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他重生了(72)

作者: 风烟挽 阅读记录

“生日礼物,一条红色的choker,很衬你的肤色,很配我的釉釉。”顾星临的眼底像是计谋得逞的狡黠,并不只是漂亮,还是他给白釉的标记。

帐篷里弥漫着旖旎的气息,两个人紧紧地交缠在一起,

“釉釉,你要不要学我娇\\\喘?”

“……”

“宝贝,你的这里好漂亮。”

“老婆,你要不要学我叫船?”

“小东西,你这里好……”

“白少爷,你要不要坐上来……”

……

白釉被磋磨得无可奈何,在顾总的耳畔低语:“那你先喘一个。”

第四十三章,妹妹

“你确定你想要演这部戏?”

“嗯。”

“你要想好,这部戏跟你以前拍的不一样。”

“陆哥,麻烦再给我请个表演老师。”

“行,到时候试镜你能不能选上看你自己,我帮不了你什么。

你想演什么角色?”

“林祁。”白釉没有多作解释,不出意料这应该是他接下来两年里接的唯一一部剧了,他还有许多事情想要尝试,还有别的事情要做。

这是一部正剧,也十分考验演技,至于想参与的原因,或许是因为已经离开这个时间的曾祖父会很喜欢,他对这个隔代的长辈印象并不深刻,记忆中的他总会在饭后坐在沙发前看一些抗战片年代片。

他从那个年代过来的,即便家里已经富余了但还是省吃俭用。

所谓一生正直两袖清风,他对祖父选择从商是不赞同的,但对于晚辈总是格外的溺爱,也在白釉七岁的时候就离开了,年过百岁,已是喜丧。

这部剧是一部民国群像戏,由原着小说《黎明》改编而来,说是黎明,可大部分人都倒在了黎明前,评论区有一句点赞很高的评论:不是他们倒在了黎明前,而是黎明因为他们而到来。

这部戏是有主角的,主角没有那么多的金手指和多不凡的家世,主角是一个出生在东北的农民。

自小订了娃娃亲,他没念过书,大字也不识几个,在十余岁的时候东三省沦陷,他从烧杀抢掠中逃到了京城,失去了家人也失去了他那个青梅竹马的新娘。

他在京城为了活下去,做过许多活,给有钱人家倒恭桶洗衣裳,在酒楼里洗碗端盘子,拉过黄包车……

他也跪过官老爷,活得比狗还像狗。

他没有看过唤醒民众的那些杂志,也不懂什么叫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清楚为什么外国人打过来了,那些军阀官老爷不为了自己的国人还要想着过好自己的日子,争抢着利益。

但是他想报仇,他知道这是我们国家的土地,他看到了许多为了救国奔走的少年,他听过慷慨激昂的演讲,他在工厂里了解到了马克思,他向往先生所构想的那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未来。

他听先生讲:虽千万人吾往矣。

后来他选择了参军,在这条路上他遇见了许多朋友,到最后也只当到了排长,一生未娶妻,也倒在了黎明前。

既然是群像戏,这个故事里有许许多多的有人格魅力的角色,

从容赴死的妓子伶人,赴欧留学的少年学子,为了革命牺牲的女性角色,为了卧底遭受世人唾骂的“奸人” ……

商人,工人,农民,学生……

各色各样的人,有自私也有无私。

如果拍得好了,这部剧会是近年来的封神之作,

这个故事里的角色没有主次之分,白釉只是从诸多角色里挑出来了林祁这个有气节的年轻商人,从父辈手上接过来的产业,他“唯利是图”,也凭借这个身份在乱世中掩护了许多革命者。

最后因为身份被发现惨死。

之前的表演课白釉是有听过的,现在这段时间更是在磨练演技,平日里的事情多了许多,逐渐变得充实也繁忙了起来。

白釉不说自己无所不能,只是选择了的就不想做的比别人差,也没有预料过演不了这部戏的情况。

只是等这部戏真正拍完或许已经大半年过去了,等到打磨出来也要到明后年。

原定的手术被推迟到了下半年,到时候可以带顾星临一起回京城。

或许最近白釉因为工作的缘故,对待顾星临的态度又冷淡了不少,导致原本粘人的顾总更愁人了:“釉釉,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怎么了?”白釉窝在沙发上半天才翻一次书页,也不抬头看顾总,只是漫不经心地回着他的话。

“你最近都不热情了。”顾星临对于白釉的反应有几分不满,靠近了白釉一点干脆将人手上的书本抽了出来,书页合上端详了几眼后随手丢在了茶几上,“西行漫记?”

“哪里来的这么旧的书啊,书页都被翻烂了。

釉釉你知不知道,要是上面要打地主,第一个打的就是你们家。

万恶的资本家少研究这些。”顾星临小声地嘀咕了一句,“看得连我都不要了。”

“长辈的书,我爸寄过来的,多看一些这些,或许更能理解那个时候的他们的理想和目标,他们的精神和气节。”白釉的目光终于移向了顾星临,“而且,如果有一天真的要‘打地主’,我们家会自愿‘投诚’。”

“资本裹挟的事物太多,那个红色的理想美好。

虽然很多人都叫我白少爷,但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哪里来的什么少爷。

大多数讨好逢迎我的不是慕强,而是拜高踩低。

何况慕强和凌弱本身就是相对的。”白釉想,他从来不是什么好人,但也不是纯粹的恶人,这个世界弱肉强食,他能做的不过是为自己,为了在意的人,在此之外再多做一点显得那样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