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雅知县的粗鲁小妾(90)
此时说了出来,更加坚定了自己跃跃欲试的想法。
“我虽然不记事,可有功夫在身你不用担心。”
“我知道夫君在这里,我就不会怕。”
齐思远看她状态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心中自然也高兴,鼓励道:“好,我开着窗牖,就在楼上看着你。”
过午膳后,小雨停了下来。
阮娇娇拉着秀儿,出了客舍门口,步子从最初的小心翼翼到走得飞快。
齐思远不放心,把余朗留在客舍,自己则跟着阮娇娇和秀儿身后。
看到她这么快能适应融入这个喧闹的环境,心中激动,面露喜色。
阮娇娇摸了摸自己鼓鼓的荷包,兴奋对秀儿说道:“我今日要买很多东西。”
“娘亲喜欢戴玉,漫漫喜欢珠花,夫君喜欢笔墨,秀儿喜欢针线,文婶子喜欢嗑瓜子,张婶子……”
话没说完,又对秀儿交代道:“太多了,秀儿你得帮我记住。”
秀儿稳住心神,连连应好。
不是她不专心照顾身前的阮娇娇,而是身后还跟着齐思远,怎能让她不紧张。
齐思远一直跟着阮娇娇,直到她进了一家玉器铺子。
他也不进去,就在外面等着。
恰巧这时,余朗追了上来,“爷,宁掌柜来了,在客舍等你。”
第47章 第四十七章
齐思远看阮娇娇进了铺子与掌柜交谈融洽, 才放心回客舍。
宁松能这么快做决定,是齐思远始料未及的事。
此人刻板,不曾想短短一日, 他便做了决定。
一进客房,齐思远一脸笑意, 欠身施礼, “下官惭愧,让宁大人等久了。”
他广袖轻拂, 尽显儒雅风范, 不见一点骄纵之气。
让宁松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 心中对他的好感倍增。
“惭愧的是老夫, 有眼不识泰山, 昨日竟没认出, 是今生器重的齐大人。”
昨日齐思远走后, 宁松才向往日的老友打听起朝中的事。
才知朝中有齐思远这么一风光人物。
他被罢官后, 两耳不闻朝中的事, 一心用在生意上。
在生意上他也屡屡栽跟头, 他为人刻板的性子在朝堂上行不通, 在生意上就更没人买账。
这些年, 他换了无数个生意, 把他夫人嫁妆也赔了个底朝天。
后来又选择做茶商, 就是为了不费脑力, 不需与太多人打交道。
却不知, 背后竟有这样的干系。
“也白长了岁数, 还不如你一个后生能左右逢源。”
直到昨日, 他才明白,为何自己的货银一欠就是四五年, 还没人找他催账。
真是应了那句后生可畏呀。
“大人何必妄自菲薄,试问朝中有几人,能做得像大人这般公正无私。你离开朝堂七八年,皇上对你一直念念难忘。”
听到齐思远再次提到至仁帝李嘉颜,宁松眼中一亮,这才说出心中的担忧。
“老夫已经离开朝堂多年,在京城没有根基,若是再回朝堂,只怕会让皇上为难。”
宁松寒门出身,夫人也只是平常的商户人家。
往日他在朝中任职多年,因他刚正不阿,先皇才将他置于门下省。
目的也是和他儿子李嘉颜一样,为了制衡内阁那帮名门望族出身的阁老门。
谁知,宁松太过刻板,到最后竟然把矛头指向先皇最在意的三皇子。
尤其在先皇委婉提出废弃太子,另立三皇子为储君一事时。
宁松没有丝毫退让。
到最后先皇态度坚决,内阁那帮阁老都沉默下来不敢进言,只有他和孙御史一直维护李嘉颜。
两人双双被罢职。
听出了宁松的顾虑,齐思远一语中的说道:“不瞒宁大人,往日先皇还在世,今上监国时,就再三主张重用和提拔寒门,只是遭到内阁反对。”
“如今他更加坚定,为此朝堂正需要宁大人这样,廉洁奉公不畏权贵的人。”
宁松嘴唇微颤,眼中重燃希望,激动道:“你说圣上要重用我们寒门学子。”
“是,下官不敢诓骗大人,朝中群臣人人都知。今年的殿试不远了,到时大人可以看看皇上的决心。”
齐思远神色笃定,从容说道:“下官三月归京后,便为大人呈上官复原职的折子,皇上的圣旨最迟四月份便能送到。”
宁松沉默片刻,眼中渐渐重拾信心和斗志,“既然如此,宁某也不能让圣上失望,老夫愿意再回朝堂,效忠仁君。”
“望齐大人转告今上,老夫感激皇恩浩荡,日后必不会像从前那般死板,让今生难做。”
在官场上,商途上转了一圈,被生活搓磨得服服帖帖,也知道审时度势,顺势而为。
皇上还记得他这样的人,是他的福气,断不会像往日那般孤勇。
更何况他一回朝,自己两个儿子,也会紧跟其后加入科考,他也古板不起了。
这也是齐思远在这时,向李嘉颜提出让他回朝理由。
余朗吩咐店家,又备了些酒菜。
齐思远与宁松小酌之时,两人围绕着朝堂之事促膝长谈。
直到又下起了毛毛细雨,宁松才告辞离去。
回到客房,看阮娇娇还没回来,齐思远拿起油纸伞就出了客舍。
他一直找到方才阮娇娇进的那间玉器铺子也没看到人。
雨越下越大,加之阮娇娇又不辨南北,齐思远心中愈发焦急。
按照铺子掌柜指的方向一路找下去。
*
阮娇娇这厢买了不少东西,眼看雨势越下越大,两人也记不得方才来时的路。
只能找到路边一处茶摊躲雨。
她和秀儿两人都给心爱之人买了东西,心中的幸福和满足让她们一度忘记了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