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顶流从人设开始(526)
他原本只是顺口问了一句蔺渝用的香水,对于对方这种不着痕迹的讨好,对于细节的把控有些惊讶,但并不反感。
却没想到蔺渝在听到自己的这个问题之后,居然会这么认真地描述。
“你看过我出道的那个采访?”他问。
群峰原本也是演员出身,后来外形条件限制,转向了主持人赛道发展,居然开辟出了一条新的天地。
但是他本人依旧有个“演员梦”,所以对于一些外形好,但是演技稀烂又不努力的人很容易不假辞色,才会有相关的“脾气差”的传闻冒出来。
蔺渝描述的这个画面,是群峰出道不多久的一个采访里,描绘他最喜欢的一个幻想画面时的回答。
蔺渝笑着说:“看过,所以闻到这瓶香水,就立刻在脑海里浮现起那时候您描述的场面了。”
群峰低头看了看膝头的提词板,顿了顿,觉得有那么一瞬间,他和蔺渝好像交换了身份:
话题是被蔺渝的香水味道吸引过去的,他主动问了问题,蔺渝却给了自己一个特别的回答,反而像是对方的刻意引导,也或许是自己想得太多了。
上次采访的时候,他认真打量过蔺渝。
那时候蔺渝还只是个青涩的,初出茅庐的小艺人,容貌出众,自我管理意识很强,聪明但内敛,初具锋芒却处事面面周到,他当时想着,或许对方有能够走红的可能性,但也不敢担保。
现在时间过去其实并不久,再次坐在自己面前的男孩,也不过是二十一岁的年纪,还那么年轻,无论是粉丝数量还是话题度,亦或者作品,都翻了几番。
他正在圈子里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不卑不亢。
再这样下去,大概真的要印证粉丝拿出来为偶像“镀金”所用的那个过分夸张的词了——
天降紫微星。
群峰这么想着,忍不住笑了起来。
“好,蔺渝。那么我们话不多说,现在就开始正式进行采访吧。”
第166章 第 166 章
五月五日, 《七宗罪》电影上映当天,蔺渝转发了官方的微博。
“@BLUE组合蔺渝 V:
等等?导演!有什么是我作为主演都不能知道的?!@导演洪爽。”
这条微博既是为电影做宣传,也是真情实感地惊呼——因为他从始至终,从看剧本到与导演讲戏, 再到亲身演绎剧情, 自以为自己很清楚剧中所有的埋线和每个人格的背景和秘密, 最后却发现...
拍摄出来再一剪辑,他所以为的“以为”,有一部分和想象背道而驰。
洪爽对此表示, 只有瞒过了主演, 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瞒过大部分观众。
对方还特地在他的微博下评论:
“连演员都不知道的反转, 才是好反转。[龇牙笑]”
相关热搜早早安排上,瞬间拉满了大众好奇心与期待值。
*
“标题:《七宗罪:多重反转的惊艳不会过时,从剧情到演员》
作为一名对小众悬疑片情有独钟,被批过“固执己见”的导演, 洪爽的新作《七宗罪》自官宣以来就饱受争议。
不仅因为前一部作品《阴谋解码进行时》, “通篇悬疑层层剖开,只是抑郁症患者选择了绝望自尽”导致的口碑暴跌, 还因为其在新作中大胆启用只出演过一部电影中男配的流量明星蔺渝,甚至不惜以“国民妹妹”彭睿函为其做配。
众所周知, 洪爽的作品往往不随波逐流,不会刻意迎合大众口味,总是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而这样的导演在新片中开始启用流量明星时, 质疑声四起——人们不禁要问:这又是一次毫无例外的,艺术家最终对商业化投降的戏码吗?
不, 并不是。《七宗罪》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影片从开头就通过不同人格身份的转换,让观众意识到,这是一个人和他其他六个人格因各式各样的原因酿造“七宗罪”惨案的故事:当代表正义的一方,警察为调查分散的死亡案件出场的时候,大部分人大概都自认为已经摸清了这部影片的主题吧?——七重人格的恶人与警察斗智斗勇,最终被逮捕归案的故事。
甚至在最初观看预告片的时候,许多人就已经将其擅自归于“平庸”。
然而,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总能够因其独特的人物形象塑造,和多重反转的惊艳,超越预期:精心构建的剧情,和恰到好处的埋线与伏笔,这种对于细节的高度关注和对于剧情的严谨把控,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在想当然地猜测结局的过程中,依旧会保持高度的参与感,且因为微妙的违和感而产生的好奇心。
因此,当出乎意料的剧情一次又一次出现,且逻辑上能够自洽,它们就会成为好的,足够合理的反转。
另一方面,具有七重人格的主角“宋七”(影片中主角主人格),每一重人格的分裂,都始于难言之隐,每一次造成犯罪,都存在足够的动机,反而无法单一地将其定义为好人或坏人,从而增加剧情中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
当然,洪爽导演最擅长的,用音乐、摄影等手段对于紧张氛围的营造,和演员的精彩演绎一样至关重要。警察所代表的正义方所带来的,对于人性的多维性,社会的阴暗面,以及道德上的非黑即白,令人深思。
就像洪爽导演的电影《七宗罪》中演绎的反转反转再反转那样,这其实也是在演绎主演蔺渝的人生——
从选秀被质疑做票的“废物跳水咖”,到被证明清白,三栖开花,实现弯道超车的顶流预备役;从高考两次落榜被全网大肆嘲讽的“两次落榜生”,到高分考取着名影视学院的“智性恋天菜”:《七宗罪》不仅是一部成功的悬疑片,更让人意识到,在“流量为王”的时代,艺术与商业化的碰撞也能产生令人惊艳的观影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