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妖娆(512)
毕竟事关自己的仕途,哪个官员敢怠慢?
当然,追缴欠税这种事情让官员们苦不堪言,不但工作量超负荷,还常常到处受气。
这让他们心力交瘁。
正好在这时,魏阶很“体贴”地提出要重新丈量全国田亩,并且由户部尚书胡大人亲临第一线,主持各府州县一切生产用地清丈等工作。
这其中还囊括了所有权贵、富绅、大地主小地主圈占的所谓私人田地。
跟着那群权贵地主后面要债的官员们,在吃了一阵子瘪之后,有不少开始赞成魏阶重新丈量全国田亩的提议了。
这给他们省了不少事,真要是实施下去,他们等着收税就好,自己乌纱帽也保住了。哪里用得着这样焦头烂额,堂堂一朝廷命官,却得跟一群讨债的似的,在外面还要看别人的脸色,跟那些狡猾贪婪的东西扯皮?
不得不说魏阶办事手法很巧妙,如此一来,就为自己政策的推行减轻了不少的阻碍,还多了很多支持者。
并且魏阶还创造性提出了按照各人所圈占田地实行亩数,缴纳不同等级赋税的一套具体实施条例。
与过去实施的上、中、下三等赋税不同,魏阶的赋税征收具体实施办法比这个要复杂、也要更为精密科学。
以前的统治者们为了抑制土地兼并,采取田多的就多征税,田少的就少征。
这固然是个办法,但还是粗陋了一些,很难杀住大地主们兼并土地之风。
而魏阶提出的措施就不一样了。
超额累进税制。
提出这一举措的人们在经过大量现实考察后,针对性的将实际所占田亩划分为了几个区间。越往后,也就是当屯占的田地越多,交纳的赋税就越发高昂。
甚至到了让大地主们都肉疼、觉得吃力不讨好直接交还部分田地的程度。
当人们用最苛刻的眼光来看待这个税制,却发现里面算法精妙无比。
看似复杂,却也并不难理解,而且很难给别人再进行操作的空间。
许多人都问魏阶:“魏大人,你怎的如此了得?有这么多奇思妙想、创造性的改革举措?”
对这些人的询问,信得过的魏阶会透露一点儿,信不过的他则微微一笑。
而在这次改革中,对魏阶交付了极大信任和支持的承安帝,自然也知晓魏阶身后有几大智囊。
他们都是这个王朝最有为最聪明也最热血的一群年轻人们。
在得知这些人身份后,尤其还有着那人的存在,承安帝不是没有过犹疑。
然而,他最终还是按捺住了所有的怀疑与不安,将全副心思用在王朝自救上。
那人的聪明才智,还有在前首辅自幼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改革魄力与看待问题的犀利眼光,应该能对魏阶有很大帮助。
这是毋庸置疑的。
他对他心里有没有怨气,承安帝不敢说。
但他对这个王朝的忠心与感情,他还是相信的。
只要他还愿意为这个国家效力,就算他心里对他有些芥蒂,只要不做实质上危害他统治的事情,那便暂时随他去吧。
第四百七十五章 承安盛世!!
由承安帝发起,魏阶所主导的这场轰轰烈烈、遍及全国、从政治到经济领域最大范围、最全面也是最彻底的一次改革,前后历时九年多。
改革过后,王朝面貌一新,大闽终于迎来了真正的繁荣。
后世将这一时期称之为“承安盛世”,也被无数史学家们奉为古代王朝最完美的一次自救。
而在那些年里,朝内朝外也发生了不少大事。
承安二十年,也是魏阶改革的第一个年头。敬天府府尹陶化知因弹劾被撤,荃州周施为——杜晚枫曾经举荐来侦破血杨柳案的那个周施为,接替陶化知成为了敬天府府尹。
在任期间,断疑难杂案,不畏权贵,清官之名传遍天下。
第二年,周施为娶了首辅张慎来的千金张恬恬。
张恬恬去庙里上香时被人迷晕掳走,是周施为及时找到了作案之人救回了她。两人因为这事而结缘,也算是天作之合。
成亲那日,杜晚枫也去了。
祝福的话没多说,只是郑重拍了拍周施为的肩膀。
周施为知晓,在张恬恬心目中,杜晚枫始终是她心目中最特别、也永远都无法取代的男子。但能给张恬恬幸福的人,只有他。
又两年后,还是这位头非常铁的周施为,惩办了在朝廷屹立多年、官拜吏部尚书,同时也是内阁次辅的崔行。
罪名是栽赃、谋害朝廷命官、结党营私,以及阻挠新政推行等多项罪名。
崔行的倒台,与其说是周施为所为,不如说是时机成熟,杜晚枫借他之手将这个老匹夫彻底撵下台。
其实,崔行这个失去了众多依附、也越发不为圣人所喜的吏部尚书,下台是迟早的事情。
杜晚枫早就握有他诸多把柄,只是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抛出去罢了。
而由谁来做这件事情,也是他精心选择的。
在崔行倒台后,张慎来这个首辅也慢慢隐退了。
他将他的儿子张明净给送入了内阁,正好承安帝也有此意,张家的人脉和影响力也渐渐移交到了张明净的手中。
张慎来是个聪明人,哪怕他也恋栈权位,可儿子始终一片赤诚,又多了个正直无私的女婿。
还有魏阶!
人家魏阶都可以赌上一切,为这个王朝燃烧一把,他难道就不行?
他不如杜寒秋就罢了,难道还要再不如魏阶?
然而张慎来按捺住了那久违的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