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雍正女儿续命日常(清穿)(153)

作者: 拙元 阅读记录

弘历道:“那就说是我一个人想额娘, 和五弟没关系。”他无所谓的, 虽然大家会说他不懂事, 却也可通过这件事看出皇玛法对他的看重, 不懂事的小孩长大了就懂事了, 皇玛法的看重和宠爱却不是谁都能有的。

康熙见他还想一个人承担, 心中更加满意,摸了摸他的脑门儿。

“皇玛法, 您腿脚还疼吗?要不要弘历帮您按按?”弘历还抽噎着,乖巧问。

“不用你。”康熙道:“皇玛法没事,人老了就是这样。”不服老不行,他今年明显感觉到体力不如往年,离京前就时常头晕,胸闷,在汤泉调理几日稍有好转,至于足痛,他一直没太在意,虽影响行围,却不耽误他处理政务。

“那您答应提前回去吗?”弘历问:“要不去汤泉住着也比这边好。”热河行宫已经开始冷了,他怕皇玛法在这边受寒。

康熙长叹一声,“朕再想想。”他拍拍弘历的肩膀,“好了,不用你操心,你回去吧。”

弘历想到皇玛法为了朝廷如此辛苦,眼睛里又泛起泪光。“皇玛法……”

“快回去。”康熙无奈,不愧是老四的儿子,都爱哭哭啼啼的。

弘历走后,康熙独自坐了一会儿,心中也生出一股落寞来。明知自己该休息了,可朝中这情况,让他只能强撑着。

不说别人,就胤禩和他手下那些人,一旦知道自己行动困难,万一来个玄武门之变,自己躲都不好躲。

若是在京城,可能还好些。九门提督隆科多是自己的心腹,老八他们真要有什么动作,也能应对。

康熙思来想去,让人传胤禛过来。

“你这人真是,有什么话自己来说就是,还派儿子打头阵。”康熙见了胤禛就哼道。

胤禛一脸懵,“儿臣愚钝,不明白汗阿玛的意思。”

“不是你让弘历在朕这哭闹,要让朕提前回京的?”康熙说着忍不住笑起来,“该让弘昼来,弘历平日太乖了,哪儿像会为这事儿哭闹的?”

胤禛见汗阿玛似乎挺高兴,先是松口气,但还是如实道:“并非儿臣让弘历来的。”

康熙:“……”

问过胤禛,康熙这才知道是自己误会了。从头到尾都是弘历一个人的主意。

“这孩子……”胤禛也没想到自家这小崽子这么有主意,一时心情有些复杂,孩子虽然是好心,却不该在皇上跟前耍心眼,他于是起身道:“儿臣替弘历请罪……”

康熙忙抬手让他坐下,“哪儿来的罪啊?弘历这孩子一片孝心,不仅孝顺朕这个皇玛法,还将错就错,想把功劳让给你这个阿玛。你小子好福气,生了个这么好的儿子。”

胤禛:“……”

“汗阿玛,要不咱们就早些回去吧,一来您这足疾需要调养,二来太后也有些精神不济。若等天气彻底冷下来再回,路上容易受风寒。”

“对外就说你儿子闹着要回京?”康熙问。

“这也是人之常情,弘历、弘昼毕竟是头一回随驾。”胤禛嘴上这么说,其实心里叫苦,这样一来,有些人更要误会自家孩子受宠了。从而以为汗阿玛动了立自己为太子的心思,上来攀附。自己不怕这些人,是怕汗阿玛看到这样的景象,生出疑心。

可自家儿子先想出这么个主意,且汗阿玛瞧着还挺满意,胤禛也只能顺着说。

最终,康熙还是决定提前回京,理由就是这次随驾的小皇孙年纪太小,在外面时间长了不免想家。

小皇孙里包括弘明,这算是在保护弘历、弘昼,更是保护胤禛。胤禛得知汗阿玛的理由后,心下万分感动。可这事儿他也只能自己偷着乐,连给福晋的信里都没敢提。

蒙古王公们也都见识了康熙对三个小皇孙的喜爱,倒没怎么怀疑这说法。

而对于其他皇子来说,除了胤禩,其他人也没想太多。只是感叹胤禛和胤祯家的这几个孩子是真得宠。

太后知道要提前回京也很高兴,她虽然不用做什么,大部分时候都在行宫待着。但时不时有蒙古的女眷来请安,老人家每日见这些客人也怪累的。

唯一仔细琢磨此事的人就是胤禩,他自然察觉汗阿玛的变化,出门走路、骑马的时候越来越少,从前汗阿玛可是最喜欢散步的。可见汗阿玛的足疾根本不是对外说的那样轻。

什么皇孙想家,或许只是个借口。

胤禩于是去找三个小侄子。

“听说你们闹着要回家?”

此时的弘昼、弘明也被打过招呼,统一口径。

仨小少年齐齐点头,弘昼道:“我想额娘了,我想回家过中秋吃月饼。”

他本来就是想额娘了,在草原上还好,整天跑马,顾不上想家。到了热河行宫便觉有些无聊。

“你们知道为了你们要耽误多少事儿吗?”胤禩道:“许多要来见汗阿玛的蒙古王公都走到半路了,得知圣驾要提前回銮,只能返回。”

“那有什么,谁让他们来得晚。”因为之前蒙古王公给自己送礼的事儿,弘明现在有点怕这些人了。他虽然不想落下任性不懂事的名声,但这是皇玛法安排的任务,他一定不能露馅。

胤禩打听一圈,什么也没问出来。他又去跟康熙身边的小太监魏珠打听。

魏珠只告诉他,万岁爷这些日子确实不怎么动,每晚都烫脚,除此之外,没别的异常。

胤禩心里拿不定主意,更不敢贸然有什么行动,只能老老实实跟随御驾回京。

御驾在中秋前一日回到畅春园。

在京的皇子们都进园请安。康熙只随便关心几句,便让他们散了。随驾的阿哥们也早点回家跟妻儿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