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年代:带物资空间种田致富(281)

作者: 东乔王 阅读记录

「还行,能做的都做了。」

容文铭一听他的话,就知道是有把握的。

不一会儿,容烟也出来了。

秦野看到自家媳妇出来之后,就连忙迎上前:「媳妇,怎么样?」

「还行,能做的都做了。」

秦余当即就笑了,「大嫂,你这话跟大哥刚刚说的一模一样的。」

容烟抬眼看向了秦野。

秦野摸了一下鼻子,他的眼里也带上了几分笑意:「媳妇,我们先回家。」

「行。」容烟点了下头。

容文铭立即对着他们俩人说道:「你们两人自己骑自行车走吧,我和秦余还有秦梅走着回家。」 (5,0);

「那行。」容烟也没有推让,她让秦野去骑自行车。

考试考了两天之后,容烟彻底的放松了。

剩下的时间就是等通知书了。

不过,这通知书到了之后,他们就得离开这秦家大队,所以家里的好多东西,容母开始帮着整理。

至于秦家大队的人……则是暗暗观望着,毕竟他们也不相信这两人真的能考上大学,在大学有这么好考吗?要是这么好考的话,去年刚恢复高考的时候他们就考上了。

哪用得着等到今年,但是有些人还是比较相信的,毕竟这两人的脑子都非常的好使。

等录取通知书的日子,容烟没闲着,她去了几次山上,不仅采了好多药,也移植了好多药。

并且,她还特意去了几次县里和市里,还让人买了一些不同的果苗。

终于,通知书在一个月后来了。

容烟和秦野的通知书是同时送到的。

由邮递员直接给送到了家里面。

「这是考中哪了?」容母紧张无比。

容文铭也快速的凑了过来。 (5,0);

容烟看着他们俩人,就笑着说道:「我是京市大学医学系,秦野被京市大学经济系录取。」

然后她又补了一句:「我们俩人一个是第一名,一个是第二名。」

容文铭:……

容母人:……

秦余:……

秦梅:……

好半晌,容文铭找回了自己的声音,「是省第一第二?」

容烟点了点头,「对。」

容文铭看到自家闺女点头之后,他整个人就激动了。

本来他以为闺女和女婿考的可能还不错,但没想到却考得这么好。

「哎哟,这可是大喜事,一定得好好庆祝才行。」容母也回神了,她满脸都是喜悦和激动。

「大哥大嫂好厉害。」秦梅也激动的整张脸都红了。

秦余此刻也想蹦跳起来,「第一名肯定是大嫂。」

容烟笑着点头,「对,你猜的没错。」

她是以第一名,而秦野跟她则是只差了一分。

「那是不是有奖金?」激动过后的容母直接就来了一句。 (5,0);

「应该有。」

因为秦野去农机站上班了,所以他还并不知道通知书来的事情,不过等他下班回家回村的时候,碰到的那些村民们全都喜气洋洋的跟他道喜,于是他便知道了。

应付完那批村民之后,他刚进家门,秦余就快速上前,「大哥,你考了个第二名。我大嫂考了第一。」

秦野听到这个,很是高兴。

等到他看到通知书的时候,内心的那股激动,真的是无法言喻……主要是因为他可以跟媳妇同一个学校了。

(本章完)

第237章 书中自有黄金屋

(4, 0);

第237章书中自有黄金屋

晚上,秦野回到屋,他一下子就抱住了自家媳妇。

「媳妇,有你真好!」

「当然好了,对了,既然录取通知书拿到了,那我们是不是也该离开了?」

「嗯,听你的,随时都可以离开,我今天也正好是上班的最后一天,农机站那边都已经交接好了。」

秦野说到这里,他松开了容烟,然后从口袋里拿出一迭钱,「这是这个月的工资,因为只算了二十天,所以是二十块钱。」

容烟并没有接,「这钱你拿着,明天去看看火车票,如果能买到软卧的话,那就最好是软卧。」

「那行。」秦野把钱给重新收进了口袋。

他知道岳父的身体不怎么好,再加上坐火车的时间要三天,如果能买着软卧的话,不仅岳父岳母坐着舒服,他媳妇也会舒适一点。

容烟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我看还是定在十天后走吧!我们俩人考了这么好的成绩,估计可能县里会来人。」

别的不打紧,主要可能是会发奖金,这钱他们要是不拿,指不定会落到谁手里。 (5,0);

这要是不提醒,秦野差点就把这事给忘记了,他再怎么无知,也知道这省第一肯定会有奖励的。

「……好。」

这边的容文铭和容母也有些睡不着觉。

「老容,回头咱们得好好给两孩子庆祝才行。」容母是真的很兴奋,她以为最多闺女就是考上个好大学呢。

却没有想到自家闺女能考出这样的好成绩。

「是得庆祝,对了,等回到京市之后,再去祭祖一下。」容家其他人他不管,但是他爹……还是可以去拜拜的。

「……好。」容母虽然有些不乐意,但还是应了一声。

不过一想到那些人说她生闺女没有用的……这回就得让他们知道知道她生的闺女真真的能顶人家百十个儿子。

不对,人家百十个儿子也未必有她闺女好。

而且,那些人还嘲笑她女婿是个乡下农村的……现在好了吧!她女婿可是大学生呢!

京市大学的大学生。

一般人,京市大学都考不上。

「老容,这样,庆祝的事情不如就回京之后再好好办一场,顺便带给他们小两口补办个婚礼,咱们家就这一个闺女,以前随礼也随出去不少,这回闺女结婚了,咱也得拿些回来。」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