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病美人和壮夫郎(124)

作者:小羊排今天也在书荒吗 阅读记录

晚上有人悄悄的想转移家人和银子,都被沈泽安派去盯梢的人给抓了,抓到的都不用排队,直接优先连夜处理,罪加一等,保送抄家。

一晚上连抓五家后,在没人敢顶风作案,一个个的鹌鹑一样缩在家里等着沈泽安的消息,吃不好睡不好,短短两天吓病了不知多少人。

偏偏心虚得连个大夫也不敢请,生怕触到沈泽安这个抄家魔头的眉头,一不小心就优先保送了。

第68章 治河

有了前面那么多血淋淋的榜样, 后面的就乖觉多了,罪责不够的沈泽安也不好抄人家,总要留下一些的, 不能一股脑的把这这些富户豪绅一下子全拔了,不然要乱套的。

但沈泽安不要, 他们心慌啊!

见沈泽安只是罚款一部分,众人心中焦灼不已, 晚上睡觉都睡不好, 总觉得有把刀悬在头上。

怎么到了我这里只要那么一些, 是不是又想在其他地方拿我开刀?

越想越坐不住, 几家罚得少的干脆约着一起来找沈泽安, 说是要捐一半的家产出来赈灾。

沈泽安:??

这年头还有上赶着送钱的?

他看着几人紧张到不自然的面色, 笑了一下, “多谢几位慷慨解囊, 赈灾结束后本官会立功德碑, 将有贡献者皆刻于其上,以供后人瞻仰。”

几人面上感谢, 实则没太在乎什么刻不刻字的,只当这是沈泽安收钱的名头。

黄河及其分支,几乎年年决堤, 有那么极个别赈灾后几年不发生洪涝的都是大功一件, 这刻碑别说是供后人瞻仰了, 不惹人唾骂都算好的。

沈泽安也不管他们怎么想, 要忙的事情多着呢。

有了前面五两银子一斗米的由头,沈泽安大刀阔斧的把要用的人全换了一遍。

知府这时候也不说话了, 沈泽安这一手让他知道了从京中下来的官员手段有多狠厉,他干脆把自己手上的权利全交出去, 安静当个摆件。

……

赈灾发出去的粮食一天比一天多,从外来卖粮食的商队多了不少,沈泽安不出手压他们的价,也不让他们趁机涨。

他们倒是机灵,就算按正常价格卖也有得赚,沈泽安现在不缺钱,他们的粮食拉来往官府库房一放就全卖出去了,这就是赚快钱啊!

粮食不缺,难民的情绪就很好安抚了,时间差不多沈泽安就提前让人把以工代赈的消息张贴出去。

不同于以往,自从能吃饱肚子,上面那些压迫他们的人也被抓了之后,百姓们对沈泽安的话那可是时时关注,让干嘛就干嘛。

“这上面写的啥啊,官爷给念念吧!”一个老头看着贴上去的告示说道。

贴告示的是沈泽安亲卫队里一个年轻的汉子,他何时被一群人围着叫过官爷,涨红了脸摆手说了两句发现没用,干脆不解释了。

“现在官府赈灾的钱够了,大人打算勘探几天河灾情况,几日后开始动工改河道、修河堤。

不过,当然不会让大家饿着肚子白干,只要有能力去的,都算是以工代赈……”

每个县城都设了好几个点,有人细细的给他们解释之后要怎么做。

一但动工开始,施粥点发的吃食就不是人人都可以领了,只有没能力去做工的人才可以吃,偷懒混饭吃的会被赶走。

而以工代赈,去干活的人可以提前报名,每天管两顿饭,每人根据不同岗位和干的活,工钱十到二十文不等。

管饭!

有工钱!

这几个字一出来,百姓对前面施粥点的规矩都没意见了,简直就是双手双脚支持,恨不得明天就开工。

以往赈灾干活都是都是百姓徭役来干的,就是自带干粮干活,现在不止有吃的,还有钱,有的人绷不住哇哇一下子哭出声来。

原本还在恐慌,房子没了、地也没了,之后要怎么过这个冬天,没想到大人早帮他们想好了,他一想哭声就止不住了。

这哭声没人笑话,反而慢慢在人群中蔓延开,丝丝碎碎的呜咽起起伏伏的响起,让人分不清是从哪里传出来的。

给他们讲话的年轻汉子有些手足无措,攥紧了手,嘴巴张了张,喉咙却干涩的没有声音。

放眼望去都是一身憔悴的难民,许多人都和他父亲阿妈一样大,他想着自己家中的父母,眼睛一红,差点跟着哭出来。

沈泽安走到这边的时候就看到这般情形,他有些诧异,这小子干嘛了,怎么讲个告示惹哭了一片人?

年轻汉子看到他来了,吸吸鼻子,瓮声瓮气道:“大人。”

“他们怎么哭了?”沈泽安问道。

汉子摇摇头,“不知道啊。”

“那你哭什么?”沈泽安疑惑。

汉子摇摇头,“我也不知道我哭什么,就是他们都在哭,我忍不住。”

沈泽安看着他泛红的眼眶,知道他心里有事不敢说,“男子汉大丈夫哭什么?可怜他们还是想家了?”

年轻汉子低着头有些不好意思,声如蚊吟,“没。”

嗯,那就是想家了。

也是,这群人和自己在陇州呆了两年,刚到京城又被谴来豫州,在军营里回家探亲要轮流申请的,想来有许多人没见过家人几面。

说是在战场摸爬滚打几年的精兵,但也不过十多岁的年纪,好多人十五六岁就入伍,现在还没弱冠呢。

要是在太平盛世,还是在和父母撒娇的年纪。

“快了,我们现在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花些功夫办完事情,我给上面说说,让你们回家探亲,或者,我给你们提供纸笔,你们可找识字的人代写家书寄回去。”沈泽安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