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爱能倒流(63)
沈晧云想继续说:“他现在……”
“找他干什么?”怀里的崔沫打断他问。
她的脸埋在他的颈项间,表情看不见,语气中却有Grace那种久违的冷硬。
沈皓云说:“他是你父亲……”
“找他干什么!”怀里的崔沫又问了一次, 语气更硬了。
沈皓云直觉不妥:“你不想找?”
崔沫推开他坐了起身,背影又倔又冷,沈皓云以为她要发火,她却转过脸来对他极淡地笑了笑,用平常的腔调说:“不想。”
果真有不妥。
沈皓云也坐了起身, 正色问她:“是不是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你告诉我。”
崔沫仍是淡笑:“这么八卦做什么?不关你的事, 少打听。”
说着站了起身,人往卧室走。
沈皓云跟着她:“我不是八卦, 我把你看作女朋友, 关于你的事我都想了解。”
崔沫头也不回:“我不需要你了解。”
她人这么硬朗, 哪需要被了解被怜悯被爱?
但沈皓云:“我需要。”
回应他的是“嘭”的一下关门声,崔沫进去了卧室了, 决断地拒绝沟通。
沈皓云:“……”
好像搞砸了什么事,又好像发现了什么事,肯定的是他惹崔沫不高兴了,不高兴到她连续三天没走出卧室门。
第四天,沈皓云跟蒋旗说:“给我腾出半天时间,我要去阳城一趟,晚上赶回来。”
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蒋旗没多问,照吩咐办事,用最短的时间把沈皓云送到几千公里之外的城市。
崔沫的父亲姓张,五十来岁,头发黑白参半,在家乡阳城某银行当柜员。
蒋旗把他约了出来,自称是受海外华人协会的委托,帮一对姓崔的母女寻找失散二十多年的家人。
“经信息对比,我们认为张先生您是我们委托人想找的人。”蒋旗说。
张先生撇撇嘴说:“我为什么要相信你?”
蒋旗出示了一些证件与文书,还有一张照片。 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张先生接过照片,初看便愣神了。
那是崔沫在南非上大学时,与崔母一起登上校刊的采访照。照片里崔母坐着对镜头笑,崔沫搂着她也对镜头笑。几年前的老刊物了,但俩人的眉眼仍然清晰,不会认错。
“孩子长这么大了。”张先生喃喃自语,“她上班了吗?”
蒋旗只说崔沫在某高校任职,张先生笑了:“那收入应该很高吧?”
蒋旗说:“委托人给我们交代过您的信息,您介意跟我们核实吗?”
张先生吱唔了一下,问道:“她们为什么要找我?”
蒋旗笑了:“或许重逢之后,您可以亲自问她们。您是什么时候去的国外,什么时候回国的?”
张先生拿着照片看,努着嘴没说话,半天之后才开口:“我跟她俩,一家三口,25年前移民去的加拿大……”
25年前,崔沫2岁。
信息吻合。
沈皓云换了一身简单的休闲服,戴着棒球帽和口罩坐在附近可以看清听清张先生的位置。
都说儿子长得像妈,女儿长得像爸,眼前这位张先生的容貌却怎么细看都跟崔沫无关。
DNA的结果一般不会错,那就是因为长期的分开,不止生活上毫无关联,连基因上都渐渐剥离了。
Grace的过去,崔沫的过去,蒋旗一直在查。
但怎么查,信息始终查不全。
或许作为普通人,崔沫也好崔母也好,身边没有史官替她们记录一言一行,留下的痕迹也轻易被当作一文不值而抹走。
崔母那边沈皓云暂时不适宜去见面,了解崔沫的途径所剩无几,Pandora的建议加上崔沫的反常,崔父张先生这个人沈晧云打算亲自跟到底。
张先生说:“2年之后我回国了,没再去过。”
吻合。
蒋旗问:“还记得当时住的城市和地址吗?工作呢?”
张先生不屑地说:“又不是大城市,有什么好记的。”
看了眼蒋旗,这个斯文的西装友微微笑着鼓励他往下说。如果想与亲人相认,那得先通过身份核实这一关。
张先生叹了口气,摊开来说:“我们没去多伦多温哥华这些大城市,政策限制嘛,去了个鸟不拉屎的小地方。地址我早忘了,城市叫圣……圣什么来着。反正天寒地冻又鸡同鸭讲,办个事坐个车买个菜都难过登天。我没上班,那些都什么班啊,又脏又累。我前妻更不行,在超市做清洁干苦力。”
顿了顿问:“她们还在那个圣什么小地方吗?有没有搬去多伦多温哥华?”
沈皓云听他讲完了,这男人确实失联了二十来年,失到连崔沫母女早就搬去美国了都不知道。
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蒋旗也不告诉他,只说:“您有没有联系过她们?”
“有,”张先生说:“我写过信,没回音,打长途电话也接不通。摆明是她不想跟我联系了,我是被扔下的那个,那我为什么还要纠缠?”
蒋旗用关心的语气问:“俩夫妻带着小孩子在异乡打拼,怎么说分开就分开呢?我想您也有难言之隐。”
张先生哼道:“我在国内什么都有,我为什么要留在那里看白人脸色?那里又不是天堂,反正我不喜欢。我有叫过她们跟我回国的,我也不想分开啊,但突然有一天她说要离婚,死活都要离,态度硬得跟石头一样,她逼我的,我有什么办法?”
沈晧云不想以貌取人,崔母以前当过骑警,崔沫人也坚强自强坦坦荡荡,怎么这当父亲的言行态度却处处透露出一种低端的阴险和小家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