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也在谋朝篡位中(184)+番外
源源不断的物资从辽国运输到南方,随之而来的还有携带着大批机械的工程建设军团,到了之后就地招人培训,大搞基建。
南方原本开发程度很低,即便这些年跟辽国贸易量很大,但是,上层垄断了先进的生产力和绝大多数生产资料,他们也不会愿意将资源花费在基础建设上,因此,底层并没有分润到什么红利。
而现在,刘昌大张旗鼓地进场,就纯粹是要搞个天翻地覆的。也唯有在这等地方才能顺利铺陈开来,这边藩王谋逆,中上层几乎都牵扯其中,谁敢阻拦,那直接打成乱臣贼子,自然也就没什么阻力。
正经的建设军团进了场,作战军团就能从这些琐事里头解脱出来,开始一路北上。
辽军装备好,后勤充足,而且还是职业军人,常年经历严格的军事训练,比起叛军来,实力不知道强了多少。
何况,辽军到了这边这么长时间,早就得了人心,之前不过是有意拖延,如今动了真格,顿时许多人就撑不住了。
辽军趁机宣传,只诛首恶,余者不究,一些小官小吏顿时就起了投靠之心。
这些人之前也不知道顶头上司要造反,等到知道的时候,已经被裹挟了。汉承秦制,对于造反那是零容忍的,高祖那会儿,诸侯王造反,牵扯其中的那些官吏,就算没被杀,也得被贬为奴隶,世世代代不得翻身。
如今太子说只要回头,就既往不咎,这些人琢磨着,老刘家信用其实还可以,何况,如今是真打不过,再拖下去,底下的泥腿子都跑光了。天知道辽军怎么那么多钱粮,甭管是谁,只要去投靠,白花花的大米做成的稠粥吃到饱,里面还有肉呢!天知道,他们这些低级官吏想要吃上一顿肉,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不是农忙的时候,豆粥也只能吃个半饱而已。
很多事情只要开个头,下面就再也止不住了,各个县城都有底层官吏绑了甚至上了上官投降的,辽军迅速进驻,很快就是开仓放粮,登记户籍,然后就是开始做简单的培训,拉去疏通河道,开垦土地。辽军给的报酬丰厚,又允诺开垦出来的土地归他们所有,搞水利建设也是为了方便他们自己灌溉,因此人人踊跃。
原本那些地主还担心自己的土地被没收,但是辽军压根看不上这点东西,南方这里大片的土地没有开发,以前畏惧的无非是野兽蛇虫之类,尤其是所谓的水蛊,其实就是血吸虫病,辽军到了之后便先开发了几处煤矿,做成蜂窝煤,作为工作报酬发放下去,鼓励百姓喝开水,又帮助百姓搞沼气池,让粪便发酵,杀灭粪便里存在的血吸虫。
至于水里那些钉螺,一方面先尽力捕捞掩埋,另一方面就是用药毒杀,再在水边广种夹竹桃,一次尽力控制钉螺的生长繁衍。
加上各种机械的使用,开荒速度那叫一个快,反倒是那些地主,发现自己连佃户都招不到了,一个个急得团团转。这些人配合的,可以买到辽军带来的高产粮种,也能租赁到各种农用机械,不配合的,那就守着你那些土地等死吧!
一番组合拳下来,南方民心已经尽数落到了刘昌手里,一个个对什么宽仁贤明的吴王之类再无怀念,满口都是太子仁慈,辽王圣德,私底下暗搓搓地琢磨着天子什么时候山陵崩,好叫太子上位,自家才能安心呢!
辽军一路势如破竹,将诸侯联军一路逼到了魏地,总算是与汉军汇合了。
第127章
周亚夫只觉颜面扫地,他自诩名将,论起战争素养,远胜自家父亲,结果出关之后,却一直不顺。
这也怪不得周亚夫,一方面是汉军如今的素质是真不怎么样,当初战斗力强大的南军北军因为诸吕之乱,死了一大批,后来又是打匈奴什么的,损失不少。
最重要的是,中央没钱,若是一开始能一鼓作气,那倒是能有不少缴获,可惜的是,一开始就受挫,叛军又被辽军给逼急了,在前方与汉军对峙,双方在前线就是在拼消耗,只将前线打得稀烂,当地的大户叫苦不迭,能跑的全跑了。
等到叛军后方连连起火,叛军军心已乱,周亚夫趁机领兵冲杀,但是斩杀俘获了不少,可是缴获却不多。而且被俘的还不是异族,不能都杀了了事,就算是将来被贬为城旦,那也不能把人饿死不是,这直接给大军后勤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少府倒是愿意接手这么一大批奴隶,但前提是不花钱。
少府如今也难得很。如果说以前的少府就是一个经济怪物,如今,少府的几大支柱产业都已经在辽国的冲击下濒临崩溃,要不是少府本身体量很大,还真是要破产。为了这个,少府花了大价钱从辽国引进了许多先进的机械,但是辽国那边之所以能玩转这样的工业体系,是因为刘昌建立起了一个初步的教育体系,移民到了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扫盲,唯有认识常用字,会基础的算术之类,才能吃得开。
而少府呢,里面的奴隶除了获罪的官员贵族之外,大多数生下来就是奴隶,稍微大一点就是劳动力,少府只催着他们干活,谁会教他们什么知识。
像是那些获罪的官员贵族,除了确定不能翻身的,少府其实也不敢真的如何针对,给他们安排的多半是相对轻松一点的活,能被安排到这些工作上的本来就是少数。而且,这些人就算有些学问,在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的情况下,上手也不会太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