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上嫁(234)+番外

作者: 玉堂 阅读记录

“唱《西厢记》!”佣人高兴附和,“您70岁大寿,京哥儿扮演过张生,您没印象了?”

姑婆今年83,13年前...周京臣16岁。

意气风发少年郎。

程禧剥着橙子,双眼冒光,“托姑婆的福,我也看哥哥扮戏装了。”

“姑婆,我唱不了,禧儿的嗓子好。”周京臣勉为其难,“我和禧儿给您演一出,她唱,我比划。”

台上的《天仙配》撤了场,响起缠绵悱恻的《西厢记》,程禧穿了粉袍子,周京臣换了蓝袍子,戴了一顶发冠,折扇遮面。

老夫人指着周京臣,和佣人说,“多俊俏,遗传了他母亲。”

“大姑爷也俊。”

“淮康的皮肤黑。”老夫人打趣,“五官蛮周正的。”

程禧只学过黄梅戏,不擅长越剧,有几分戏腔,配上正宗的曲子,唱得倒也有板有眼。

周京臣是念戏文的。

他音色磁性,字正腔圆,别有一番风韵。

戏台子笼罩着红绿色的灯光,扇子一捻,一收,露出男人整张面庞。

清隽,深邃。

灼灼风流。

程禧没想到,周京臣扮戏相这么潇洒精神。

不似西装革履那般禁欲冷淡,一股鲜衣怒马狂蜂浪蝶的恣意模样。

四目交汇,程禧的四肢百骸在发麻。

极端的大悲,极端的大痛。

活生生绞着她。

“莺莺。”周京臣称呼了她戏中的名字,臂弯搂住她,“随我去洞房。”

老夫人笑得前仰后合,“京哥儿!有这句戏词吗?”

程禧耳根绯红,躲开他,“张生一共有二十句戏词,你念错了一半。”

“词错了无妨,认不错人就行。”戏台的台阶高,周京臣牵着她手,走下来,“戏中张生只认崔莺莺,戏外我认你。”

她喉咙噎得慌,又涩又哑。

视线里,是他翻飞的戏袍,她的袍子也缠绕着,一颠,一荡。

如同这段不见光的背德之恋。

剪不断,理又乱。

“不唱了?”老夫人咂摸滋味儿,“我没过瘾呢。”

“这件蓝袍子不适合我。”他斟了一杯茶,“下次再登台,我演拜堂成亲的戏,穿大红喜袍。”

“京哥儿坏!”佣人戳破,“他占禧儿的便宜呢。”

周京臣闷笑,将茶水递给程禧,自顾自又斟一杯。

戏散场,是中午。

老夫人吃多了糕点,不饿,程禧也没食欲,简单喝了粥,离开饭堂。

沿着花园的游廊朝厢房院子走。

“今天怎么不招惹我了。”她闹,周京臣恼,不闹,又不习惯,“心情不好?”

程禧踩着台阶上的树影,“董永和七仙女每年七夕节见一次,如果一年见不到一次呢?”

“忘了吧。”周京臣手臂护着她,防备她摔下台阶,“董永会娶八仙女。”

忘了...

周夫人说,见面三分情。

不来往了,渐渐地,一分情都没了。

哪怕重新见面,隔夜的开水再煮沸,味道也变了,不新鲜了,不甘甜了。

程禧忍住哭,“有八仙女吗...”

“你算是。”周京臣揽住她腰,稳稳放在地上。

她抿唇,“你夸我漂亮啊...”

“你算八戒,也是‘八’字辈的。”他评价完,摘了一朵蔷薇,卡在她鬓角。

程禧看着他。

白肤,粉花,乌发。

清丽纯净得掐出水。

“别的女人,是人比花娇,你是——”

她撇开头,肯定没好话。

“人比花更娇。”他一本正经,一字一顿。

程禧一怔,“你不欺负我了?”

周京臣负手而立,“你不惹我生气,我也不欺负你。”

她轻轻触碰那朵花。

不惹他生气,他会不会不习惯呢?

按部就班、日复一日的生活,偶尔寂寞无趣,怀念她存在的时候。

鲜活,毛躁,悸动。

“我困了。”她恹恹的,没气色。

周京臣凝视她走进西厢房,关了门。

老夫人的佣人恰巧路过,他拦住,“禧儿昨晚去哪了?”

“在厨房煮完面,偷偷去祠堂照顾大小姐了。”佣人感慨,“大小姐脾气骄横,没少委屈禧儿吧?她倒是不记仇,又贴心,怪不得老夫人稀罕。”

周京臣微微晃神,“从祠堂出来,她哭了没?”

“没注意...”

他皱眉,心不在焉接了沈承瀚的电话。

“李韵晟在人间天堂和一个闽南的大老板为了海灵争风吃醋,脑袋打出血了。”

周京臣回过神,“拘留了?”

“那个大老板本来要报警的,结果叶柏南出面,大老板买了他的面子,自认倒霉。”沈承瀚乐了,“你猜,赔了多少钱?”

“一百万?”

“一毛钱没赔。”沈承瀚骂了脏字,“这面子,真他妈大啊。”

周京臣返回东厢房,站在木格子窗前,“因为欢场女人被拘留,李韵晟在李氏集团的口碑会彻底崩塌,他很清楚,如今是他、李韵华与我三股势力搏斗的关键时期,最忌讳丑闻,犯法。叶柏南是一场及时雨,帮他解决了大麻烦,而且他目睹了叶柏南的道行,无论是人脉、智谋、财力,统统碾压了他,他更加信任,服从了。”

沈承瀚也明白,叶柏南又设了一局,牢牢地套住李韵晟,沦为自己的牛马,傀儡。

“阴谋,阳谋,叶柏南没有不敢玩的,没有玩不赢的。”沈承瀚发愁,“我估计叶柏南是攥住闽南大老板的把柄了,对方配合抢海灵、打架,迷惑了李韵晟。”

窗柩外一大片蔷薇在风中摇曳,周京臣眼前浮现出程禧长发戴花的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