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爱豆治愈所(551)+番外
“就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们,我招聘的所有推拿师里目前没有这样的存在,包括我自己也是,都不是全能型推拿师,大多都是精通某一项或者某几项然后去专门负责这一块的,”安思菲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点了点头,“你们应该都还没有真的去体验过我店里的推拿吧,所以你们也不知道预约是怎么预约的,我店里是根据你想做的项目供你选择推拿师的,我现在推出的上门推拿服务的预约模式也是这样的。”
“我之前说的私人推拿师的各种隐患里就包括这一点,既然都聘用私人推拿师了,那当然什么推拿项目都会想做吧,那么当他让一个会刮痧和拔罐但不会针灸的人非要去做针灸,出了事该怎么办呢?但做不到又会被解雇...”
整个会议室在这五分钟内就只有安思菲一个人的声音。
她笑了笑,“我已经说了这么多,如果你们依旧选择去进行我也不会再有什么异议,因为我刚刚说的退出不是在开玩笑或者说是在威胁你们,我确实是这么想的。”
负责人还是挽留道,“安小姐不必说得这么决绝,这件事情完全是有回转的余地的,您刚刚所说的那些事情确实是我们之前疏于考虑的部分,会把它纳入考虑后重新进行规划的,请再给我们一些时间。”
他又打情感牌道,“您当初开这家店的时候不是也抱着能让我们公司的艺人们能够更好地管理健康吗,如果离开的话,这一点当然也就无法再明确地掌握了不是吗。”
安思菲提了提嘴角露出假笑,“就算我再怎么努力,但贵公司依旧一点都不在意的话,我也只是在缝补一个会不断破裂的伤口而已。”
“我们当然是在意的,每一位艺人我们都有在紧密地关注,包括练习生们也是。”
真是什么话都说得出来啊...
看负责人从一开始的强硬和逼迫语气口吻变成现在这样低声下气的模样,安思菲却也并不感觉到有特别大的爽感,而是更清楚地认识到她真的不适合和这些资本家合作,因为能和资本家合作的也就只有同样也是资本家的人了。
第318章 开店第318天
回到车上后, 韩熙恩忍不住问道,“你不担心会被他们报复吗?”
“毕竟他们做这种事情也不少,估计会在你退出的时候先放出消息营造出是你的原因什么的, 占据话语权。”
“所以我刚刚说的是先留10%,然后再慢慢退出,而且股权的变化一般很少直接公开吧, ”安思菲把包扔到后排后系好了安全带,“而且就算他们那样做了我也有办法,反倒是他们没有那个觉悟想报复我的话, 估计他们就要自食其果了。”
韩熙恩闻言惊奇地看了看安思菲, “你有办法?”
“就直接在S/M附近开一家看看我们到底开得怎么样就好了,”安思菲笑着说道, “我始终相信真心能换真心。”
“哇,今天的店长格外摩西大(帅气), ”韩熙恩感叹道, “确实啊, 那就让他们看看到底是谁过河拆桥,还有顾客们会喜欢的到底是哪种服务好了。”
又开了两三场会议后, 安思菲的态度都始终没有回转地决定退股,于是在9月7号这天,在她抛售24%后,S/M很快就以1090万韩元(60万人民币)每1%的价格收购了她手里10%的股份, 剩下14%则是大多被原来的股东给收购,但也有新加入的股东, 最后24%的股份林林总总卖了有1600万人民币, 去掉交税的部分,大概能有1300万人民币进账, 不过因为收购的时间各不相同,所以还得等四五天左右才能全部入账。
安思菲倒还没有想好要怎么处理这笔钱,立马全花光当然是不可能的了,她也没有再去投资什么项目的想法,所以...要么去银行拿一部分存定期吃利息,然后留一部分给下个月的开新店做准备,剩下再拿一部分出来她想给大姑在云南那边再买一套房子,一方面是她一直住的是乡下,现在年纪大了,她们小辈都不在家的时候出点意外比较麻烦,给她在城里买一套房子至少医疗条件好很多,另一方面也就是感谢她的养育之恩了。
这么敲定之后,她就大致约了一个十月中旬的时间,准备等新店筹备得差不多就回zg一趟,把房子买了,然后顺便也把房产证之类的带上重新办理一下签证,这次应该申请永久居住权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哈我最近太忙了。”安思菲坐上主驾驶座后把手机挂到了一旁的支架上。
“是啊,这么晚了还在外面,”崔胜徹说完,又默默抱怨道,“这样看不到你的脸了。”
“车里很黑,本来也看不见什么啦,”虽然这么说,安思菲还是试了一下能不能把支架转过来一点,让手机对着她的脸,“这个支架好像固定住了...”
“那就听听你的声音吧,正好也怕你开车开着看我一眼然后...”崔胜徹怕自己乌鸦嘴,没把后面的话说出来,“快点回家吧。”
安思菲看了眼时间,其实也才晚上九点多,看他这么催促真是忍不住想起小时候在外面玩到七八点就开始喊回家的大姑,她忍不住笑了笑,“好吧,本来因为没吃饭想在外面随便吃点的,既然你这么说我就会去随便自己煮点吃吃吧。”
“现在还没吃饭吗?”崔胜徹惊讶道,“面包什么的没有先准备一点吗?”
“不是很喜欢吃面包。”
“但是空腹伤胃嘛,以后你看工作很忙就自己提前准备一点吃的,饼干,零食什么的。”
作为曾经的健康推广大使竟然现在也被人唠叨着健康的事情,但安思菲意外地很享受这种念叨,“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