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原神同人)仆人阿蕾奇诺从不心软(11)+番外

作者: 羽邱 阅读记录

阿蕾奇诺救人的目的并不十分纯粹,此举虽然不全是出于无私与善意,但结果是好的,不同组织与派系之间的合作就是如此论迹不论心。

枫丹人背负着诅咒,会被原始胎海的水溶解,阿蕾奇诺不禁觉得,这个诅咒与自己身体里的火焰有些相似。

被水溶解,或是被火焰烧尽,其结果都是毁灭。

所以阿蕾奇诺并不相信那个流传已久的预言,她不相信枫丹和枫丹人最终都会被水淹没。

水也好,火也好,这样无情的东西似乎都想要她的命,但她还好好地活着。

所以枫丹的其他人也一定可以想办法活下去。

2

离别,遗憾,愤怒,伤感,希望,这些情绪在救援过程中被阿蕾奇诺无数次目睹,她忙着救人,对这些情绪没有太大的反应。

理智与冷静在危及时刻是必要的。

但就算再理智、再冷静、想得再全面,也无法救每一个人。

有民众触碰到了原始胎海的水,然后像预言里所说的那样溶解了。

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了水,溶解在水里。

死亡,“仿佛水消失在水中”,对枫丹人来说,这不是个比喻,而是恐怖的现实。

3

前代水神费了很大的精力,筹备了上百年,最终还要牺牲自己的生命,才成功让枫丹人摆脱了诅咒,阻止了预言的应验。

而阿蕾奇诺也成功从最高审判官那维莱特手中拿到了神之心,她即刻坐船前往至冬,将神之心交付给女皇大人。

拿到了神之心,却又被托付了严冬计划,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有的忙了。

因此阿蕾奇诺没有像往常一样,在至冬看一次极光再走,而是立刻启程赶回了枫丹,希望能在严冬计划开始之前彻底解决亡魂的事,与克雷薇做最后的告别。

第15章 破绽

1

回到壁炉之家以后,阿蕾奇诺敏锐地发现,家中孩子们的分歧越来越严重了。

有孩子不想继续留在壁炉之家,她不会强迫他们留下来。

但在他们离开之前,她想要为他们设下最后一道考验,以验证他们已经足够强大、足够自立,可以离开家独自出去闯荡。

首先,阿蕾奇诺向孩子们透露了严冬计划。

她看得出来,孩子们对此也很头疼,至于那些早就想离开壁炉之家的孩子,他们对严冬计划更是避之不及。

严冬计划加剧了家中的矛盾,有孩子们开始偷偷聚会,煽动情绪,商讨逃跑的对策,当然也免不了会对阿蕾奇诺进行言辞激烈的批评,对此,阿蕾奇诺充耳不闻。

她装作对家中分歧加剧不知情的样子,以“处理家中不存在的孩子”为由,让大部分的孩子们搬去白淞镇。

在那里,想要离开壁炉之家的孩子们煽动情绪、讨论对策会比在家中更为方便。阿蕾奇诺任由孩子们自行发挥,主动站队,分成了“想离开壁炉之家”和“不想离开壁炉之家”两个阵营。

她等待着,直到时机足够成熟。

2

人为了能够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往往会夸大事实,避重就轻,省略掉对自己不利的现实。

阿蕾奇诺看着孩子们彼此争论,努力用自己的观点说服别人,心中自有考量。

有的孩子辩论的技巧非常纯熟,离开壁炉之家以后说不定可以学习成为律师;有的孩子很有个人魅力,可以考虑做进文娱界做明星,或是进政界做政客;也有的孩子比较安于平凡的生活,只要肯努力,想在枫丹生活下去也应该不会太难。

她一边记录着想要离开壁炉之家的孩子们的名单,一边考虑起了他们的未来。

以往离开壁炉之家的孩子们,她会悄悄出面,为他们提供适度的帮助,让他们既不会对她过分依赖,又不至于靠自己一个人艰难地从零开始。

虽然按理来说,离开了壁炉之家的人就已经与她无关了,她不该干涉他们剩下的人生,但有时在路上遇到熟悉的面孔,她还是忍不住以陌生人的身份给予他们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帮助。

只是微不足道,所以应该没关系吧。

反正他们已经不记得自己了,只会把自己当成一个愿意照顾他们生意的好心人。

3

菲米尼发现了克雷薇的亡魂,并把这件事隐瞒了下来,连林尼和琳妮特都没有告诉,阿蕾奇诺在得知这件事的时候,不免有些惊讶。

她一直以为他们三个关系最好,而且林尼更像是三人中遇到麻烦事倾向于独自承受、独自解决、不影响其他人的性格,所以这次菲米尼的选择让阿蕾奇诺在惊讶之余,也颇为欣慰。

家人之间应当真诚相待,但为了不危及家人而选择独自承担风险,也的确是合理的决策之一。

——虽然她绝对不会在壁炉之家公开宣扬这种观点。

后来林尼和琳妮特还是发现了菲米尼私自藏匿克雷薇亡魂的事,他们三个决定一起保守这个秘密,在阿蕾奇诺发现之前,把这个秘密顺利消灭。

阿蕾奇诺假装对此一无所知。

壁炉之家内部的分歧越来越大,阿蕾奇诺默默等待着,像一只耐心等待收网的蜘蛛。

第16章 客人

1

那位旅行者很会挑时机,偏偏在这个时候造访白淞镇,恰好遇到了搬去白淞镇的林尼他们。

全提瓦特大大小小的事件里,似乎都能看到旅行者的身影,不知道这些事是因为旅行者的到来才发生,还是因为旅行者能不自觉地感应到哪里有事件要发生。

不过,阿蕾奇诺的计划中恰好还缺少一个能够在家庭矛盾中充当缓冲剂的角色,让旅行者来担任这个角色,可谓是再合适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