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水浒传+金瓶梅同人)西门大官人在北宋末年(157)+番外

作者: 鸦泉 阅读记录

周到在于对后续之人的安排。

落在后面的那部分人,大多不是不够果断、便是不够忠心,但即便是这一类人,西门大官人也没有放弃。

不够果断者,可以等到起事后,观察起义军势头,若势头好,便可去投奔了。

剩余不够忠心者,等到起义军打到清河县了,那时无处可去,便也能在城里策应,里应外合,可以省下许多事情。

公孙胜再次暗叹:西门大官人之宽宏大度,之谋算周到,眼下就可见一斑。

在场百户、小旗和兵士一众人等,虽没有想到公孙胜这般深刻,却也隐约觉得西门大官人安排周祥。

纷纷附议:“我定是要第一批跟随大官人走的!”

“俺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当然也要第一批走!到时叫上跟俺一般,又信得过的,做个伴一起走!”

“那我便第二批走,也联络上那些有家累,但能轻易搬家的。”

……

等众兵士讨论过一番之后,西门卿才道:“稍后此处家事安排妥当,我和武提刑便去提刑所衙门,傍晚召集提刑所十五名百户、三十名总旗。

至于小旗三百名,便不统一召集,由总旗带上信得过的小旗前来。”

公孙胜听着,感叹西门大官人从始至终,行事可说是机密无缝。

自从确定起事后,除派出去三名绝对可信的兵士去送信,其余人便都没再单独行动过,全在他眼皮之下。

接下来也是,去提刑所衙门召集人手商议,这些兵士自然也是要随同的。

西门卿决定道:“兵贵神速,明日再逗留一日夜,后日一早第一批便出发。”

至于说走的太仓促,毕竟谁家决定搬家到搬走仅用一天,如此会引起怀疑?泄露了机密?

哈,那就高估大宋如今的绝大部分官员了。大宋失政糜烂至此,官场上又还能找出几个机警又忠心的?

何况清河县可是他西门卿的地盘,不是甚么龙潭虎穴,便是知县李达天发现兵士大量调动,问起来时,他一句缉捕凶犯就能搪塞回去。

只要不公然举反旗,攻打衙门官署,只是兵士出城,便无需杞人忧天。

之所以走得又快又急,主要是因为这次赶路不骑快马,得要十多日。

等赶到沧州盐场,起事之前又还要策动。

虽然已经给吴用去信,相信那边会提前做好一些准备,可也有些事需得他到后亲自去做。

西门卿继续说“再就是出城去往沧州这一路上,需得注意的事项……”

可起事也非小事,方方面面都要安排妥当。

于是之后西门卿一众人等,又就出城时、赶路途中、到达之后,一些事项进行商议确定。

等到一应事宜都商定好之后,日头也已西斜。

于是一众人等又转场至提刑所衙门。

提刑所最大的两个官儿,一个正千户是西门卿,一个副千户是武松,两人又都非庸人,整个提刑所早已在他们掌握之中。

于是一众百户、总旗、小旗,共计百来人出头,聚在提刑所衙门内集会,竟是半点风声都没有透出。

依旧是那个流程,西门卿说完时,都没用得上先前那些兵士引导,下面就自发喊出了口号:

“除权奸!救万民!”

“除权奸!救万民!”……

一开始口号还不齐,几声之后就渐渐合成一股声音:“除权奸!救万民!”

群情激奋之下,这股声音如狂风、如洪流,如山岳崩塌,气势宏大!

尽管提刑所衙门占地大,又坐落在僻静大街,没处于市井之中。

可据说这天傍晚,也有一些人家,隐约听到了几声呼喊,只是呼喊的具体字句听不太清。

……

在四野荒地的官道上决议起事之后,西门卿送出了三封信。

最先送达的是第一封信,到了智多星吴用手中。

吴用一看信封,竟是他们约定的,绝密大事方才使用的暗文编号信封!

瞬时就绷紧了筋骨肌肉,先是看一看信封、封口,确认都完整无缺,方才撕开,取出信纸看起来。

从头看到尾,不漏一字一句,看完后信纸夹在指间,激动得浑身轻颤!

送信的周安见对方看完半晌没有说话,心中嘀咕道:大官人叫我来送信,可这吴用先生怎么半天不开口?莫不是这人有不妥……

就在周安思索该当如何应对时,吴用终于开口:“周安兄弟,信已收到,你暂时留在盐场罢,等待大官人前来汇合。”

说完就出门去,来到隔壁办公间,因船队明日就要出港入海,林冲、谢希大、祝实念和常峙节四人恰好聚在一起商议事情。

吴用首先将信递给林冲,林冲接过来看完。

谢希大见此赶紧抽过来:“信中写了什么?怎林统领都看得屏气不敢出了……”

“谢二,你还说林统领,你还更夸张哩!我来看看,究竟是什么……”

“我来看看!是什么……”

如此四个人看完信,比较表现的话,反而是最开始的林冲反应最沉稳。

待四人情绪稍微平复下去,吴用就开始指挥:“常管事,趁此时机,大量购置一批石炭。不必再顾忌怕露出马脚,只管尽全力购得最大量!”

“铁矿也是,哪怕矿场狮子大开口要两倍价格,也要尽量多购得!”

常峙节郑重点头:“明白!若问起,我就随便扯一个谎应付过去便是。”

“不过高炉炼铁也不一定要铁矿石,废旧铁件如农具兵器,都能重新冶炼……”

吴用直接道:“我知你在兵屯有些门路,仍旧是那句话:全力施为!尽可能多的淘换来废旧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