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女儿续命日常(清穿)(125)
康熙见她掰着指头数个没完,忙打断她:“……你倒是大方,你以为自鸣钟和你的木雕小动物一样不值钱,每人都能分一个?”
“安安有钱,安安拿金花生买!”云安拍着胸脯道。
“那也买不起。”康熙把她放地上,这种带木鸟报时的自鸣钟只有内务府造办处能仿制,而且还得在洋人的指导下制作,康熙都舍不得赏人,全京城恐怕也没几台。
“为什么买不起呀?”云安化身十万个为什么。
“因为物以稀为贵。”康熙道。
胤祁还不忘给小侄女解释,“就是说东西越少越贵,自鸣钟制造起来应该很难。”
康熙点头,“你二十三叔说的没错。”
"安安聪明,让安安来学!”云安仰着小下巴道。
康熙:“……”
康熙哭笑不得,“你能看懂自鸣钟就已经很了不得。”
他说着就教俩孩子看表,顺便让他俩跟着分针数数。
这是胤祁第一次数到六十,小家伙很兴奋。
云安也很快学会,但还是没有完成她想派人去西洋的心愿。
不过这心愿也不是几句话就能完成的,康熙对西洋这么感兴趣,肯定有人提议过去西洋看看。没消息证明此事困难重重,而且并不迫切。
凭她一个小娃娃的几句话想说服康熙定然更难,只能徐徐图之。
这愿望要是成了,系统还不得给皇玛法加个一两年寿数?
其实前几年康熙就动过让人跟白晋等人去法兰西看看的念头,但朝中一直不安定,国库也不富裕,还要筹备粮草跟北边的策妄阿拉布坦打仗,这事儿就先搁置了。
西洋那些东西他大多都见识了,没必要劳民伤财地急着派人去。
等以后国库充足,太平无事,再安排这事儿不迟。只是到时候自己不知还在不在。
自己这些儿子里,除了老三、老九、老十六对西洋的东西表现的很感兴趣外,其他人都一般。
万寿节这日,诸王贝勒、皇子皇孙进园行礼,康熙就闲话似的跟他们聊起西洋的东西,表示自己希望朝廷有余力的时候可以派人去西洋看看。以后不管谁继位,都要关注海外的情况,不可故步自封。
这话以口谕的形式被记录下来,皇子们就算心中不以为然,也要表现的十分重视。更何况他们本就多少接触过西洋的学问,并不觉得派人去西洋看看有什么奇怪。
倒是皇孙们不太理解为何要关注海外诸国,其他小皇孙直接去跟自家阿玛请教,弘历、弘昼在畅春园,索性直接来清溪书屋问康熙。
第062章 第 62 章
弘历、弘昼对西洋的印象就是那地方出匠人, 会做一些新奇玩意儿。
这些西洋玩意儿可有可无的,何必为此关注海外诸国,甚至要派人漂洋过海去交流学习?
康熙对俩小孩的疑惑并不意外,大部分人对海外诸国的印象都是如此, 只要不是大清藩国, 就不必关注。
康熙也不跟俩孩子讲什么跟西洋通商的问题, 只拿出一个内务府仿造的简易地球仪给俩小孩看。
“你们知道大清在哪里吗?”
弘历、弘昼都是一脸懵, 弘历凑近看地球仪上的标注,“为何要把舆图画在球面上?”
康熙:“因为我们本就生活在球面之上。”早在明末, 地圆说就传入中国,当年汤若望和杨光先争执的诸多问题中, 也有这一点。康熙自然对此做了一番探索, 一方面翻阅书籍,一方面请教钦天监的官员, 并自己观测日月变化,最终接受了汤若望、南怀仁等人的说法。
弘昼震惊地睁大眼睛,“原来是这样啊!”
兄弟俩都还没接触天圆地方等观念,听皇玛法这么说, 又看了地球仪,很快就接受他们生活在球体之上的事。
比起这个, 让二人更难接受的是大清在地球上只是很小的一块, 竟然连四分之一都没有。
“不可能, 不可能, 大清怎么这么小?”弘历转着地球仪, 不敢置信的嘀咕。
康熙失笑, “大清不小,只是世界太大。”
弘历一愣, 这么大的世界到底都有什么呢?
弘昼也产生出同样的想法,地球仪上标注的海比陆地还多,他怎么不信呢?
不用康熙多说,俩小孩已经对“海外”产生了一点兴趣。
有这一点好奇心在就够了,孩子还小,来日方长。
弘历、弘昼进畅春园后,就没办法去胤祥家上课了。无逸斋的算学课二人又有些跟不上,康熙便亲自教两个孩子。
康熙听胤禛说过,小弘历在算学上没什么天赋。
康熙当时也没在意,人哪儿有十全十美的,都是各有所长。直到他给弘历讲题。
“假如皇玛法给弘历赏了二十两银子,弘历花了二两银子买砚台,你阿玛又给了你十二两银子,你现在有几两银子?”
弘历低头算半天,“二十二两……”
康熙:“……”二十二是怎么算出来的啊!
弘昼道:“是三十两吧。”
康熙让他说怎么算出来的。
弘昼就写出算式。
康熙看后点头,又问弘历,“你看明白了吗?”
“孙儿明白了。”弘历实在不想被这道题卡住,索性也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答道。
他的神情变化如何能逃过康熙的眼睛,康熙不易察觉地皱了皱眉,这孩子不诚实。但他没有立刻揭穿弘历,而是笑着摸摸俩孩子的脑袋,“明白就好,下面几道题目,你俩回去做,明儿一早直接让人把答案送到澹宁居。”
弘昼乖乖答应,弘历却心下一咯噔,皇玛法是怕他俩互相讨论吗,他老人家不会发现自己在撒谎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