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世子妃(43)
据杨县县令所言,鸣牙山上山的路有两条,山上匪徒至少百人,人人手中皆有趁手的兵器,实在不好攻上山,几次进攻都被打退。
燕瞻看了眼地形图:“山势险峻,既是优势,亦是破绽。既不好攻上山,那便让他们下山。”
山势险峻,物资不丰。围困几日,这群匪徒物资殆尽自然会下山。彼时,这群不入流的匪徒的战力不值一提。 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若要强攻上山,也并非难事,至多一两日便能攻下。只燕瞻一要让手中的天策卫达到最小伤亡,二,他需要在杨县多停留些时间。
“俘获后,愿意接受招安者,留下。不愿接受者,当街斩杀,以儆效尤。”
青玄:“是。”
原这些匪徒恐也是可怜人,或许也有悲惨的身世,可这些人抢劫良民,致使民生不济,百姓惶恐,若留下这些打家劫舍之辈,杨县只会出现更多的可怜无辜之人。
这些人,该杀。
定下围困之计,回到杨县府衙之时,天色已经暗下来。
得知燕瞻亲自前来杨县剿匪,杨县县令不胜惶恐,连夜备下了最好的厢房。
杨尽忠任杨县县令几年,无功无过,却也不算愚蠢。
他深知这位世子的行事作风,无事不敢打扰。
月上枝头,树影重重。
月色将人的影子拖长,夜深寂静无语,只偶尔有些树枝被风吹得摇晃的微响。
进了房间后,青玄走到桌前提笔写下:“有人跟踪,形迹隐秘,是个高手。”
青玄在外只是燕瞻身边一个普通贴身侍卫,实则耳力举世无双。
燕瞻看完神情不变,从容坐下。
跟踪的人是谁,他早心中有数。以他伯父多疑的性子,自然不会轻易相信他真的只是来剿匪。
在纸上写下:
“你换上我的衣裳睡在房中。另寻到匪徒的藏金之处,尽数私下扣下带回。”
那他便给他的伯父另外一个理由。
青玄:“属下明白。”
……
杨县衰落萧条,近几年来寺庙中上香的人也少了,正是朗朗晴天之时,庙中香客也寥寥无几。
唯有一青年男子,连续三日都来。
庙里正中摆三座大佛,只佛上金箔都有些许脱落了,看着破败。香案上佛香烟雾袅袅升起,给人沉心静气之感。
案前站立一高大挺拔表情沉静的青年男子,袅袅蒙蒙的烟雾也掩不住其骨相优越凌厉,剑眉舒朗。别人进香皆虔诚跪拜,只他站在那里。虽穿着普通的黑色长袍,但周身气度神从容桀骜,仿若天地尽在脚下,再无需神佛施舍。
一个小沙弥来到他身后,恭声说:“施主,我们方丈有请。”
一路来到后院厢房,小沙弥推开房门便转身离开。
燕瞻走进房中,桌上的佛香已快烧尽。
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在房中的,却不是寺庙中的方丈。看其穿着破旧不拘,倒像是云游四方的游僧。
游僧见他来开口道:“施主三日都来,却一不进香,二不求佛,三不与寺中僧人交谈。那便只能是来找贫僧了。”
燕瞻道:“正是。”
游僧:“施主贵姓。”
“姓燕。”
游僧沉默了一瞬:“燕,大庆皇族。贵人找贫僧何事?”
燕瞻也不拐弯抹角:“听闻大师手中有一幅北翼关隘地形图,我寻大师良久,欲借来一阅。”
游僧笑道:“你叫我大师,也知我为佛门中人,可你入寺中,见佛不拜,既不信佛,不尊佛,何以见得我会把图借你。”
“有人表面尊佛,有人心中尊佛,无非寄托心中之念。”燕瞻道,“我若把一国生民,战场拼杀只寄托在我佛慈悲上,大师今日又岂能把图借我。”
游僧叹一口气,“贫僧知道贵人雄心勃勃,凌云壮志。可是战争既起杀戮不止,生灵涂炭,血流成河,非我佛慈悲之道。这图,贫僧还是不能借你。”
“大师慈悲,不欲杀生伤匪,但若等其壮大,下山伤百人,又当如何?死一匪,虽犯杀戮,但止干戈,后世无忧。”燕瞻问道,“死一人,或死百人,大师觉得该怎么选?佛法虽慈悲,却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大庆与北翼一战在所难免,若今日退避,大庆后患无穷。
燕瞻看着已经烧成灰烬的佛香,慢声道:
“我知大师来杨县是为杨县百姓寻解救之法。大师慈悲,不愿伤匪,苦无他法。我尽剿之,再上告朝廷,修渠清河抵御天灾,方为安定民生之策。”
游僧沉默良久。后脸上慢慢露出笑容,转身从一木匣中拿出一卷图纸奉上。
“贵人见识高远,胸有丘壑,亦有怜万千生民之心,这图贫僧自当奉上。”
燕瞻接过来。
“多谢大师。另有一事,还请大师解惑。”
游僧:“自当知无不言。”
燕瞻:“承正一年,文氏全族流放,中途而亡,还请大师告知尸骨在何处,可还有后人存活。”
……
不过五日,鸣牙山上的匪徒弹尽粮绝,暗中下山找粮,被埋伏在山下的天策卫一网打尽,押送大牢。杨县百姓拍手称快。
可传说中这群匪徒收集的大量金银财宝却不翼而飞,没有人看见踪迹。他人只道一切都是谣传。
另一边的京城中。
承正帝收到了袁从飞鸽传书送来的暗报,上面提及燕瞻私下将匪徒金银藏下一事。
合上暗报,承正帝嘴角难以察觉地笑了笑。
果真他这个侄子不会平白无故亲自跑去杨县只为剿匪,原是为了钱财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