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男人不能当老婆(132)
果然如此,谢柏峥的料想并没错。叶文彬:“我当时接了钦差的任,出京城前,祖母特意叮嘱,叫我既要在县试案中既要保全你家,又不可打扰你们的清静。”
“只你却是个变数,我这钦差还没来得及做什么,你先破了案。在这之后又牵扯出地方的诸多弊案,连陛下都问起你。”
谢柏峥:“……”
他只是想还原主清白。
“如今看来也算不上坏事,你在京中有瑛国公府和侯府关照,总归好过你一个人。”叶文彬顿了顿,问:“你回京时是与庆王一道回来的?”
谢柏峥有些不明白他的未尽之意,谨慎地问:“怎么了?”
叶文彬却只是笑笑:“倒也没什么,只是没想到你与庆王竟相处得不错。”
“……嗯,”谢柏峥有些不自然地转移话题:“所以你今天来是想提醒我什么?”
“我祖母叫与你说一件往事。”叶文彬道:“你想必已经知道,我祖母与你的外祖母是同胞姐妹。她们姊妹二人,你外祖母嫁在京师,我祖母随祖父在边关赴任,分开了十二年。”
“我祖母回京时才知道你外祖母已经去世,且去世之前便已经与你外祖瑛国公合离。”
“我祖母自然要去找瑛国公问个清楚,于是便托了我父亲上门。”
“那时瑛国公府给出的理由,是你母亲自请离去,即便是被休下堂也不愿意留在瑛国公府。”
“可我家私下派人调查却得知,你外祖母膝下竟有一女。”叶文彬道:“得知自己做了姨娘,我祖母很是高兴,很快便叫人安排与你母亲见面——当时恰逢你父亲中举,你母亲也刚好在京城,故而很快便见了面。”
“可当时你父母却皆不留恋京师,一心想着外放。”叶文彬无奈道:“……连我祖母亲自出面也说服不了她,或许不想再叫人提起生母曾经合离一事。”
“祖母也曾想过请瑛国公出面说服她,可又想到妹妹那样决绝离开,想必也是不愿意再与瑛国公有牵扯。”
“更何况,瑛国公府当时已经有一位嫡女,正与宁远侯府议亲……”
“算也来也有十多年了,直到陛下派我去长安县查那桩县试弊案,这才勾起祖母心中的这一段旧事。”
叶文彬停下来,谢柏峥颇为无奈道:“其实我母亲并不知瑛国公是她的生父。”
叶文彬:“那她为何?”
谢柏峥:“……”
按照苏氏的说法,是怕谢教谕得知此事在京里闹起来,忧心他一介举人在京城得罪了大人物不好收场,才不肯将此事捅出来。
当时谢柏峥也并未深想,现在想来——为何苏氏会想到谢教谕要为她得罪人,是有什么人对她说了什么?
且谢教谕考中举人时才二十一岁,不说是天纵奇才,也定是在科考一途十分顺遂的,他为何不继续考?
本朝官场极看中科考成绩,即便同是进士,在官场相见时也要分个名次高低,进士与举人之间,就更是天差地别。
谢柏峥暂且压下心中的疑惑,又听叶文彬道:“我祖母说来是你姨奶奶,若你愿意便来我家见见她。这些年,她其实一直念着你们呢。”
“并非是要勉强你,只是想全我祖母一点心愿。”叶文彬叹道:“其实她对当年内情晓得不多,至今也不知道为何你外祖母非要合离。当年此事被传开时你外祖母已经和离,没过两年便传出她的死讯。想来,她去世前做的最后一件事便是送你母亲出京城。”
“那时她在京城,如此孤立无援么?”谢柏峥问:“我外祖母没有旁的亲人?”
叶文彬摇头,迟疑道:“……应当尚有兄嫂在京中,合离之后还曾回娘家住过一段时日。”
谢柏峥点点头,他不知内情不好贸然评价长辈,只好暂且不提,先向叶文彬道谢。
叶文彬倒不在意这个,总归他是替自家祖母跑腿,且谢柏峥又是他的表弟,跑这一趟实在责无旁贷。
这一番旧事说完,叶文彬也是心头一松。“我家也就知晓这么多——”叶文彬道:“总归如今你住在国公府,若想知道什么大可自己去查。若有用得上我的地方,只管来侯府找我便是。”
说完这个,叶文彬又想起谢柏峥不日便要去国子监读书,便起了心思道:“你如今已是监生,眼看就要去国子学报道,你可有准备?”
谢柏峥面露疑惑:“……?”
“你今日在苏氏族学一鸣惊人,沈大儒都要引你为知己,想必到了国子监你也应付得来。”叶文彬话音一转:“只是国子监入学,要先考试。不过也不难,无非考一些经义与注释。”
谢柏峥:“………………”
考什么?
第67章 不当老婆67
六十七章
瑛国公府,主母院。
主母许氏正由儿媳伺候着用点心,房中的嬤嬤丫鬟皆屏气敛神,连大气也不敢喘。
许氏今日心情不好。
瑛国公府能请到沈松鹤在家中讲学,实则是许氏的功劳。勋贵与清流素来不睦,可许氏却是出自大族,底蕴颇深。
因此学堂中发生的何事自然瞒不过她,且令她不快。她原本的设想,并不是这样的。谢柏峥已经不是第一次打乱她的谋划了。
这一切还要从国公府的爵位开始说起。
许氏的嫡长子,始终未能承袭家中爵位。
按旧例,新帝登基都要大赦天下,封赏大臣,那时瑛国公也上了折子为嫡长子请封。
可这位新帝却是个吝啬的。他要求勋贵子弟们于朝廷有功方能请封,若是承袭的世子没有足够的功劳,爵位便要降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