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咸道的晚安(55)
周若栗吃完面包,切了一半的香肠后放下刀叉。手搁在桌面,微微歪着头开口说道:“为什么要改?其实两间一起做,也不是不行。”
吴柏生停下喝咖啡的动作,嘴唇还未合拢,看着周若栗面前的红杯。
“我怕搞砸,试过了。”
“再试一次喽,惊咩啊。”(怕什么)周若栗的手向后靠在餐椅扶柄,姿态悠闲。
这家新店,她去过两次。
和以前的玻璃屋比,欠了点文艺气息,偏实用。吴柏生保留了上一任留下的煎饼果子炉灶,仍旧在原处。
目前做早市和午市。早上,吴老板新找了一位住在附近的帮工阿姨。
她刚到海城不久,之前在别的餐饮店做过服务员。性格沉闷,地方口音重,和同事相处不太好。
柏生看中她为人本分,不会来事,年纪不大肯吃苦。兼考虑到她家境不好,短时间没有本钱自启炉灶,可以稳定一段时间。
凌晨五点,她就到店,做简单的清洁和开店准备。六点半前,煎饼果子开摊。可单买,也可加购本地企业清牌豆浆。
上一任店主已经把早餐人气做起来了,周围高档社区不少,受限于规划,缺少干净的摊位。煎饼果子备料容易,食材不复杂,上手也快。吴柏生培训了一周,就让她单独操作了。这种不需要搭档的活,恰好适合这位新的帮工。
吴老板去抽查过几次,清晨客流,支付宝到账提示音,蒸腾白雾气,组成平凡烟火画面。
煎饼果子做到上午十点就差不多熄炉收摊。
吴柏生正好接手准备午市,炒制浇头,炖煮大肉之类。
和以前不同的是店名,他也同样没有创意。
新招牌上书‘吴记面档’。面店改为面档,就此了事。
周若栗提议他两家店一起做。
当年领勋的事,她细致陪他走完全程,摸清楚了他的能力和日常流程细节,亦清楚他的接受底线。
这周边居民区多,商业配套完善,写字楼白领除了商场消费,干净一些的街边食肆也很受欢迎。更何况还有众多不开伙的居民客群。
吴柏生无非是顾虑出品不佳,分身不及。
周若栗提议他多请一位煮面帮工,不需要厨房手艺如何出众,负责煮面捞面即可。
利用大的店铺,尽力多煮菜品。
添置保温设备,两条长街的距离而已,不锈钢厨具装载,开车送过去,也就十分钟左右。
本帮菜原就有冷菜浇头,或者一些加热也不影响口感的菜肴,例如四喜烤麸这些。
旺火爆炒的内脏类,诸如腰片等,他觉得不即食不妥的话,可以只放在大店的菜单。
店面小的那间,主打大肉炖煮类,像焖肉这种。本就电饭煲烧制,大店同时开两锅,运一锅去小店即可。
吴柏生听她讲了半个小时。
鱼蛋仔早就吃完去看卡通片了,感觉不好玩,两个大人一脸无趣。
“我不知道行不行。”他有一丝犹豫。
已然三十过半,留在海城是为了她们母子,尽管今天不知明日事。
当时觉得男人闲着不好看,找点事情做,也算储点生活费。
接下这家还剩一年租约的铺子时,是想过如果不被接纳,到期就这样了。
现在新店步入轨道,配合顺畅,还能有时间照顾他们母子。
他其实知足了。
“你吓吓都话你唔得,结果呢。”
(你次次都说你不行,结果呢。)
她想到什么,意有所指,带着赌气。
瞬间反应过来,两个人都闹了个红脸。
清了清喉咙,喝下一口巧克力奶,周若栗拉回话题。
“还有炸猪排,以前卖过半成品。”
“对,我问菜场老陈订的肉。他那家在这里开了二十多年。”
“能不能订多点,做半成品可以找阿姨帮手。先前周二那天,很多人在店里问,每次都卖清光。”
周若栗要讲的都讲完了,就看对面的男人一脸恍惚。
李锦姿说的有一点没错,这个男人如果只是看看,赏心悦目。
有事情相商,能让人烦躁的自我怀疑。
可是,这么多年下来,也只有他,终于让她放下心来,原形毕露的待他。
一个月后,吴柏生终于在情人的糖衣炮弹外加薄嗔鞭策中,签下了第二家店铺。
装修是一贯的透明风格。他在外奔波,疲忙于各项杂务。实际执行中,两人调整了先前的计划。
多租了一间有水电,但不能开火的屋子,位于临街的内侧。
鉴于历史原因和业主家的内部纠纷,这间屋子情况特殊。能办经营执照,但是不能使用明火。租金低廉,之前一直被人借来做挂靠之用。
周若栗代老实人想好了用途,某次运动后扯着他的耳朵,劝他少犹豫。
厚切猪排的半成品制作就放在这间屋,请一个人,每日在镜头下做两小时直播。无需讲稿对话这些,仅公开透明化全部的制作过程。
炸猪排原就是道家常菜,家家都能做,不过用料加减。后期如果再新增其他半成品,也可以在这间屋操作。周若栗计算了三处的人工和其余预计成本,这个数字做的下去,有钱赚。
吴柏生许多年没有过如此上进,天天被点东拨西的忙碌,可谓被哄的晕头转向。
他一早投降,虽然对她转变的缘由感到有些莫名。
但周小姐只要还留他在身边,怎么变本加厉的差使他都行。
他们在长久的折腾颠簸中,终褪去罗衫。
你是这样,我是这样,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