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渡:神明vs恶灵(6)
见着她,柳夫人心有戚戚,道明来意。原来是昨晚柳怀玉离去后,身子因失去生机而愈渐冰冷。想起曾鲜活的容颜,他们实在不忍心,决定答应她的请求。
“你的友人若了了心愿,怀玉的尸身仍要归于柳氏墓穴。”
如此一来,怨魂成了柳怀玉,因游离了太久,醒来时懵懵懂懂,凭气息抱着李攸宁不肯放。
“看上去不太聪明的样子?往后几日,我有些事情要办。这段日子还需相爷、夫人多费心。”李攸宁一言难尽。
因成了柳怀玉,李攸宁不好再让她去不合时宜的地方。将敖兴留在了相府,给了他们几张谱子,又交代了几句,掰开柳怀玉的手:“我还有事,你先在这儿待着。”
柳怀玉的事告一段落,她暂停接待游魂,腾出更多心思探究近日来的异常。她寻求过有识之士的帮助,他们给她的回答都是,被怨气干扰,让她静修。可是除了柳怀玉身上的那一位,她未再遇到其他。
她一集中精力探究,眼前要么是迷宫,要么是蛛网,要么是其他什么。一接近终点,声音越来越大,却触碰不得。
数次下来,李攸宁走火入魔了,揭开迷障的渴望越来越迫切,迫切到完全失去意识,连自己去了哪儿都不知道。
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引导着她非要揭开这谜底?
她感到自己的灵魂被无数怨魂纠缠、攻击,疼痛不已。她听他们在狂笑、嘶吼,又戛然而止,四处逃窜。
模糊中,她看见一人白衣胜雪,眉目清朗,挺拔如松,缓缓向她走来。仿佛下一秒,那人便要乘风归去。
仙人…
李攸宁重新恢复意识时,发现自己正躺在一间陋室内,浑身一点力气也没有,灵魂所积攒的能量一扫而空,系统也待机了。
“姑娘醒了?”声色无波,如静谧的湖面,温和而宁静,莫名有股安抚人心的力量。
她循声望去,正对上一双清冷的眼眸,心底开出似锦繁花。两世渡了数不清的亡魂,听了无数故事,此刻想的却是,他能否渡她一程,圆了他们之间的故事。
有一小童端了一碗绿幽幽的汤水来到她面前,舀了一勺,递到她嘴边。苦涩的味道让李攸宁回神,紧抿双唇,不可置信。
“先生,她不喝。”小童脆生生朝站着的人道。
那人来到她面前坐下,把了脉。有一道清凉气息在她体内穿梭。他道:“姑娘伤得严重,才醒来,喝了这药对身体有好处。”
小童又试探着舀了一勺。
一口下去,李攸宁脸纠了起来,想呕,又呕不出来,眼中还有些委屈。
记忆出现了断层。她努力回想,却想不起任何事。看这样子,应该是又有怨魂与她抢夺身体。她就想不明白了,这具身体有什么好抢的。
回忆之中,她又昏睡过去。再一次醒来,窗外正淅淅沥沥地下着雨,雨点打在窗前的芭蕉叶上,别有一番滋味。
身体恢复如常,灵魂创伤难以修复,没什么精力,昏昏沉沉的。环视一圈,这里没有一只游魂,清明得如同仙境。
她起身下床往外走去,扶着门框,瞧见那人正在屋中打坐。
小童见她起来,忙上来扶:“姑娘怎么起来了?可要阿迷去做些吃食?”
此时,腹腔内发出“咕噜噜”的声音,问小童:“这是什么地方?你们先生是什么人?”
小童道:“这是北邙山,我们先生是一名修士,这段时间在此地清修。”
“离京都近不近?”眉头紧锁,她怎么会好端端的跑山里来?“对了,我睡了多久?”
小童歪着头,手指一个劲儿比划:“离京都约莫有十公里的路程。姑娘睡了三日。阿迷先给姑娘做饭去。”
这么远?
以目前的身体状况,哪儿也去不了了。那人是修士,兴许能指点她一招半式,下次遇到不讲理的怨魂,不至于这样狼狈。
山间琐事
趁阿迷准备饭菜之际,李攸宁找了把伞走出小院。院子坐落于山间,满山烟雨朦胧。来到这个时代已接近一个月,她从未静下心来,欣赏这片人世间的大好山河,花团锦簇。
冷风夹着水汽闯入鼻息,喉咙一痒,不住咳了起来,一转头,有一人立在廊下正望着她。迷蒙中,她看不清他的神色。
“姑娘,吃饭了,快进来。”阿迷从另一边的小厨房钻出来,扬起笑容。
她步入庭院,脚步虚浮,走一步,歇一步。自嘲似的想着,此时的她是不是应了书中那句“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阿迷摆好碗筷,上来为她撑伞,自顾自道:“姑娘小心脚下。天色已暗下来,我便做了三人的饭菜。您先坐下,我去请先生过来。”
先生还挺矜贵?李攸宁无声弯了弯眉眼。那先生已踱步至眼前,眼底有不易察觉的探究。阿迷再没说话,鞠了一躬,安静用膳。
“我叫李攸宁,先生叫什么?”她先发制人,笑着问,悄无声息地打量他的眉目。
“在下宋清衍。”宋清衍没想到她的问话方式如此直接,没有敬语,也不含蓄。
“先生修行,修的是什么?我观方圆几里一片清明,灵怪全无,是使了什么术法吗?”她眨巴着双眼,眼里盛满了好奇与期待,阿迷对她使了好几个眼色,她也一概视而不见。
执筷的手一顿,宋清衍选择性忽略了第一个问题,温声道:“在下未施术法。姑娘能瞧见不寻常之物?”
“不瞒先生,我自小就能瞧见一些东西,知道我能瞧见它们,它们也喜欢缠着我,以往都是小打小闹,这一次不幸落了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