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妖娆(510)
“其实我爷爷一直也很关心这个问题,他还是很看好魏大人的,可不知道圣人能拿出多少决心支持魏大人。你们也知道,我爷爷经常入宫,圣人许多事情也愿意找爷爷商量。”
万九洲说着,忽然看了眼杜晚枫。
后者一愣,心想着这个万兄这样看他干嘛?
“有一次,我爷爷就试探着询问圣人的意思。对那些已经查处的贪官污吏,圣人会不会严办。圣人突然提到了已故的杜首辅……”
这下子大伙儿都明白了,而且不约而同看向杜晚枫。
杜晚枫倒是挺淡定,“哦,万老大人有没有跟你说,咱们的圣人说了些什么?”
万九洲点点头,“有。圣人说他想起来登基的第二年,杜首辅和他提过。说他想培养的不是圣人所谓的仁政情怀,而是法治思想。”
推行仁政的皇帝,自然受百姓爱戴,那更多适用于朝政清明时。
当国家出现混乱,问题越来越多,一昧推行仁政是无法解决根深蒂固的问题的。
“圣人这话是什么意思?”杨骏不解,“是他接下来打算坚决贯彻这一点,严惩贪官污吏绝不手软的意思吗?”
“不知道,我爷爷说圣人就说了这么没头没尾的一句,之后便说别的事情去了。”
万太保一个人也琢磨了挺久。
后来他装作无意将这件事透露给自己的大孙子。
他知道万九洲在杜晚枫面前藏不住话,什么事情都爱抖搂出来。
也许杜家那小子能明白这句话意味着什么吧。
杜晚枫何其聪明。
他也早就发现了,杜家出事后,万太保就经常借着万九洲的口,对他进行一些提点和提醒。
万九洲每次得意洋洋,以为是爷爷不小心说漏嘴,自己又搞到了内部消息。
但其实都是万老大人故意为之。
万兄某些地方虽然通透,但跟万老大人那种真正智慧的长者相比,那还是嫩太多了。
第四百七十三章 天枰倾斜了
杜晚枫对承安帝做法没有过多表态,“圣人的用意哪里是我们能随意揣摩的?”
一句话就给打发了。
魏阶整顿吏治一系列的举措,受到了承安帝的鼎力支持。
他主张对清廉官员大肆褒奖,对贪官污吏重罚,某种程度上也大大加强了承安帝这个一国之君的权威。
就譬如为了鼓励官员们争当廉洁模范,承安帝还会亲自召见那些表现不错的官员。不只是口头嘉奖,还会着专人记录,并赐予一定的金银财帛。
这种看得见的且十分实用的褒奖方式,大大刺激了大闽王朝的官员们,也彰显了皇恩浩荡。
而另一方面,刑罚加重了。
过去判以重刑的官员,如今按照王朝律例会直接处以死刑。有些官员犯了事,还一心想着能得到恩赦。
可如今这种情况就不存在了。
过去承安帝动不动大赦天下,而魏阶则认为对于那些犯了严重罪行的就不能轻饶,也不能让他们生出任何侥幸心理。
一旦从源头上绝了他们的这种心理,那在伸手的时候就得多掂量掂量。
经过一年多的整饬,朝廷和地方政治风气都清明了许多。
魏阶也渐渐从整顿吏治转移到经济改革。
与此同时,冯纶、张明净、万九洲、杜晚枫和杨骏这些人则深入考察民情以及王朝现状,制定一系列制度和法度框架。
这样一群充满活力和智慧的年轻人,又饱含着对这个国家和百姓的炙热感情,将他们一腔热血都倾注于此。
春去秋来,寒来署往。
杜府书房的灯常常燃到深夜。
张家三公子的床前堆着快一丈高的公文图册。
冯纶和几个年轻人在登甲楼那间常年包下来的雅阁内,激情文字、意气飞扬。
经由他们的手制定出来的法度框架,再由魏阶过目后呈给承安帝。在朝堂上商议后,被强势推行到了每一个机构,再下达到地方。
这中间当然遇到了不少的阻力。
不说别人,就说吏部尚书崔行,他每一次都站出来极力反对。
可如今的朝廷,已经不是他一呼百应的时候了。
过往他总爱纠集着一帮人,对这个弹劾对那个批判,有时候就连承安帝也得迫于他们的压力,做一些违心的决定。
然而现在呢?
除了少数一些官员还站在他这边,朝堂中居然有一大半官员都和他对着干!
“大人——”
崔行又一次怒气汹汹回府,韦月上前行礼,他都视而不见。
“这茶怎么是凉的!你们怎么做事的!”进入花厅的崔行,端起一杯茶水就喝。喝了一口发现是凉的,愤怒的将杯子给砸了。
下人惊慌地跑进来,为崔行重新上了热茶,还将地上的碎瓷片给快速打扫干净了。
这几个月,大人的脾气是越来越大了,底下人得更加小心伺候,谁也不敢惹大人不快。
韦月硬着头皮进来,小心翼翼问:“大人,是你上次说的事情进展不顺利?”
“韦月先生,你说说,张慎来、魏阶那些个老匹夫,为什么总要和老夫过不去?还有他们两个老东西,是什么时候凑到一块去的?挨个儿地和我作对,还当着满朝文武面前,变着法地指责老夫!”
崔行气得脸色发青,韦月都担心他就这么直接背过气去。
当然要是这样也不错。
“大人,张慎来那个老狐狸,哪里是与魏阶一头。他不过是把握住了圣人的心理,故意讨他欢心罢了。”
“先生的意思是张慎来和魏阶还不是一头的?”崔行听到这儿,脾气暂缓了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