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秦:吾为始皇,重生子婴(39)

作者:白胖的肉包 阅读记录

上郡与关中边防极为严格,尤其上郡,面对重整旗鼓的大秦,章邯日夜难眠,任何从关中到来的人都会被仔细盘查。

第34章 进入上郡,雕阴县城

典韦眺望前方,马上就到上郡了。

沿着宽阔平整的直道,他们的前进速度要快很多,时间也的确缩短不少,但同样危险性大大增加。

“掌柜,前面不远就是上郡的雕阴县城了,章邯出身大秦,曾经手握重权,对大秦十分了解,我们要想顺利通过,难度不小。”

典韦看向陈庆之,他外表强壮,看上去是那种粗心大意之人,实则内心仔细谨慎,诸葛神侯十分看重他。

陈庆之手掌搭在额头上,遮挡阳光,遥望雕阴县城。

雕阴县城曾经是一座土城,如今被章邯进行了加固扩张,看上去隐隐也有一座重城的模样。

“我们已经分成五批,每一批只有二十人。”

“来之前我曾经向咸阳城内的商人打听过,从项羽分封诸侯之后,各条商路基本就恢复了。”

“虽然雍王章邯筛查严密,但一般主要针对商队规模在五十人以上的队伍,五十人以下只要不带兵器等,都不会怎么严查。”

“尤其是守城土卒大多贪钱,只要稍稍贿赂一下,再加上商队规模极小,基本不会有问题。”

正所谓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陈庆之以孱弱之躯,纵横天下,自然不是庸碌之人。

他看似冒险的走直道,过上郡与九原郡,实则在咸阳城内等待典韦的那段时间里早已了解许多情报。

现在这个时代,商队规模都极大,一方面是因为距离遥远,运货需要人手,另一方面也是担忧有劫匪盗贼,人手多就意味着安全系数高。

故而雍王章邯的筛查也多是针对大型商队,如陈庆之这样二十人的队伍,基本没人查。

典韦听完陈庆之的话,知晓陈庆之早已做好打算,他的信心增加不少。

“这样说来,章邯根本无法阻止大秦的谍探进入上郡,那他为何不直接派人阻止任何人进入上郡?”

典韦很快升起另一个疑惑的问题。

陈庆之笑道:“一方面因为商队流通,有助于百姓生活,也可以收取商税。另一方面,他允许咸阳的商队进入上郡,同样也代表着上郡的商队可以进入关中,这是相互的。”

典韦颔首,的确如此,对比起上郡,关中的实力增长会更快,章邯一方面要防止大秦派遣谍探进入上郡查探上郡的情况,另一方面也需要派人进入关中查探关中的情况。

说话间,他们已经到达雕阴县的城门口。

守城的土卒不断呼喝着,挥舞长戈,长剑,迫使入城的人排成一队。

作为关中进入上郡后最先到达的县城,他们查的最严。

每一个人都被仔细搜查,少不得敲诈勒索。

很快,到了陈庆之一行人。

兵卒看了一眼,被强壮健硕的典韦吓一大跳,心中立刻警惕起来。

“你们做什么的?”

陈庆之笑道:“这位大人,我们是做生意的,都是一些陶器、铜镜、服饰等,运到边塞,与匈奴人互市的。”

说着陈庆之掀开推车上的蒙皮,露出下面的商品,的确都是陶器、铜镜等,一览无余,并没有可以隐藏兵器的地方。

兵卒装模作样的翻了翻,目光又扫过典韦,看着典韦凶恶的模样,不觉有些害怕的退了一步。

陈庆之见状,上前一步,从袖中滑落一个钱袋,神不知鬼不觉的塞到兵卒手中。

“大人,我家伙计长得凶恶一点,但这也是为了路上安全。”

“您也知道我们这样的小商队,随便遇到一股乱匪,就完了。”

“您多体谅体谅。”

兵卒掂了掂钱袋的重量,眼睛一亮。

陈庆之给的钱不多不少,符合他小商队的特征,兵卒收好钱袋,摆摆手:“快走吧,真是一位壮汉。”

陈庆之连连道谢,带着典韦一行人进入雕阴县城。

等到他们走后,兵卒又开始搜查后面的人,不时的要着钱。

陈庆之入了雕阴县城,打量着这一座城池。

若有一天,大秦东出,首要就是解决掉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和塞王司马欣,如此才能恢复到昔日大秦一扫六国的状态。

征伐雍王章邯,雕阴县城便是第一座落脚点。

陈庆之观察雕阴县城的城墙与城内布局,尤其是县衙、兵器库等地,在脑海里思考如何攻陷雕阴县城,如何布置军队等等。

雕阴县城不大,陈庆之很快就遇到了在他前面的队伍。

他是第三批进入雕阴县城的,后面还有二批人手。

那名秦卒没有上前与陈庆之相认,反倒是直接离开了。

陈庆之不动声色,带着人跟上他。

很快,到了一处普通的宅院。

典韦观察四周无人后,一行人进入宅子里面。

前面两批人手,共四十人,全部都在,他们见到陈庆之、典韦,立刻躬身见礼。

“拜见二位将军!”

“辛苦诸位弟兄,路上如何?”

陈庆之询问了一下路上的情况,领头的秦卒‘疾’大概说了一遍,也都跟陈庆之一样,送了钱给守城土卒,没有什么危险就进来了。

相对而言,有着典韦这样一个堪称‘异类’的壮汉,陈庆之一行人反倒是最显眼的。

“这座宅子是你们买下来的?”

领头的秦卒‘疾’回答道:“是,将军。雕阴县城有很多宅子因为打仗都空了,现在归属于县衙,我想着作为一个落脚点就买下来了,也足够隐秘。”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