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炮灰只想养花[种田](171)

作者:宁雁奴 阅读记录

陈舟心心念念芹芽的美味,想带回家给爷爷、亲戚尝尝鲜。

无奈拖到年三十才回家。

只能在廿九那天,拜托大妈到菜市场买上5斤芹芽。

耗资55块巨款!

说是芹芽供不应求,价格又涨了。

大妈自夸,要不是她能挤手快,根本抢不到这么新鲜的芹芽!

给刚工作囊中羞涩的陈舟好大震撼。

明明是农村,还那么偏僻,蔬菜价也能这么贵?

等他提着半蛇皮袋芹芽,辗转换几班车,赶在年夜饭前到家,献宝似给爷爷展示芹芽,人傻了。

五斤芹芽,烂了大半!

第一反应是被大妈坑了。

后来才知道,芹芽非常不耐储存;

菜梗特脆,稍一用力就断,含水量高……被捂个一天,自然很快化水!

或许,正是这样的“娇气”,芹芽才没能像其他芽菜那样普及。

……

最终挑挑拣拣,凑出一盘,好歹让爷爷尝到鲜。

他跟爷爷口味相像。

毫不意外,爷爷对芹芽赞不绝口!

水芹是陈舟在天坑那会儿抽到。

第一时间想着自制芹芽。

他大概了解过芹芽怎么弄的……说,修路那地方,水芹是自古以来的传统蔬菜。

几十年前,当地大多还是土草房。

某次暴风雨,一户人家房屋倒塌,土墙压倒在菜地上。

等那户人家把菜地清理干净,发现本来翠绿的水芹变得洁白、脆嫩。

闻着清香。

就好奇摘了些炒着吃,意外发现很美味!

比水芹好吃多了!

于是尝试专门栽培芹芽;

成为当地特产。

陈舟没法考证故事的真实性。

但从故事的描述中,基本可知芹芽怎么栽培出来的。

跟韭黄、蒜黄大差不差。

说得简单。

等陈舟真的上手实操……

水芹被霍霍了不知多少,屡战屡败!

大概天坑气候不适合培育芹芽。

来到寂静谷后,陈舟总结经验教训……失败!

反复失败!

这么久,他甚至没吃过一次水芹!

为着多多留种,好能早点栽培出芹芽。

功夫不负有心人!

陈舟乐呵得找不着北,收割满满一篮子芹芽。

「豆芽?」

「看着不太一样。」

「比豆芽好闻多了。」

「真水嫩,感觉很好吃。」

网友如今见多识广,很快对芹芽有了基本判断。

芹芽很干净,清水简单冲洗;

藤篮挂起,让它慢慢沥干水分。

陈舟着手处理地瓜。

“撕拉”、“撕拉”的,撕地瓜皮非常解压。

然后是胡萝卜、香菜……

从“兼职”冰箱的简易温室里,拿出一小块鹿肉。

挂着一层油脂的红肉。

鹿是“丰臀鹿”,陈舟给取名的。

比起苏靓一口一声“大屁股肥鹿”,听着要斯文些。

丰臀鹿,最美味的部位正是其大屁股;

肥油裹着瘦肉,炼出的油有一股牛油的香。

瘦肉口感也不错,介乎猪肉、牛肉之间……稍有点腥,葱蒜处理便没啥异味。

其能量温和,尤其暴雪天,吃着身心暖和,舒坦。

陈舟在大屁股肉上轻划几刀;

顺着刀口,跟撕地瓜似的“撕膜”。

撕出二三两的油脂,当场炼制葱油。

用“擦丝神器”把大的那根胡萝卜擦成丝;

加蒜末和盐,简单腌一腌;

跟香菜一起揉捏、挤干水分,胡萝卜丝口感更加爽脆,也能减少他不喜欢的“青味”。

葱油爆炒几十秒。

快速出锅!

凉置。

接下来是重头戏。

算今天的大菜。

些许鹿肉丝,几片泡发的“白木耳”——长得像木耳、吃着也像——鸡蛋来两个。

最关键的是黄花菜。

黄花菜只抽到一粒种子。

好不容易留种成功……大多让纯净森林买走。

直到现在,终于扩繁出三十多株黄花菜。

几株作留种用;

其余刚一打花苞,开始摘花晾晒。

只为早日吃到他喜欢的木须肉。

话说,他做的好像不是正宗的木须肉?

参照着大学食堂的做法。

转念也不纠结。

好吃就行!

木须肉对陈舟而言,烹饪过程偏复杂。

怕翻车,很小心仔细,分解每一个步骤。

先焯水黄花菜和“白木耳”;

炒鸡蛋……自信,经验很丰富!

葱油爆肉丝,看到肉变色,各种配菜一锅炖……诶呀!

忘了放盐。

起锅到一半中止,赶紧调味。

多烧一会儿,确定盐化了再装盘。

糟。

葱花忘了放。

偷懒用切肉刀切的……

认命将木须肉倒回锅,补撒葱花。

陈舟摸摸额头不存在的汗。

还行。

白木耳、黄花菜和鸡蛋……反复回锅,颜色变化不大。

起码卖相不错。

「这手忙脚乱的……」

「噗。」

「看老聂做菜,赏心悦目;看小陈,我时时担心锅别翻了!」

陈舟没空留意弹幕吐槽。

还剩两道!

好在都不复杂……

取小点的胡萝卜,跟地瓜一起切成薄厚均匀、大小相似的片。

猛火快炒。

加一点点盐。

出锅!

地瓜原汁原味的好吃;

无需乱七八糟配菜,或过多调味。

芹芽也是一样。

清炒。

搭配青椒,风味更佳……可惜没有。

陈舟没忘素食党。

每样素菜,有的焯熟,有的腌制凉拌不加油;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