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吾为始皇,重生子婴(55)
“我告诉你,陛下一定会派兵来,不是为了击败章邯、董翳,占据上郡、九原郡,是为了驱逐匈奴,护佑我诸夏子民!”
杨虎神色错愕,目光闪动,呆呆的看着陈庆之。
陈庆之说话时的自信与坚定,让他想到当初父亲、蒙恬将军等人追随始皇帝时候的自信,自信他们不管立下多大的战功,永远不必担心如武安君那样冤死。
陈庆之面色微微有些发红。
病弱之躯,说两句话便有些微微喘息。
杨虎神色落寞,他的拳头紧了又松,松了又紧,许久之后,方才像下定某种决心。
“陈将军,我们可以帮你夺下九原城。”
“什么意思?”
杨虎道:“当初翟王董翳被分在此处,我们这些人没有去处,就打算加入他的军中,只是董翳此人生性谨慎,他又是秦军出身,所以有些弟兄的身份被看出来。”
“董翳害怕他们为被坑杀的秦军土卒复仇,于是将被发现的那些兄弟都杀了。”
“我们只能竭力隐藏自己,不敢显露一点可能暴露身份的特点,最好的就是分散在各个城池当守城的土卒,尽量不进入董翳的战兵之中。”
“后来董翳与匈奴打过几次仗,屡战屡败,实力损失殆尽,迫于压力,他便没有那么严密的查找我们这些人,只是一味扩军。”
“我们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他的土卒。”
“到如今,九原城内两万军队,有一万二千人都是我们的人。”
“至于剩下的八千人则是董翳自己带来的人,也是董翳的心腹,董翳的府衙都是由这些人保护。”
“只要将军愿意,我们可以帮助将军攻破府衙,擒拿董翳,到时候将军便可立足九原城,全取九原郡,立下大功。”
陈庆之没想到他千辛万苦要找的秦卒竟然全部都在眼前。
“你们还剩下多少人?”
杨虎苦笑:“陛下说我们有五六万人,已经按少了估算,但实际比起陛下想的还要少,当初我们有十万人不愿随王离南下。”
“只是后来,关东反叛的乱子渐渐波及到边塞,不少被迁徙到此的人也开始杀害秦吏,反叛大秦,我们只能镇压。”
“再后来,又有匈奴重新来犯。”
“一次次战斗,我们又无粮草,人越来越少,我们也渐渐不想再打了,于是散开,混入边塞普通人中间。”
“到如今,全部加起来也不过就三万人左右。”
杨虎说的轻松,但可以想见这两年他们的日子是极不好过的。
若是再过三五年,怕是连一万人都难聚齐了。
陈庆之道:“三万秦卒也差不多了,你们有联络的方式吗?”
杨虎点点头:“有,我们知道匈奴不断犯边,所以基本都生活在九原城或者九原城往南,如今匈奴沿路攻陷的那些城池内基本没有我们的人。”
陈庆之道:“好!既如此,杨虎将军,你去联络秦卒,城内秦卒由典韦将军统领,你趁着夜色从九原城南门用吊篮离开九原城,在外集结秦卒。”
“集结完毕后,你们广造大秦玄鸟旗,最好弄出十万人马的声势,前来九原。”
“我要斩杀董翳,吞并他的八千土卒,守卫好九原郡,先逼退匈奴,再伺机驱逐匈奴。”
杨虎略微犹豫,旋即躬身应下。
他已经四十余岁,年纪不算小了,就看看这一位年轻将军能否守得住九原城。
杨虎带着典韦前去认人,确立典韦的地位。
脱离大秦这么久的土卒,早已忘记大秦的军中铁律,能够让他们遵守的只有杨虎的个人威望。
但陈庆之相信只要给他时间,一定可以将这支秦军重新训练回来。
典韦一直到次日中午才回来。
他与杨虎已经完成交接,杨虎会在今夜离开。
“我们要怎么杀掉董翳?”
“他躲在府衙里面,根本不现身。”
“府衙内外有亲兵侍卫八百人!”
典韦将具体的情况与陈庆之仔细说了一遍。
陈庆之不愿让杨虎手下的秦卒攻打董翳,为的是防止双方出现大量伤亡,造成守城力量的损失,给予匈奴可乘之机。
可眼下董翳一直藏在府衙内,哪怕强如典韦,也不可能一路杀进去,斩下董翳人头,逼迫那八千土卒投降。
陈庆之轻笑:“典韦将军不要忘了,你我可是雍王派人亲自护送来的人,求见一下翟王,又算什么问题。”
典韦眼眸一亮,他无法从府衙外一直杀穿八百亲卫除掉董翳,但只要接近董翳,纵然董翳身边有百人护卫,他也可保证击杀董翳!
“但我们总需要一个理由吧。”
“理由很简单,杨虎将军说了,先前有秦卒身份被董翳看出来,董翳害怕被报复于是将他们斩杀。”
“我们的理由就是军中有一万二千秦卒,即将献出城池,借助匈奴的力量斩杀董翳。”
陈庆之神色从容,九原之事出乎意料的简单,他原本是故意以激将法激杨虎,希望杨虎能集结秦卒帮他守城。
如今秦卒都已在城中,还都备有兵器,这事情的确是容易太多了。
第49章 大王,你有性命之危
九原城,翟王府衙。
董翳神色阴沉,瞳孔中透着一股惊惧,他没想到派去求援的人,带来的竟然是一个坏消息。
霸王一心讨伐不服从王命的齐国田荣,根本没有兵力来支援他。
雍王章邯那边,也要面对秦军出关,更不可能来助他。
如此,他就要依靠自己来对抗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