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美人和壮夫郎(146)
皇上还在里面,他们就从宫外杀进来,确实像起兵谋反。
杨元明没反驳,转头看向杨承,“皇兄,时间不多,进去吧。”
杨承点点头,推开殿门走进去,杨元明什么也没说,站在门口远远看了眼明黄的龙床,伸手把门关上,走到一旁靠着门框,长枪一横就把门口堵住。
刚要进去的杨轩看了他一眼,“我要去见父皇,你凭什么拦我?”
杨元明耷拉着眼皮子,“父皇又没传召你,进去干嘛,讨骂?”
皇帝的爱是很少的,几个皇子中除了太子之外,每个人在皇上面前都是皇子,而不是儿子,做的好是应该,不好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顿骂。
杨轩被戳中了痛处,气得深呼吸几下才缓过来,接着看向杨元明的目光带着些让人厌恶的怜悯。
“也是,反正也改变不了什么,给他做了那么长时间的刀,你的太子哥哥告诉过你真相吗?”
第80章 谁死谁活
“什么真相?”杨元明懒懒的抬眸, 他到要看看杨轩能说出个什么一二三四五来。
见他这样,杨轩到是来了精神。
“原来你真不知道啊,当初你来找我合作, 我还当你是知道了,没想到还是在为你那好哥哥筹谋。”
杨元明被他左一个太子哥哥右一个好哥哥说得犯恶心, 手里的长枪一横直指杨轩脖颈,“有话就说, 打什么哑谜。”
杨轩抬手握住枪杆, 走过去靠近杨元明, 低声说了几句话。
杨元明手软了一下, 枪尖垂落在地, 看向杨轩的目光变得狠辣无比。
“哈哈哈哈, 你果然不知。”见他这反应, 杨轩笑得前仰后合, 眼里不知不觉就沁出泪来。
“你的太子哥哥和龙床上那位没差的, 他们自己是父子,其余的全是棋子。”杨轩笑够了, 抹了抹眼角的泪,拉着愣怔的杨元明迈进不知何时打开的门。
殿内的几位大臣正准备退出去,却被皇上叫住, 只好远远站在一旁看着, 床边只留下五位皇子, 太子趴在床头, 哭得满脸都是泪,被皇上拍着头轻轻哄着。
其他三个皇子见这幕, 本来还夹杂着些担忧的目光瞬间变质,不甘和嫉妒交织缠绕, 好险没把那张带泪的哭脸崩开。
杨元明没在意这父慈子爱的一幕,只是定定看着杨承哭得发肿的双眼,他还是第一次见对方狼狈的样子,没想到是这种情况。
“父皇。”
最先打破沉默的是杨轩,他就这样大跨步走到龙床边,撩开衣袍单膝跪下去,目光直直的撞入皇上眼里,“儿臣还以为父皇连最后一面都不想见我们了。”
“你…”
被顶撞的皇上刚想骂出来,看到杨轩倔强发红的双眼,一声孽障就这样卡在喉咙里。
难耐的喘了几口气,知道自己大限将至,皇上没在看杨轩,目光越过他看向站着的杨元明。
杨元明走过去跪下,被皇帝拍了拍肩,“好好辅佐你皇兄。”
皇上说这句话的时候,目光直直的看着一旁的太子,杨元明垂下眼,笑了一下,轻声道,“好啊,我会好好辅佐兄长的。”
说完,不过一会儿,皇帝就看着太子咽气了。
“父皇!”杨承跪在床边,握着皇帝苍老的手,泣不成声。
对别人来说死的是皇上,对他来说死的真的是父亲,世上最疼他爱他之人没了。
“皇上,皇上驾崩了!”
太监尖细的声音传了很远,刚才还沉寂的气氛也瞬间变质,像是被什么胶质黏附,每个人的呼吸都微微急促起来。
杨轩缓缓站起身,看向邹延林,“不知我父皇留了什么话?”
邹延林看了杨承一眼,沉声道,“先皇驾崩,自然该由太子继承大统!”
“是吗?”随着杨轩的反问,殿外传来了一阵喧哗。
杨承目光变化,第一反应是看向一旁的杨元明,杨元明站起身甩甩手,“出去看看吧。”
太子一党皆是面色凝重,反观杨轩这派的老老神在。
“走吧。”赵佶拍了一下邹延林的肩膀,面上是压不住的喜气。
“哼!”邹延林看不惯他这幅嘴脸,一甩袖子跟着出去了。
大殿外,原本宽阔的空地站满了两批不同的士兵,相比于区区五百鸣泽军,后面这儿八经的护京卫明显更有威慑力。
杨轩见状笑起来,转身从一个侍卫手中拔出剑,直直架上杨承脖颈,“皇兄应该知道我要什么。”
杨承平静的站着,眼里还有着丧父的悲痛,剑架在脖子上也没什么大的反应,旁边的人见状第一时间居然是去看杨元明。
场面太滑稽了,让杨轩看够了笑话。
“二皇子这是要起兵谋反吗?”同样的话,从邹延林嘴里说出来了。
杨轩脸上的笑消失不见,没再有多余的话和动作,和赵佶一起,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把圣旨逼到了手。
杨元明双手环臂站在一旁,不阻止也不参与,让人看不清在想什么。
圣旨徐徐打开,杨轩的表情彻底僵在了脸上。
明黄的锦帛开头是三个大字,
罪己诏。
上面是皇上对自己晚年昏庸政绩的阐述,特写罪己诏以告上苍,祈求上苍饶恕。
罪己诏一般是皇帝对朝堂把握不够,且天下灾荒连绵不断,官员和百姓不满才会逼着皇帝写下,把灾祸归于自己管理不佳触怒上天,祈求上天原谅,平息灾祸。
简单来说,就是为了平息民怨,官员上书逼着皇帝认下的锅,一旦写了,就像留案底一样。
老皇帝主动写,明显就是为了平息南方起义的事,这是给新帝铺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