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家人们谁懂啊,系统被始皇截胡了(146)

作者: 迢迢不休 阅读记录

扶苏没有见识过真正的战场,黎姜对此也有些忧心。

【历史上的扶苏好歹在政哥发现他有些长歪了之后,让他跟着蒙恬在边疆待过一些时日,至少见识到了边疆御敌是什么样的。】

【可这一世因为我的干预,扶苏并没有养成太过圣母迂腐的性子。】

【同样的,他也没有见识过在战场上两军对阵是如何拼杀的。】

【就是和嬴政一起前往郢陈的时候,也只是在后方。】

想到黎姜思量着,还差一个齐国。

【要不然等出兵齐国的时候,让扶苏见识见识?】

嬴政从回到咸阳宫,第一件事就是将黎姜在外面透露的那些事都记在本子上。

顺便还听了黎姜讲了小故事。

小日子过的不错的倭国啊,到底小日子过的有多不错呢?

嬴政十分好奇。

听着黎姜又说起了扶苏的事,嬴政也颇为赞同的点点头。

他此时也是将扶苏视作未来君主培养,扶苏还是需要去外面看一看。

原本嬴政的想法是他打下疆土后,他的儿子用儒家之术仁爱治理这个国家。

可陆陆续续听着黎姜为他讲述的华夏未来。

嬴政觉得还是让扶苏杀伐果断一些比较好。

第127章 昌平君的报恩

赵高并没有就此作罢,相反,他回去后就去找人,煽动这些大儒。

务必要阻止黎姜这次的炼丹。

至于炼丹是不是真的能引发天谴,不重要,这都不重要。

能给黎姜使绊子,赵高就高兴!让黎姜受挫,才是他的目的。

一些咸阳城听见响动的百姓,一个个都惶恐的看向天空。

但不同于往常,这次没有任何消息传出来。

就连那些大儒和赵高李斯等人,往常势必要通过舆论来达成目的的人,如今面对这次的事情,都闭口不言。

开玩笑,这是动摇国之根本的事。

天降天罚,这话怎么能同百姓说?

所以百姓们都不知道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只是偶尔会谈论一两句。

就在大儒雄赳赳气昂昂,准备在上早朝时狠狠的弹劾黎姜时,就发现原本还身受重伤的昌平君今日居然上朝了。

赵高看见昌平君赶紧跑过去:“昌平君,您这身子还没养好,怎么就到处随意走动,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和高说啊,高给你去办啊!要是伤口养不好可怎么办?”

昌平君对着赵高拱了拱手:“多谢赵府令关心,在下身子已经快要痊愈了,就不劳赵府令费心了,说来,在下还没祝贺赵府令官复原职。”

赵高一脸的不赞同:“昌平君如此,就是拿我赵高当外人了。”

昌平君懒得和赵高废话。

不拿你当外人,怎么还拿你当内人吗?

就连朝臣看到昌平君也都纷纷上前关心,昌平君回来的时候,大家可都是去看望昌平君了。

这孤寡老人不容易,尤其是受了伤。

大家都去关心关心,送了点礼聊表心意。

上朝时,诸位士大夫就想继续昨天的话题,想弹劾黎姜,这手都搭在椅子扶手上了,就听嬴政对昌平君关心道:“昌平君伤可好了?”

他虽然没出宫见过昌平君,但也听国医说过,昌平君伤口十分长,贯穿前胸,怎么都要养一阵子才能痊愈,现在才多长时间,怎么就出门了?

这一问,昌平君那是对黎姜大加赞赏。

甚至就连国医都站出来同嬴政对着黎姜大夸特夸。

“若不是国师想到此法,昌平君的伤还不能恢复的如此之快。”

嬴政点点头:“没错,黎国师本事高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若是将来此法用在军营,将士们受了伤也能很快的得到救治。”

太医令丞站出来,看向黎姜道:“王上,不如让黎国师写一本医书,这样既能让天下医者都学到黎国师的医术,还能救治天下间所有受伤的人。”

黎姜被一群人撺掇着让她出本儿书。

就连嬴政和扶苏也看着黎姜。

黎姜讪笑着拒绝:“还是算了,在下医术浅薄,还是不要误人子弟了。”

开玩笑,她写什么书?

就这两把刷子,靠着后世的那点知识就写书?

还是算了吧,写书做什么?等到后世的时候,留给后人耻笑吗?

一想到后世可能有人抨击她什么都不懂,就大言不惭的写医书,让人评论,黎姜就尴尬的脚趾抠地。

甚至她都能想到,三天憋出五个字。

“王上,臣只是提出一个思路,就不抢诸位医者的功劳了。”

黎姜既然不想,嬴政也就不勉强,不管怎么样,他是要为黎姜找人写本传记的。

也好让后人知晓,在秦国,有位国师,她为大秦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士大夫听着都要让黎姜出医书了,又一口一个为大秦做出了什么贡献,默默的收回了扶手上的手。

先缓缓,先缓缓再说。

这时候弹劾黎姜不是好时机。

昌平君说完了黎姜为他致伤的事,便开始着手报恩。

对着嬴政大夸特夸赵高是如何的英勇,如何冲进敌军包围圈,是如何将他救下来的。

将赵高吹的天上有地下无,好像将星转世,要是赵高不往武将上发展,就埋没了赵高的天赋一般。

“王上,赵府令天生就是当将军的苗子,那一身武艺,让代国燕国人无不闻风丧胆。”

“王上,昌平君过誉了,臣没做什么…”

赵高解释道。

“赵府令天生就是吃武将这碗饭的,想必将来在武之一道,必定能有所建树。”

上一篇: 妈妈去哪了[年代] 下一篇: 山河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