榻上美人泪(重生)(130)
晞婵不再望那残荷,也弯唇一笑道:“外祖母这般才是对呢。”
“怎生说得?别是哄我开心才这样说的。”苏老太太笑道。
晞婵沉吟了下,指那水中残荷,说笑道:“瞧这景象,虽生萧冷,却未必有人能懂得其中各色神韵,有人只看景,却不惜景,也有人惜景,却不悟景,故万事万物皆如穿耳风,赏不到心里去,不过转眼即忘。这便叫作,当时惜悟,后来冷漠。”
“如此这般,不若不惜不悟的好,也不愚弄了这景的绝色之处。何苦一知半解寻那高雅,过后便抛呢?”
苏老太太点头笑而不语。舱外传来后面几条舟船上嬉闹之声。晞婵俏皮一笑,小心起身过去那边,给她老人家松肩笑道:“所以惊惊倒觉是外祖母大彻大悟,慧智兰心,又兼爱善意,方能与这萧瑟之景共鸣,这又怎么不算是好景呢?”
东升家的媳妇子早已去那边立着,守持平衡。
“好景由心生,我说的可对?”苏老太太斜眼笑问,晞婵少不得低头笑将出来,再忍不住的。苏老太太喜的不得了,抱着调皮笑弯腰的晞婵,点着小丫头的脑袋道:“也就你这小嘴儿,惯会摸了甜蜜哄人喜欢呢。”
晞婵弯眸笑个不停。
苏老太太道:“以往接你来,你那爹爹疼得跟掉块肉似的,怕你年小来这儿不是事事皆顺心的,每每来住,才那两三日,接你回的车马队伍可就到了,你说可气不可气?”
众婆子媳妇都笑了,晞婵也是一笑。
“如今还年小呢,不成想我接不成,倒一气儿嫁去别人家了,你那小心眼儿的爹怎能心平气和?只怕还无奈你这小姑娘太招人喜欢,各方都盯着他好搓圆脾气呢。”苏老太太悄声说罢,倒先禁不住笑了一场。
晞婵笑了笑,没出声。
舟穿过桥洞,视野忽明。苏老太太慈爱摸了摸晞婵头上悬的珠玉宝石,但见几串品色上乘的白玉珠子顺发自后脑勺披下,覆缠着朦朦胧胧的碧青发带,小小的人儿,装扮得犹如出水芙蓉,收敛低调却难掩养成的贵气。
这贵气却不张扬,倒令人舒心喜爱。
苏老太太便点头一笑,心内明白那随侯待她外孙女儿是上了心的,平日里想是也纵容惯着,否则小丫头的性子断不会反比往前更娇纵可爱几分。
她活到这岁数,什么是看不出的?
晞婵笑说要亲手给苏老太太切个藕吃,苏老太太不让,怕伤了手就不好,奈何晞婵坚持,也只得随她去。
苏老太太看去,只见那藕竟被晞婵比划切出个三层莲花瓣来。
众人见了,都称奇道妙。
苏老太太细看,更是喜欢不已。
晞婵自把切下的藕收集起来,装了盘碟,再用竹签子扎上。
舟上一行人再看,东升媳妇笑说:“这可妙极了。我这一瞧,姑娘连切来的碎料也都有模有样的,这又是什么切法儿?不若说出来,让我们也学学,以后好孝敬老太太的,便是老太太腻了,我们也好寻个模子,学一手艺,新鲜新鲜,再长长见识。”
晞婵温笑道:“不过是耍弄的罢了。也不难,回头我写下来,你拿了去便可。”
东升家的忙喜欢起来,只管应下。
苏老太太略一思忖,指着那藕,笑问:“告诉外祖母,你又是哪里学的呢?”
听问,晞婵低头也不言语。
老太太心知肚明,伸去捏了捏晞婵脸上的软肉,笑个不住。晞婵会意,忙捂了脸,耳朵也给闹红了。
苏老太太笑道:“都说年纪大的会疼人,那些个还满口只说随侯冷心冷情,这不,倒会疼媳妇,怪会教的,这花儿是真好看。”
说着,看向众仆妇,大家会意,不由得都纷纷笑了起来。
晞婵心内喜忧参半,忙三两句将有关那人的话给了结,转去赏那岸边风景。
苏老太太顿了顿,忽携起晞婵双手,温声笑问:“离他有几日了,你不急,我更不急。只君侯一人急着,却也不好来接,唯恐你尚未尽兴,反成催促。”
她只轻拍那手背,思忖半晌,语重心长地又多说了几句。
“到底什么时候回,好歹给人透个消息,别叫人等急了,坐卧不安,日渐消瘦倒不好,你见了,便是有三分情,也不免心疼他的,何况你们二人感情正浓呢?”
听后,晞婵垂眸失语。
过了半晌,她才慢声说出一句话来:“婉娘还未好全,我本明日就要回的,不用他接......”
正说时,众人忽听岸边有人追上,传喊道:“老太太,君侯来接人了,正在堂厅里坐着呢!”
美人泪
堂厅里,李覃端坐在位,默然静候。
晞婵随苏老太太进来,瞧见那道身影,李覃恰也侧头看了过来,一时两人四目相对。
也只一眼,晞婵垂落视线,扶苏老太太上座,手被她老人家握着,便随在身旁,并未走去坐下。
苏老太太望见那几上已有杯热茶,方笑向李覃道:“若不是知道君侯特意亲来接人,心中思念团圆,老身说什么也要趁着方才游湖之兴,再请君侯去茶房一坐,好品味一番自家茶庄产的茶叶才是。”
苏家大儿子苏莫擅于经营,茶庄山庄收租都是有的。这也是苏家上下撑持的几大进益。
李覃觑着老太君身旁低头不语的小姑娘,半晌弯唇一笑,将目光移开,端茶饮了一口,淡声道:“苏氏茶庄久负盛名,百闻不如一见,若非借了惊惊的光,只怕孤还没这个时运。”
苏老太太笑开怀,握了下身边小姑娘的手,点头说道:“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