国武兄弟俩也在听,他们俩一开始还想说这个收音机不如我家的,但是陆安很神气地拧了几个台以后他们发现这台收音机比他们家收听的电台多、声音更加好听、节目也更多!
哥俩就不吭声了。
自打侯博来过以后陆安就变得自信硬气了,如今他和丁国文丁国武两兄弟的相处方式就大变样。
以前是丁国文领头,陆安、丁国武听他的,现在反而是陆安有主见了。
毕竟陆安也去过县里,还卖过糖葫芦,陆平还给他零花钱,盼盼甜甜还跟他分享很多小人书的故事,再者现在家里有了收音机,他迅速跟着长见识。
这人一旦长见识,就和以前傻乎乎的样子大相径庭,人看着都机灵很多。
丁国文再想忽悠他就没那么容易,若是丁国文说个什么,他就不会好奇,甚至能分辨丁国文说得不对、吹牛,然后说出正确的来。
丁国文的脸就涨得通红,再也不敢小瞧陆安,甚至还有点羡慕嫉妒呢。
陆安笑道:“我三婶说回头还带我们去省城玩呢。”
哼,别看你家是公社的,你顶多去去县里,你去过市里吗?你能去省城吗?
我三叔三婶就带我去!
丁国武有点不服气,“那……让三舅也带我们去呗?”
陆安:“那得看我三婶的安排。”
丁国华在外头听着,就有一种难说的感觉,他具体形容不出,就是那种原本自己家比姥儿家过得好,自家帮衬姥儿家,自家对姥儿家有一种优越感。
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这种优越感消失了。
姥儿家的人不再捧着自己家,姥儿家的孩子也不再巴结自己兄弟,姥儿家的日子也越来越好。
以前姥儿家想吃点白面还得自家帮衬,现在他们自己就能买,三舅也能往回带。
姥儿家还开了制香厂,赚钱比自己家多。
以前都是娘给姥儿钱,现在姥儿还悄悄给娘钱呢,说给爷奶买点好吃的。
这种反差让丁国华有些无法接受。
如果自己家比姥儿家好,那他就更有希望娶到秀秀,如果姥儿家比自己家好,那……他倒向高攀似的呢。
吃过中饭,陆大姐带着几个孩子回家。
路上丁国华依然没有笑模样。
陆大姐坐在他自行车后座上,对他道:“国华呀,我觉得你小舅妈说得对,她和你小舅在省委呢,总归是比咱们有见识。你听她的,踏踏实实工作,你小舅看到你的能力还能不拉拔你?”
丁国华依然不高兴,“算了吧,我小舅压根就不可能帮我,人家清高着呢,生怕别人说他搞关系。”
人脉关系谁不想留在刀刃儿上?
小舅不是不搞,只是想留给自己儿子侄子吧。
外甥算啥呢?
算了,没有他们,靠着自己的能力也能在县委混得开。
没看那些领导都赏识自己吗?
等他靠自己的本事转正,小舅妈就没话说了吧?
他说林姝的不好陆大姐倒是没拦着,还附和了两句,又叮嘱道:“行啦,这事儿别跟你爷说,那是你小舅妈,你在外面说她不好你小舅知道不会高兴的。”
丁国华:“我知道,我又不是喜欢背后说人坏话的人。”
第二天丁国华按爷爷教的去县里给领导们送年礼,人家知道他的情况,不拘年礼厚薄,上门就是礼数,混个脸熟,人家对他印象自然更好。
果然大家对他都很热情,人武部邱主任说想带朋友去拜访陆绍棠,让他回去问问,若是方便就来个电话。
丁国华憎恶小舅妈对他甩脸子,说什么不许打着小舅的旗号大包大揽?这是帮小舅拓展人脉,是好事,不感谢他还训斥他,有没有良心?
只怕到时候人家上门,她又哈巴狗一样上赶着巴结了,难不成她还敢对客人冷脸?
他当即就拍胸脯,“邱主任,当然可以呀,我们初二就去小舅家,您大驾光临他自然高兴。”
邱主任拍拍他的肩膀笑着说小年轻前途无量,好好干,给丁国华得意的好像年后上班自己就能转正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