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妖娆(186)
西荣国虽是女子执政,却也是民风彪悍。雄踞西方,时不时就危胁大闽西陲领土。再加上大闽得到消息,西荣国和夫仓、北安这些年似乎秘密有联络,在暗中策划着什么。
这一次出使,主要想搞清楚西荣国对大闽王朝的真实意图,还有他们私下里的谋划。
知己知彼,也能早作应对。
原本出使主官员敲定了礼部尚书高崇,但首辅张慎来、还有魏阶、胡大人等全部反对。
这种反对声浪不但让高崇丢足了颜面,也让承安帝都惊了惊。
高崇此人,虽然还在礼部尚书的位置上坐着,却受尽了大闽朝官员和百姓的鄙夷。哪怕那些贪官污吏,都不太瞧得上他。
为什么?
因为那些人会说他们贪归贪,却也不屑于和别国勾结,损害大闽王朝的利益。当然这种说辞他们也只能感动感动自己,都贪官污吏了,做的就是损害老百姓和大闽朝的事情,比高崇也好不了哪里去。
还有不少人盼着高崇能有点自知之明,早点辞去官职。就凭他做的那些事情,到底有何面目再立于朝堂之上?
但人家高崇不但有这个脸、底气还异常足。一副天下人皆误解我、我却甘愿为天下人杀身成仁的气魄。
说来也奇怪,不少人都不理解为什么这样一个官员,承安帝还要留着他。
是因为没有高崇勾结别国的证据?
还是真的相信他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大闽朝、为了他这个圣上?
如果是过去,可能大伙儿真的相信了高崇那些鬼话。认为他虽然没骨头了些,也是为了让百姓们能安宁过活,不必打仗。
可胡大人先前对付北安那法子,不就很好使吗?
而且也说明了这些蛮夷没有想像的那么想打、敢打。只因为被大闽王朝一吓唬,脑袋就缩了回去。
那高崇轻轻易易就送出了三郡,让大闽王朝丢足了颜面,还引来了众多敌国垂涎,大家都想让他以死谢罪了,他竟然还好意思霸着礼部尚书的位置不放?
但这事说实在的,全骂高崇一个人也不厚道。
毕竟这事最终是由承安帝拍板的,还有朝中那帮大臣,现在一个个鄙视高崇了,当初干嘛去了?
不还是为了一时苟安,任凭那些蛮夷在那里撒野吗?
如今就知道骂高崇,有没有反思自己的作为?
听到孟葱不屑的嘲讽声,还有对那群道貌岸然之人的批判,杜晚枫笑了笑。
“孟兄言之有理,这些人都该骂!”如果换成杜晚枫,哪怕势单力薄,也会坚持反对这事。“但我考考孟兄,为什么像高崇这样一个人,至今都还能留在朝堂,堂而皇之做着他的礼部尚书?”
孟葱抱着剑,靠在窗边。
如果是以前,他可能还回答不上这个问题。但跟在杜晚枫身边这么长时间,蒙他几次点拨,如今又听他慎重其事的这样问,孟葱便能想到是什么原因了。
“因为小皇帝还有满朝文武都需要一个靶子,一个背锅的。”
杜晚枫忍不住为他鼓掌,“很精辟。”
无论是承安帝,还是朝中这些官员,对外一直缺了硬气。当然边防军战事总打不赢,想要硬气也硬气不起来。
以至于这些年动不动就与周边诸国和谈,每次不是送了不少金银出去,就是送名贵瓷器、丝绸等,甚至是公主还有美人。
谈起来都屈辱,堂堂大闽王朝,竟然被那些弹丸小国欺负到了头上!
哪怕小皇帝和官员们做出洋洋自大、一副蛮夷贫穷,我们只是在接济他们、展现大国风范的做派,仍然无法平息众人之怒。
第一百七十九章 为君之道
这时候高崇的存在就很有必要了。
因为这个人做得实在太过火、也太没有骨头了,所以一时间所有的骂声便全对着他去了。百姓们对高崇喊打喊杀、文人们对高崇口诛笔伐,暂时就关注不到别人,其他人也得以轻松不少。
高崇一方面愤恨,另一方面什么都明白的他也越发有恃无恐。有时候能替旁人、尤其是圣人背锅,那也不全然是坏事。
何况他还是切实落到了好处的。
这满朝文武,除了他还有谁暗中与各国都有来往?就算将来那些蛮夷真的杀进了大闽国都,他照样可以在新朝如鱼得水。
所以这大闽王朝日后会如何,关他什么事?
这个天下以后不管是谁做主,他高崇都能保证不受风浪所侵。这可是一般人所达不到的境界,那些蝼蚁,如何能懂得他的大智慧?
杜晚枫研究这个人多时,对他的为人和想法倒是了解一些。
高崇是个没有家国、心中只装着利益的人。这个人,永远不会真正效忠谁,只要价码足够,他可以出卖一切。
大闽王朝官员各有各的私心和算盘,但像高崇这样可以将一切都抛弃、什么都不在意的,还真的是少数。
毕竟大家伙儿都是读圣贤书长大的,骨子里刻的都是忠君爱国、忠孝节义。即便被权力腐蚀得七七八八,有些东西那也是万万不敢丢的。
因为群臣反对,承安帝也不好再派高崇前往西荣国。
这件差事后来落到了光禄寺卿盛常的头上。
而随行人员,那也是要好好选拔的。更确切说,因为这次出使的特殊目的,更要派得力之人随行。
光禄寺卿盛常,主要负责与西荣国联络感情。别的事情,就要聪明灵活的去做。再加上上次宝夏公主来大闽,没少为难。如今去了他们的地盘,少不得要被他们刁难。
为了无损大闽王朝的颜面,也想借此让其他国家知道大闽是不好惹的,随行人选都是承安帝和首辅张慎来、魏阶、万太保等朝中官员仔细斟酌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