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谋汉(62)

作者:绯雪非雪 阅读记录

“他是从哪条路走的?”

“沿子午道往北走了。”

萧何来不及禀明刘邦,骑上一匹快马,在茫茫月色中一头冲进了黑压压的秦岭深处。

他日夜疾驰,换了三匹马,才追上了韩信。

萧何:“韩信,你为何要走?”

韩信:“壮志难酬!”

萧何:“难道项王会重用你吗?”

韩信沉默了,萧何策马上前,与韩信并肩而立:“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值此群雄并起之时,你当真愿意碌碌无为地过一辈子吗?”

韩信遽然抬头,他的双眼中盛满了期待。

萧何循循善诱:“韩信,随我回去吧。我已向汉王举荐你,让你带兵打仗。”

韩信大喜过望,跳下马背,连忙将身上的锦袍脱下,丢给使者,口中一迭声叫道:“对不住项王了”,只着中衣就翻身上了萧何的马。

“公子,韩公子,你莫要后悔。”使者气结,手指着韩信说不出话来。

韩信踌躇满志:“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萧相国知他,项王悦他,难两全啊!

迎着秦岭古道的风,韩信慷慨地走向了属于韩信的命运。

若说楚汉战争是秦末风云中最华丽的乐章,那么韩信就是这支乐曲的定音符。

风云幻化间变了天与地,时代安排了一群人演了一场戏。结局是注定了的,韩信一出,看官方知是场悲剧。

汉王元年八月(前206年),秋不高气不爽,韩信和萧何兴冲冲地同乘一匹马儿,沿着秦岭古道南行。

两人不日回了南郑,走近汉王的大帐,远远听见刘邦在骂人。

“狗东西,这点小事也做不好!”

“滚吧,不准出现在乃公的眼前。否则,见一次就揍你一次。”

“还有你,居然在笑!乃公生气了,你很得意吗?看我砸烂你的狗头!”

刘邦中气十足的怒骂声,夹杂着拳打脚踢声,器皿碰撞声,痛哭求饶声,侧门掀开一个角,几个小兵鼻青脸肿,一瘸一拐地爬了出来。

韩信衣衫单薄,见此情景心里凉了半截。

项王从不打骂仆役士卒,即使这些人偶尔出了错,他也和颜悦色地同对方讲道理,主打一个以德服人。新来的人不懂规矩,冲撞了他,他也不会放在心上。

因为这个缘故,最近四个月里,汉王军营里的楚地将士纷纷逃亡,结伴前往彭城投奔项王去了。

项王看在昔日的情谊上,派遣使者来接韩信回去,韩信竟然被萧何三言两语就拐回来了。

韩信伸手拍自己的头脑,哎,拍不着,韩信他要是有脑子就不会跟着萧何回来了!

韩信他没脑子,萧何可是个人精。他看了韩信一眼,心里猜中了八九分。于是和颜悦色地说:“汉王有军政大事操劳,心里不痛快,你且回自己的营帐,我会禀告大王,封你为将军。”

韩信原本还在后悔,一听有将军做,立刻像打了鸡血一般亢奋,辞别萧何,就兴冲冲地回了自己的营帐。

萧何听见骂声渐渐小了,整了整衣冠,迈着从容的步伐进了大帐。

“哟嚯?哪阵风把萧相国吹来了?请坐,请坐,草堂寒微,辱没了尊驾。”

萧何知道他气到了极点,是以跪在地上,一言不发,也不敢抬头。

“先生怎么不看着我?也对,是我老了,比不得别人年纪轻轻就做了天下共主。”刘邦走到跟前,绕着萧何转圈圈,军靴叩击地面,“嘚哒嘚哒”作响。

“我是老了,不是死了。先生为何连句告别的话都不肯说?人言:生年不满百,我与阁下的交情已过半百,你却不告而别,令我心寒啊!”

左右近臣哪一个见过刘邦这么言辞恳切的样子,纷纷劝道:“还请大王保重身体。”

萧何却知道他是实在气坏了,于是等他心情平复下来,才起身上前:“大王莫怪,臣没有逃走,臣不告而别是为追逃。”

刘邦骂了一整天,未免口干舌燥,此时倚着屏风喝水。

“先生是追谁呢?”

“韩信。”

“你个狗东西,我们叛逃了多少有头有脸的将军,你不去追,去追韩信!寡人不信你的鬼话!”刘邦摔了水杯,砸在萧何脚下。

萧何这时候知道汉王不再怪他,顿时欣喜若狂。他走到刘邦身边,跪在他的脚下,扬起脸看着他:“大王息怒,且听臣一言。”

刘邦别过脸去:“有屁快放。”

萧何:“韩信与旁人不同,他原先是项籍的执戟郎,倾慕大王的威武,特来投奔。”

刘邦轻笑:“算他有眼光。”

萧何:“可是大王没有重用他,而项籍又命人前来接他。事发突然,臣昼夜疾驰,才把他追了回来。”

刘邦:“哦?他有什么用,值得你如此上心。”

萧何来了精神:“此人上知天文下至地理中晓人和,大王若要还定三秦吞并天下,万万缺不了此人相助。”

刘邦此前见过韩信,不觉得他有什么本事,于是对萧何说道:“最近又走了十来名文武官僚,你去查查哪个职位合适,随便给他个官做。”

萧何:“韩信想做将军。”

刘邦大手一挥:“让他做。”

萧何:“韩信之所以离开是因为大王不尊重他,大王应当封坛(封上酒坛,即戒酒)、斋戒、沐浴,择良日,毕礼而拜之为将。”

刘邦:“准了。”

萧何嘱咐道:“明日未时,正是良辰吉日。大王不可饮酒,误了大事。”

刘邦挥手:“好了好了,我知道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