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谁懂啊,系统被始皇截胡了(181)
又听尉僚要收做徒弟,徒弟…
韩信!黎姜猛的抬起头,正巧听见尉僚说起这男孩的名字,韩信!
这少年……是韩信!
“韩信见过陛下!”
少年一脸激动的看着嬴政,对着嬴政行了个礼。
原本嬴政对尉缭捡人收徒都无所谓,反正又不是捡回来他养。
正准备随便点点头就应付过去。
就听黎姜的心声再次吵嚷起来。
【天啊!韩信!我怎么把韩信忘了!】
【这一人身上就二十个成语啊?!写进成语大全里的男人!怎么把他忘了。】
【韩信点兵,从无败绩!】
黎姜心声响起的那一刻,嬴政就知道,此子也定是不凡的。
倒也没想到,他大秦国人才济济啊…
嬴政一直听着黎姜的心声,目光打量着眼前的韩信,倒是没想到眼前的少年,居然是如此大将之才。
从无败绩!
还有…成语大全是什么?
为何此子被写进去了?他还二十个?
为何他没有?
“陛下……?”
尉缭有些疑惑的看向嬴政,是他新收的徒弟有什么不妥么?
为何陛下如此认真的打量他?
尉僚此时心中也有些忐忑,但他已经去县衙看过了韩信的身世。
韩信确实无父无母…不是身份蹊跷之人。
“起身吧。”
嬴政回过神来,对着韩信点点头:“日后好好同你师父学,学的好了,寡人日后封你为大将军!”
韩信目光一亮:“是!信定不负陛下所望!”
整个出巡的队伍中,只有胡亥和黎普两个孩子。
胡亥和黎普又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性格,现在多加入一个韩信。
两人都在观望着韩信,如今韩信同他们一起,加入他们的队伍。
黎普最为高兴,尤其是听说韩信时候要做大将军,是尉僚的徒弟后,黎普更觉得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接下来的日子里,黎普每日都和新朋友处关系,一时间连吕雉姐妹两个都得靠后站。
再也不姐姐长,姐姐短的,而是回来就说信如何如何,信如何如何。
到了休息的地方,黎普再次去找韩信玩。
黎姜去找人的时候,就看韩信正摇头晃脑的和胡亥还有黎普在讲以前在村里的光辉历史。
韩信嘴里叼着根草棍,坐在石头上,坐姿做派都与胡亥黎普截然不同。
“后来呢?韩兄是如何安葬大娘的?大娘现在可安葬好了?”
胡亥目光中带着怜悯忧心,恨不得现在就催促韩信赶紧回去,他出钱给韩信的娘置办薄棺。
“好了!早就安葬好了!”
“在下借了村里邻居的钱,置了一口薄棺,将阿母埋在一处又高又宽敞的地方,作为坟地。”
韩信说到这,话语中带着骄傲:“待日后,信必让那坟地四周安置万户人家,用来给阿母守墓。”
“韩兄有志气!”黎普手握成拳头,猛的举起。
“吾日后也要给阿母寻万户人家为阿母守墓!”黎姜听着黎普的话,心里暗呼。
【真离谱!我的好大儿,你可真是太孝了!】
【你娘我还没死呢,你连为你娘我守墓的事都想好了…】
“你阿母也没了吗?”
韩信遇到同他志同道合的好友,显得也很兴奋,恨不得立刻让黎普将他阿母的坟迁到韩信阿母身边去。
“那倒没有。”
黎普摇摇头:“我阿母现在还在。”
第158章 如此自信
黎姜看着黎普和韩信的表情,拳头更硬了!
你们两个这遗憾可惜的语气是怎么回事啊?!!
“那等你阿母去了,可以埋在我阿母身旁。”
韩信对着黎普说道:“还有个山头也不错,那里很空旷。”
黎普点点头:“我要给阿母找最大的山头!”
胡亥轻咳两声:“后面韩兄是如何度日的?”
“后来我就每日都去亭长家中用饭。”
韩信接着道:“我同亭长一家人说,日后信必定会成为人上人,必定会出息,到时候定会回来报答他们。”
黎姜站在他们三个的后面,听着韩信一句话中,用了三个定会,可想而知韩信对自己是如何的自信。
也坚信他日后定能出人头地。
“可谁想到,有一日在下去亭长家,居然见桌上并无早食,他们也并没有给在下留饭。”
韩信说到这,声音中夹杂着怒气:“他们定是早早吃了饭,在那一刻,我就懂了,他们是不想再管在下了。”
“于是在下便愤然离去,临走时对他们说。”
“便同他们说,做好人行善事不能有始有终,如此计较得失,实乃小人也。”
胡亥一听眉头皱的更紧了:“可是他们已经为你提供很久的食物以用裹腹了……”
韩信摇头:“没多久,也就几月而已。再说,他是亭长,这些饭食对他来说不是很少一部分么?”
“可是食物对他们也很重要啊,他们的食物又不是天降粟米,也是凭自己的本事赚来的……”
胡亥为亭长辩解道:“你怎么能如此说他们,他们已经给予你帮助了,可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你一世啊…”
“在下日后会还给他的啊!在下已经许诺他们了!”
韩信对着胡亥据理力争道:“况且,若不是他们断了在下的食物,在下也不至于以实物着落,滴米未进,只能靠着捡来的食物,天地供养而活。”
“若不是他们,信何必落于此境地?”
胡亥简直觉得自己的观念受到了冲击,怎么会有人如此不知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