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水浒传+金瓶梅同人)西门大官人在北宋末年(206)+番外

作者: 鸦泉 阅读记录

最后又下令:“敌不动、我不动,坚决围困梁山贼众,以待时机!”

对此战略,有将领心存疑虑,而征战在外最忌猜疑。

出于保密,西门卿虽未道个明白,却也有所解释:

“我知你们心中疑虑:梁山贼众虽不事耕种、以劫掠卫生,寨中恐也未储存多少粮食,可梁山泊渔猎富足方便,不是三五十日的功夫就能围困得他们粮绝投降的。”

“然而,这不是甚么大事。营造围困之势,会让我们空耗粮草,但一路走来多平原、补给方便,问题不大。”

最后又说了一句:“耗些粮草,也是物超所值。”

这话理解起来模棱两可,却也能逻辑自洽。

脑子转得快的将领明白了:知州非是不懂围困梁山的影响,而是另有谋算。他们只管听令行事,不可误了知州大事。

反应慢些的,也表示明白:知州向来爱惜兵士性命,若能围困梁山贼众粮绝投降,便是多耗些粮草,也物超所值。

西门卿接下来的话,似乎又应证了两者的想法。

“因此你们不必操心粮草空耗,尽管围困梁山贼众即可。若是有那二三贼人狡诈多端,或悍不畏死拼着冲出去,拦不住也罢了,无关紧要。”

梁山一伙人,从来都无关紧要,逃窜出一两个也无关紧要。

讨缴梁山——这个借口,才更最重要。

将盐军兵力布置完毕,围住梁山之后,西门卿率领剩下五百兵士,果断出发。

一个偏向折返,就往齐州而去!

……

齐州(也可说济南府),正是林冲率领一支盐军,中途偏移后的借道之地。

也是把盐军所占最南端无棣县所在的棣州,与梁山泊所在的郓州与东平府之间,分隔开来的州府。

换言之,西门卿占领的地盘到东平府和郓州,中间偏偏隔了一个齐州挡道。

不管是为扩大地盘,还是为了讨缴梁山行方便,齐州都还是掌握在盐军手中更好。

“来者何人?所为何事?”

“本官沧州知州西门某,奉旨讨缴梁山贼众!然前军已至地方两日,借道齐州的部下林冲所率后军,却久不见踪影。”

“恐有变故,本官特意亲来迎接。”

西门卿的理由说简陋也简陋,长清县知县都能听出其中有异。

盐军在民间是义军、在朝中是反军,已是心照不宣、众所周知。

谁知道林冲那厮所率后军为何迟到失期?谁又知道,西门知州为何率兵进入齐州?

若说真没半点猫腻,就有些不合常理了。

但西门卿的理由却又合乎逻辑,叫长清县知县不知如何阻拦。

毕竟奉旨讨缴梁山贼众是事实,怕生变故所以折返迎接后军,也在情理之中。

更主要的是,长清知县他没长得一对好胆,胆敢去阻拦率领五百盐军的西门知州啊!

那可是披坚执锐的盐军,所过之处无人可挡,他县中乡兵也才五六百,哪里够盐军砍头的!

象征性地盘问过了,长清知县便叫直接放行:“既是如此,西门知州还请自便。”

西门卿率领五百盐军,自东平府进入了长清县。

然后五百盐军刚过境县城,才刚踏出北城门,知县就赶紧叫家人收拾金银细软!

也不敢大张旗鼓,悄摸摸的驾了一辆小马车,自西城门逃蹿了!

逃得那叫一个快!

……

西门卿继续北上,一路秋毫不犯百姓,行军绝不踩踏农田庄稼。

沿途撞见的百姓们见盐军果然军容整肃,军纪俨然,甚至不曾喝骂过迎面撞上、不慎挡道的百姓。

于是一些消息,便风一般,悄悄传入市井、播向山野。

西门卿北上途中,避开了齐州治所的历城县,稍微绕路便往禹城县而去。

最终,在禹城县城外驻扎。

而此时,后面远远地已经赘上了一串百姓。

这些百姓面貌不佳,一看就是走投无路寻个生门的流民——便是眼下没有天灾战乱的年景,流民也随处可见。

虽心中已有所猜测,还是吩咐几个兵士到后面去问询缘由。

片刻过去,兵士带回两个看上去是临时首领的六名前来回话。

“……我们有的是地主涨租,有的是田地被强买,都是走投无路了,只等饿死——甚至家中亲人已有饿死的。”

“听闻‘除权奸、救万民’的盐军经过,我们都敬仰憧憬盐军——也是为了奔一条生路,想要来加入盐军。”

不管是为了活下去,还是为了盐军来到之后,公审权奸,向那些欺压他们的地主权奸报仇雪恨,他们都想加入盐军!

有百姓闻名来投,有小弟纳头便拜,按说应该高兴。

西门卿却高兴不起来,反而心中的悲悯和愤怒更添一分。

神态威严不失和善,问道:“你们跟着的一共有多少人?”

其中一个首领的神情尽是小心卑微的祈求,仿佛抓住维系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有一百五十来人,而且全是青壮年!只要、只要喝些清汤粥水,就能上阵杀敌!”

“杀敌,嗯、为‘除权奸、就万民’而杀敌!”

虽是流民首领,却也只是临时选出的,之前只是普通百姓,不善言辞、谨小慎微。

此时却竭力表现,只为求一个喝些清汤粥水,然后就上阵杀敌的机会。

可杀敌怎会没有伤亡,他们却不畏死。

相比饿死的长久折磨,干脆利落地死在战场,对这些流民来说竟是更优选择。

若祖宗保佑不死,就能活得更久了。再若祖坟冒青烟,说不得还能有个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