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谁懂啊,系统被始皇截胡了(121)
黎姜点头,掏出给淳于仆射的"学费",心里直流血。
淳于仆射看到黎姜给他钱,一直拒绝收取学费。
还是黎姜说,日后这黎普要跟着淳于越待到三四岁,才勉强让他收下了这营养费。
毕竟孩子不好带,不多买点肉补补身体,淳于越也遭不住啊。
这是他应得的。
给黎普找好幼儿园后,黎姜就开始了正式跟着嬴政上朝的日子。
这次黎姜一露面,朝臣都不看嬴政了,直接将视线对准黎姜。
搞的黎姜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
【怎么了这是?】
【都知道我的神通了?】
自从黎姜在朝堂先是说昌平君之事,又笃定伐楚之事此战必胜。
现在全朝堂都对黎姜的本事钦佩不已。
可如今孩子的事,又在这传色彩中添了一抹神秘色彩。
公元前222年,嬴政38岁,楚国灭亡。
设会稽郡。
若不是此时昌平君还重伤昏迷人事不省,为这场大胜蒙上了一丝阴霾。
恐怕嬴政定要在宫中举办宴会,好好欢庆一番。
扶苏每日都去昌平君的府上去看昌平君,尽管昌平君已经醒来,但身子却一天天的衰败。
扶苏实在是心中憋闷的紧,他不是没听见传闻,什么昌平君最好以死谢罪之类的话。
他心里着实难受的紧。
"黎先生。"
扶苏一脸的苦闷之色:"黎先生,苏能请黎先生帮忙算一算么?"
"算一算我阿翁还有多少时间?"
第105章 战死沙场
黎姜看着扶苏认真的神色,遭遇了国师事业中的第一个难题。
"长公子,你要知道有一句话,叫做阎王让你三更死,无人留你到五更。"
“阎王是谁?”
扶苏好奇道,黎姜轻咳两声,解释道:“此事说来话长,为了节省时间,咱们长话短说,他是谁都不重要。。”
黎姜缓缓的看向扶苏,又继续说道:"当然,除了之前这句话还有一句话,叫做人定胜天。"
"端看你怎么理解。"
这就是算命两头堵的意思,有可能昌平君想开了,愿意活下来了。
也有可能是扶苏他们想开了,愿意接受昌平君死了的消息。
扶苏听的云里雾里,黎姜故作高深摇头:"除了昌平君自己,别人帮不了他,就算算出寿数,也只是徒增烦忧。"
【这让我怎么算?历史上昌平君这时候都噶了。】
"这样吧,下次你去昌平君府上,我去看看昌平君。"
黎姜也听说了很多流言蜚语,她也不愿意让人影响扶苏。
第二日下了朝,黎姜便和扶苏到了昌平君的府上。
昌平君伤已经好的差不多了,但心里的创伤没有那么容易愈合。
而且还是亲手杀了自己亲生的儿子,这样的伤痛,昌平君能释怀就怪了。
"外翁。"
扶苏担忧的看向昌平君,昌平君的脸颊已经瘦的脱了相,看到扶苏和黎姜过来,也只是略微点了点头。
手里攥着那枚已经摔出裂痕的玉佩。
"你先出去吧。"黎姜看向扶苏:"我和昌平君谈谈。"
扶苏犹豫一瞬,点了点头:"那就劳烦国师点化外翁,苏在此谢过国师。"
黎姜嘴角微抽,等扶苏出门,黎姜才随便找了把凳子坐下。
"昌平君,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我也希望你能考虑一下扶苏和郑妃的处境。"
昌平君的目光随着黎姜的话缓缓落在她的身上。
"也许我这么说会很自私,不君子,但我依旧希望死者已去,你还是要为活着的人多想想。"
"咸阳城已经有了你有反心的传闻,心里对王上怀恨在心的传闻,这传闻,已经严重影响到扶苏和郑妃。"
"在下不考虑旁人如何,在下只希望昌平君可以想一想您仅剩的女儿和外孙。"
"你愿意让他们备受非议,与王上离心么?愿意让扶苏因为你,错失秦王储君的位子么?"
黎姜知道这番话十分的不近人情,且自私到了极点。
可那又如何?
总不能她好不容易摇到号见到了政哥,什么都没改变,让政哥辛辛苦苦打的江山再次葬送在胡亥手里吧?
她来,就是带着任务来的!
哪怕系统丢了,到现在还没信号!
但作为新世纪接班人,准则不能丢!
她这是舔狗吗?
她是为了华夏日后,不用学外语!是为了社会的统一在做贡献!
是为了她的老祖宗而努力!
昌平君听到黎姜的话,微微挑了挑眉。转头看向黎姜有些好奇的问道:“哦?你就那么看好扶苏?”
黎姜摇摇头:“昌平君要是一意孤行,不管我是不是看好扶苏,亦或是谁看好扶苏,都没有用。”
“关键是,昌平君您是选择任由外面传言,说你对王上心存怨恨而亡。”
“还是选择从此振作起来,都和我没有任何关系。是和外面您的外孙,如今王上长公子扶苏,还有王上的郑妃有关。”
“您现在大可以自暴自弃,两眼一闭,躺在榻上,蹬腿西去。只不过最终结果就是让秦王对扶苏心有芥蒂。”
“亦或是你选择从此振作起来,若是你觉得这个坎儿你肯定是过不去,那再接下来出征的时候在下可以和王上进言,让你带兵出征。”
“若是你真的不想活了,不想活了,想追随你的儿子而去,那你死也要死在战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