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男人不能当老婆(149)
这不是胡闹吗?
户部远在京城,官员们恐怕都没下过地,而且这事又不是在京城下发文书就能解决的。哦,他还下发了一大批寒门进士。
虽然也没多大用处就是了。
“朝中大臣们都不劝一劝吗?”谢柏峥才问出口,他自己就有了答案:“此事恐怕并非一时兴起,劝说又有什么用。”
“所以你皇兄现在这个节骨眼上见叶文彬,是要再派他做钦差解决这件事?”谢柏峥问:“去照溪县?”
“怎么可能。”霍靖川道:“我皇兄那个性子,但凡入他眼的人,都恨不得像老母鸡护小鸡崽一样保护起来。”
“当初叶文彬受伤,人还没怎么样,他就把自己的御医派出去了,哪会派叶文彬去淌这趟浑水。”
谢柏峥表情微冷:“也是,他把淌浑水的人变成了你。”
谢柏峥看向霍靖川。
“这个……”霍靖川心虚地解释:“其实当初也是我太想去见你了才出此下策,否则这事未必真能算计到我头上。”
谢柏峥:“所以他真的算计过你?”
霍靖川:“……”
霍靖川放下卷宗,回过头来才发现原来两个人坐在同一把椅子上,身体挨得很紧,只要挪过去一点点就能碰到。
霍靖川拿脚尖碰了碰谢柏峥的脚尖。
他问:“心疼我了?”
第77章 不当老婆77
七十七章
“小王爷哪里用得着我心疼?”谢柏峥和风细雨道:“您高风亮节,主动送上去被人利用,到头来说不定还要落天下人的埋怨。”
“不过高风亮节如您这般的,恐怕也不在意是不是?”
谢柏峥脸上的笑容跟画上去似的,说完就一整个收了回去。霍靖川哑口无言地:“我……”
霍靖川不由自主地看向过来,谢柏峥身上那一分兵临城下都能端出来唬人的冷静似乎消失了,连话音里都残留着火气。
虽然仍有克制,但很明显。
这个发现令霍靖川心花怒放,仿佛是谢柏峥的这一股火气蹿到他胸口炸起烟花一样——他原本也并非对他亲哥这种做事顾头不顾尾的行径毫不在意,可现在那一点不高兴完全被抚平了,他试探着伸手,搂住了谢柏峥的腰。
谢柏峥瞥他一眼,没有躲开,任由霍靖川悄悄靠在他身上,在他耳畔道:“你是因为心疼我才生气的,我知道。”
“不,我只是不明白。”谢柏峥问:“你就没想过,陛下推行的这事根本做不成吗?”
霍靖川心中叹息,倒是一本正经地坐起来,不作伪地说:“想过。”
谢柏峥都无奈了:“那你为什么……”
“其实父皇在时,也想过要清田。康元十六年,父皇也曾下令在江南试行田土清查,只是收效甚微。”
“朝廷要在当地豪强口中挖出隐田,需得仰赖地方吏治。可当时的县令们不像现在,都是些和地主豪强们打惯了交道的老油条,他们之间自有默契在,朝廷要建造土地册籍,县衙府衙自然要照做,可是这报上来的账目却未经核查。”
“当时的各地也是乱象频出,严厉一些则民怨沸腾,宽松些就报上来一笔狗屁不通的烂账,白费功夫。”
“父皇很快意识到此事急不得,于是便退了一步,暂且先不查田土,改查人丁户口与粮食产量,以夏税、秋粮数目来倒推田亩数量。”
“既然朝廷不清田,百姓们就配合多了,户部的大臣们也在三年间逐步完善了户帖之法,各地依样照做即可。”
“若是长此以往,户帖法制再多施行几年,地方官员们做事也有了章法,再重新核实天下田土未必不能将隐匿的田亩算清,只是……”
霍靖川说着收了声,谢柏峥知道他的未尽之意——只是先帝在康元十九年撒手人寰,将江山社稷尽数交给了他的长子。
书房自然是没有酒的,霍靖川说到这里有些口干舌燥,却也懒得去喝茶,就干巴巴道:“我皇兄登基以后,急父皇之所急,估计也早就想着要干一波大的,好不容易逮到查处慈恩寺隐田的机会,自然不肯放过。”
“皇兄吸取了父皇当时的教训,为避免地方官员与豪强联手欺上瞒下,他自继位起就开始做打算。康元十九年的秋闱依照的是父皇的旧例,永寿元年的恩科春闱却足足取录了三百八十九人,差不多是我父皇两次春闱取录的进士人数了。”
“且这一科进士中,寒门士子的数量也是令朝野震惊。自永寿元年伊始,皇兄便陆续着手将这些寒门进士派去做地方官。两月前,户部又再派下去一批,为的就只希望寒门进士以民生福祉为重,不与地方豪强勾结。”
“这也太……”谢柏峥原本想说着三不着两,但是最终还是换了个说辞:“太理想化了。进士们即便寒门出身,必然也是有些家底才能供出一个读书人,指望他们和寻常百姓们穿一条裤子,未免天方夜谭。”
霍靖川笑笑。
他知道谢柏峥说得对,只是他的皇兄等不及了。
事实上,问题还不止于此。——就拿当务之急的人手问题来说,大庸朝地大物博,田亩数以百万计。吏部官员们忙得团团转也只多派下去几百人,杯水车薪。再说吏部此次选拔也只筛选算学一科,可懂算学也不等于懂田亩,技术人储备也还不够。
霍靖川的判断没错,的确是太着急了。
“陛下这算不算新官上任三把火?”谢柏峥气笑了:“一把烧在豪强地主头上,另一把烧在你庆王头上。”
“第三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