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野心家变成美丽废物(487)

作者:礼蓝 阅读记录

所有人都看到了消息,但只有伍舒阳会这么震惊不已地直接拿着手机问当事人。

蔺渝拿着手机,语气很镇定,声音很平稳:“没有的事。”

“那他们为什么这么...信誓旦旦?而且这个发帖人还说他专门去问了你的...弟弟?你弟弟?”伍舒阳不顾颜立川和萧慎的眼神示意,一边滑手机一边继续找关键词,“...你弟弟说你在家里本身对他就爱答不理?我怎么几乎没听过你提起你这个弟弟?”

蔺渝:“...因为我们特别不熟,点头之交的关系,从来没有两个人单独出去吃过饭——所以如果他说我对他爱答不理,应该也不算是错,我们本质上,就没什么联系。”

在伍舒阳的疑惑询问中,他的大脑奇迹般的清醒。

应该说,他本人对于自己飞升路上将会遭遇的障碍早有心理准备,况且直播间事件原本就是横据在心头的一根刺,没说出的话题是什么,哪怕廉望雪去调查,也不会那么轻易就会有结果。

在小说世界里,“蔺渝”出身环城,学籍亦在环城,初中三年还未被星探发掘的日子,当然也在环城就读,这是和他原本的世界截然不同的人设。

但是原著中...蔺渝印象里,万众并没有描写过任何“蔺渝”过去的事情,一切都一笔带过,难道是还有什么自己漏掉的部分?又或者这个世界为了让“蔺渝”更“配得上”他的身败名裂,继承作者曾经的恶意,自动丰满了过往设定?

他不清楚。

而且他对这个世界“蔺渝”的过去许多细节,也所知不详。

但是...在颁奖典礼之前来这么一出,还牵扯上了在大众眼里和蔺渝应该关系亲近的“弟弟”,对蔺渝家庭环境不够了解的路人,大概会想当然地在一开始半信半疑,甚至选择性相信。

蔺渝在初来乍到的时候,遭遇过一些类似的状况,那时候的舆论状况更糟糕,但是那时候的蔺渝已经彻底落入谷底,在人生最低谷的人是不怕失去任何东西的,远不能和现在呈现出令人震惊的上升趋势的蔺渝相提并论。

——现在的蔺渝,最遭不起的就是人性议题的打击。

哪怕最终全部澄清,如果事情闹大,那么没几天就要进行的两项重要的颁奖典礼,蔺渝也极有可能“被不出席”,一旦上升的势头被打击,或许还能够起死回生,但也有概率从此一蹶不振。

他退出微信,又认真看了看那条最先发出的帖子。

公司已经把它删除了。

——是为了缩小影响力,但在这时候,在大部分网友眼里,删除就代表着心虚,代表着事实,代表着“全网捂嘴”,下一步就是在有计划的带动下,“全网逆反”了,哪怕许多人还没有真的逆反。

原帖的截图早已在各个论坛和社交媒体平台到处传播,营销号搬得飞快,这个kpi他们必须要挣。

另外一些营销号则极力在其中发布“蔺渝人性美”的博文,包括照顾队友,关心粉丝,精心喂养猫咪等文字、图片和视频,发出“蔺渝不可能会校园霸凌”的质疑,呼吁“让子弹飞一会儿”。

多方势力的角力,昭然若揭。

原帖的作者显然是对“蔺渝”比较熟悉的人,大概率是同校,甚至同班同学,因此能写出许多的细节。

甚至他也po上了和蔺渝出现在同一毕业纪念册上的照片——虽然本人照片已经打码。

在他的文字里“被霸凌”之后“被迫退学”的那个学生...

蔺渝翻了一下论坛,看到了这个标题:

《我是蔺渝初中时期的学弟,关于蔺渝疑似霸凌的那个学长...》

用词很谨慎,但是标题很会起,任谁出于好奇都会点进去看两眼。

蔺渝也点进去看了看。

这个楼主并没有发任何他和蔺渝是同一个学校学生的自证,在平日里只会让人付之一笑,随手划过,更别提他放的还是粉圈最爱拿出来造谣,但也最“弱智”的聊天记录。

只是在这种时候,人云亦云、草木皆兵,许多人下意识相信,还有人战略性相信,在其中推波助澜。

楼主这样说:

“现在各个校友群都在议论这件事,我稍微问了一下和蔺渝同年级的学长学姐,大家的讨论结果”。

似是而非的语气,不确定的态度,反而比笃定的语气更令人信服。

他在主楼po出了一张聊天截图。

截图内是关于这件事的讨论,赫然是和蔺渝同届的毕业生校友群。

在聊天记录的最后一行,有个账号这样说:

“那个谁...不是自杀了吗?”

自杀。

蔺渝沉默着盯着那两个字看了好几遍,他其实淡定无比,只觉得特别荒谬。

就好像阴谋像是一张巨型的网,铺天盖地落下,密密匝匝地将他盖在其中,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环环相扣,随后有预谋地扑上来——譬如这文字里“被霸凌”的那个学生,如果他真的已经死了,那么永远不可能张嘴说话,永远不会站出来澄清,永远无法力证蔺渝的清白。

死人无法开口。

更何况还是自杀。

这好像是在校园霸凌事件里,遭遇欺凌者最让人痛心的结局之一。大众会将这两件事理所当然地联系在一起——哪怕对方并不是因为蔺渝而自杀,他们最终得到的结论一定是:

蔺渝的校园霸凌行为对受害者造成了伤害,导致他想不开自杀。

而“自杀”成为既定事实,那么蔺渝的“校园霸凌”,也会以这种形式,被迫在大众眼里被反推成事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