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山中而来[70年代](467)
可程小小却不这么想,反而越来越自卑,觉得连自己的儿子都开始嫌弃自己,很快就抑郁成疾,每天疑神疑鬼说些胡话。
这天,张清华去河里捞了两条鲫鱼,就往车库这边送来,看到程小小坐在镜子前哭时,心中猛然一抽,“你别老是照镜子,免得自己难受。”
这个车库也是张清华当时一起买的,当时张清华想离婚,程小小说什么都不肯,最后两人就只好分开生活,便将这个车库给了程小小。
现在看到程小小这副模样,他的心中仍有几分不舍,毕竟是三十多年的夫妻,为了这个家操持半生孕育三个子女,他又不是铁石心肠的人。
“让你见笑了,现在的我奇丑无比,别人看到都会做噩梦,你没事就少往这里跑,免得你吃不下饭!”
程小小自嘲了几句,挖苦了自己一番,眼底的落寞随处可见。
“你这说的什么话,你我毕竟夫妇一场,现在我们还没离婚呢,等哪天真离了,你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我也懒得去看你!”
张清华很自然坐在她对面,端详着这张脸,不知为何总觉得这张带有疤痕不施粉黛的脸,反而更具吸引力,竟一瞬间看呆了。
“今天在这里吃晚饭吗?你要是吃晚饭的话,我就去做饭,你要不吃,我们母子就随便吃两口!”程小小紧张地询问着。
期待又害怕。见张清华点头这才缓了下来。
程小小与赵小惠不同,赵小惠是一个独立而自强的女人,而她只是一个依附在男人身边的小女人,如果没有男人,她就像是孤海里失去方向的船,不知道未来该去何处。
现在的她脸被毁了,昔日将她视作珍宝的张富财也开始躲着她,她现在的心思反而都放在张清华身上,开始研究菜谱。只要一有时间就会留人家吃晚饭。
而张清华也在这一刻终于享受到家的温暖,虽然旧事并未彻底放下,但也不排斥。
“好,那就辛苦你炒几个菜,我也很久没见到朝阳了,这孩子不知道忙些啥!”
从那之后,张清华依旧不知如何面对张朝阳,所以很少提到,而张朝阳也是如此,所以也很少露面。
今日听到张清华主动提起,程小小满脸都是笑容,“这孩子说是要考职业学校,这几日都将自己锁在屋子里看书,我去叫他出来。”
“不妨事,他在看书就让他好好看书,别吵他!”
张清华忙制止,谁知这时程小小早就去敲门,随后只见张朝阳满脸倦容从房间里走了出来......
第162章
令大家都意想不到的是,张清华跟程小小竟然和好了,甚至感情比之前更浓。
这对大家来说都是个不小的冲击,同时更是大家茶前饭后消遣的话题。
其实就连程小小自己也没想过两人能这么快和好,她只是想不离婚而已。
当然张清华也不是个傻的,他自然考虑到更多,眼下张大阳也快三十岁了,该娶个媳妇,而张朝阳最近又以文化课第一的好成绩考上了职业学校,能学一门技术,将来直接分配工作,也算是有出息。
他现在五十多岁,没必要去离婚,只要程小小往后能踏踏实实过日子,其他的都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了之前的教训,程小小也不敢乱来,每天都在家洗衣做饭,张清华一下工就能吃到美味的饭菜,这或许就是生活。
当然也有人不看好,不过哪又怎样呢?日子是自己在过。他现在五十多岁了,也没有那个脸面再去找一个年轻的小姑娘,他可不是张富财那个流氓。
别人议论归议论,但到底左右不了他的生活,而且现在的他过得潇洒又肆意。
有的人选择将事情翻篇,而有的人选择分开而活,不管是怎样的一种选择其实都没有错,他只是选择了一条更适合自己的路而已。
不过事实证明,他这条路选得也不错。
张朝阳职业学校只需要学两年,两年后就分在一个机械厂工作,每个月能赚四五千工资,而张端午跟张大凤姐妹两在另外一个县城开了个服装店,虽然赚不到什么大钱,但日子倒也很安稳。
或许是因为愧疚,张朝阳每个月给张清华寄三千块钱,逢年过节都会给他买衣服鞋子,什么事都不需要他操心。
张清华心中虽然仍有芥蒂,但还是很努力去把他当做自己的孩子看待。
日子又慢慢好了起来。
这天,张学毛跟张学习兄弟俩一早就来找张清华,毕竟张清华可是曾经的队长,而张学毛也承袭了他阿爹的族长之位。
他们虽然搬到了县城,但却保持着之前的风俗。
大家也都默认了张清华以及张五良作为掌权人。
只要有个什么事,就都以他们为尊。
不过张清华前段时间失了势,这两个月才有所好转,而在他失势时,从没有一个人来登门。
正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些个趋炎附势的人,张清华早已知晓他们的嘴脸。
现在人家上门,张清华心里仍是乐得很,这也就意味着他掌权的时代又要开启了。
他先是吩咐程小小给兄弟俩泡茶,又搬出张朝阳给他买的按、摩椅,“来得正好,快试试我这张按、摩椅,这可是我家朝阳特意买回来孝敬我的,要一两千块钱呢,这种好东西,你们啥时候见到过!”
又是炫耀,又是嘚瑟。
“不就是一张按摩椅吗?有什么了不起的!”
张学毛兄弟俩心里鄙视了一番,可现在毕竟有事相求,只好赔笑道,“清华哥真是命好,像我家两个亲生的子女,年头到年尾从来不晓得问下父母,更不会给我们买任何东西,真是生的不如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