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权臣妖娆(120)

作者: 肉沫跑蛋 阅读记录

“耐人寻味的地方?”

“譬如某年谁弹劾了谁、谁提拔、推荐了谁任什么官职,都有相关记录。”

杜晚枫只是这么一点拨,井宾立即明白过来。

“公子的意思是说从这些过往案卷,可以掌握一些官员真实的关系。有一些表面上没什么来往,但其实二者之间是有利益往来的。”

“正是如此。”

杜晚枫在桌子旁坐下,为自己和井宾各倒了一杯茶。

开始分析起朝堂局势来。

“当今内阁,有三位阁臣最值得留意。第一位,自然是首辅张慎来,他资历老、又有手段,小皇帝目前也还算倚重他。”

“第二位,便是崔行。进入内阁后,又兼任了吏部尚书,抓住了人事任免大权。这些年,他靠着这一职位培植了不少亲信,势力也越发壮大,张慎来渐渐都压不住他了。”

说罢,杜晚枫停了下来。

“那这第三位,便是这个魏阶?”井宾道。

“不,魏阶虽然不凡,但现在还不是他的舞台。另一位人,在接下来的权力斗争中,会占有更重的份量。”

“内阁大学士兼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旁敖?”

“就是他,也只可能是他。”杜晚枫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旁敖监管都察院,成为言官之首。但此人在朝堂多年,却并未因为那张嘴给自己招惹多少仇敌,反而获得了许多实质意义上的好处。因为言官这一特殊身份,各方势力也都乐于卖他颜面,不愿轻易招惹他。他也乐于在某些事情上装装糊涂,从而与朝廷各部门都形成了不错的关系。这个人长袖善舞的本事,着实让人有些佩服。”

“公子认为他会在接下来的角逐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他筹谋多年,总不会甘心永远在内阁屈居人下。张崔二人相斗,两败俱伤,便是他最佳上位之时。”

“但无论是张慎来还是崔行,并不会轻易让他渔翁得利。”井宾叹道。

朝廷的那些老家伙,可是一个比一个狡猾。

都是最残酷官场历练过来的,谁比谁蠢呢?

“你说得不错,想当渔翁的人,到最后很有可能会发现自己原来就是一只被螳螂率先捕掉的蝉。”

这句话,井宾思索良久才慢慢品出里面的意思来。

“旁敖被人盯上了?是张慎来,还是崔行?”

杜晚枫笑了,“如果我说,是他们两个人呢?”

“……”

没两天,崔行便向承安帝奏请整肃言官。

这一提议可深得承安帝之心。

他素来最讨厌那批言官,认为他们没有为朝廷做出什么建设性的事情,反而每天盯着他那点事,动不动就对他指手画脚、委实可恶。

萧贵妃对此事更是大为支持,她早就想拔了那些顽固言官的舌头,就是一直没什么机会。

而旁敖此人,虽然觉得印荣等言官有时候不太听话,也坏过他的事,但这可关系着他切身的利益。

维护言官这一群体的利益,他更是义不容辞。这也是他这些年得势的关键与根基所在,一旦被崔行上下整肃一番,他旁敖苦心孤诣多年岂不付诸流水?

于是他立即上疏,极力反对。

崔旁二人大战,率先开始了。

两个人在朝堂上言辞激烈,唾沫横飞。互相攻讦,寸步不让。

生死攸关的口水大战,正式拉开了序幕——

第一百一十九章 关键一环

都察院负责监察,吏部负责人事,这两个部门原本就互有牵制,敌对在所难免。

但在过去旁敖多番活动下,两个部门关系还不算太糟。至少旁敖本人与崔行算不得仇人,旁敖还有意交好崔行,对方对他面上也过得去。

旁敖以为出了吏科给事中储璃的事情后,崔行会与张慎来交恶,再加上京察在即,两人一场恶斗在所难免。

哪里知道崔行却突然将矛头对准了他。

“这个储璃究竟是怎么回事?他难道不是张慎来的人?”大娘诧异问。

“哼,表面是。储璃和旁敖是同乡,而且根据井宾的调查,储璃当年无钱科考,也是旁敖接济的他。”

井宾作为谍王,这方面的情报收集不可能出错。

“枫儿的意思是旁敖指使吏科给事中储璃弹劾崔行,只因为大家都知道他与张慎来亲近,借以让崔行把矛头对准张慎来。如此就可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是的。”

“那现在为何会变成这样的局面?”

“因为一首诗。”

“一首诗?”

“储璃早年间写了一首诗,是感谢旁敖馈赠、赞美他们两人友情的。知道这首诗的人不多,但张明净恰巧读过,并且从诗中暗含的提示中得知了那人姓名中有一个敖字。张慎来想不通储璃为何行此冲动之举,贸然去弹劾崔行。只因为他也乐见其成,便没再深究这事。张明净作为翰林院编修,在整理本朝诗文时偶然再翻到了这首诗。”

大娘听得十分专注,这些事情听起来不但匪夷所思,还很奇妙。

“再加上他这些年在翰林院间或听到的一些传闻,心中便有了某种猜测。紧接着他查了户部卷宗,同乡,早他中进士,姓名中还有一个敖字。凭着这些信息,答案其实已经很明显了。张明净将这件事告诉了他父亲,而后面怎么运作那就是张慎来的事了。”

大娘还有些难以置信。

“仅仅就因为一首诗?”

杜晚枫眼神里也流露出赞赏,“张明净心细如发,博闻强识。做了翰林院编修后,对山川地理、各地人文风情,也都耳熟能详。他又不是那种一昧只会死读书之人,活学活用,勤于思考,能力自是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