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闲散宗室八卦日常(271)

作者: 明照万里 阅读记录

沈子讯点头,所以他一边认怂,一边把人往这儿引,他知道校场有人在。

沈子讯捏着衣角再三解释,他真不是故意的,就想着校场有人,看在外人的份上,没准他弟弟能顾忌三分。

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在旁人看来,你在求富贵,但是我明白,你在求生。跟求富贵比起来,求生更能让我理解。”

沈子讯听到轻轻的求生二字,竟是再也忍耐不住泪水,哭的更加伤心。

原来茫茫天地中,有人能够直面他的内心,理解他的苦衷,谅解他的处境是这种感觉!明明只是简单的两个字,尽诉内心的酸楚和多年的委屈。

第151章 第一百五一章

人悲伤起来, 眼泪止都止不住,就像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淅淅沥沥下着小雨, 顺着土地到处流淌。

“你, 你别哭啊。”沈知澜手忙脚乱的递手帕, 他的本意不是要惹人伤心, 只是想把这事点出来而已,现在对方哭的伤心,他只能默默守着。

沈子讯一边抽噎一边解释着,“我,我本不是有心的.....”

要说他完全没私心, 那肯定是假的, 可要说有坏心,那就是冤枉了。沈子讯在王府的日子不好过, 现在总算有机会能够脱离王府的环境, 他求之不得。只是他脱离了环境,对方却不愿意轻巧松手, 暗地里找过好几次麻烦。他想摆脱这种麻烦,只能在新的环境里找到可靠的朋友,后面发生的事情, 就不是他能预测的。

沈知澜当然也明白,这事也不是他能预测的,所以也没生气。

只是沈子讯翻来覆去想着, 总觉得自己搭了顺风车占了便宜,他擦干泪痕整理衣衫, 像是下定了决心,郑重行礼, “往日之事不可追,来日尚可改。以后但凡有什么吩咐,尽管开口,莫敢不从。”

沈知澜扶了两把才把人扶起来,“那好,我现在就吩咐你,平安长到十八岁再说。”

沈子讯一怔。

“你瞧,现在的你能做什么?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能派上什么用场?倒不如把心放到肚子里,先好好长到十八再说。”沈知澜本来想板着脸,现在忍不住笑场,“到时可别嫌弃我要求高啊。”

他说的轻松,沈子讯显然当了真,认真点头,“好,我一定做到。”

他得到的禄米跟安郡王府的月例比根本不值一提,甚至连世孙的一件玩具都买不到,但是虎皮够大,扯的旗也够大,至少他爷爷安郡王实打实的看进了眼里,对他的态度和蔼许多。

他确实要快快长大,长大之后才能顺利成章的搬出来,能当个堂堂正正的人。

*

沈子讯收拾妥当先离开,沈知澜继续练箭,现在天色好,正好趁着傍晚时分多练练。

“呀,真是感动。”一道声音慢慢飘了出来,“好一出感天动地的悲喜剧。”

沈知澜不用见到人就知道是谁,大概太熟悉了就有这样的益处,彼此太过熟悉,就算远远看到一个背影,他也晓得那是沈葵。

沈葵优哉游哉的从墙角晃悠出来,一边闲闲的鼓掌。

“你都看到了?”

“看到一半。”沈葵道,“我还担心你被蒙蔽过去。”呃,虽然他也是过了段日子才反应过来的。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他的困难是实打实的,再说了,我们也没吃亏么。”

“还没吃亏啊?要成什么样才算是吃亏呢?”沈葵故意夸大。

“他也帮我们出了不少主意么,比如当初假装成干货铺老板,这才引出下文。”沈知澜摇摇头,见沈葵有些不爽,又补充说,“投胎这种事吧,谁也不想的。葵哥儿,但凡能选,谁不想家庭和睦,家境富裕,兄友弟恭呢?只是投胎前又不能长眼,遇到差的情况,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了。”沈知澜望着面前的投胎小能手,哑然失笑,估计他是很难理解这种情况的,

沈葵生来就是王府的嫡长,茂王亦是温厚长辈,不会干出苛待的事来。

不料沈葵叹口气说,“爷爷也有偏心的时候,十一叔是他的幼子,从前最疼爱十一叔,直到我出生才好些。”他成了最幼那个,这才渐渐转移了爷爷的关爱。

沈知澜还没听过这样的传闻,忍不住叹到,“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人生在世,哪儿能没有烦恼呢?

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沈子讯心里有愧,变着法的献殷勤,沈葵表面上不置可否,其实心里早就把这事放过去了。

而突遭横祸的沈齐,也受到同僚们的各种慰问,得了好一段清闲。

沈齐就一直觉得自家孩子经此一役,好像凭空多添了几分稳重,从前也挺稳重的,但没有现在这种沉甸甸的感觉,他本来想让孩子自己慢慢消化,可过了十来天,孩子看起来还是郁郁,他终于忍不住,找了个机会想跟孩子聊聊。

沈知澜面对沈齐的质问,只是笑笑,“没事的爹,我就是,就是有些后怕,过些日子就好了。”

何止孩子害怕,沈齐自个都后怕,后脖颈总是凉凉的。说实在的,他是有些庆幸的。

这种情绪即使有人纾解,也全靠正主自我消化,外人能起到的作用有限,沈齐轻轻拍着孩子的肩膀,“我明白,但是澜哥儿你也要记着,我们是家人,一直都在你身边。”

沈知澜故意笑的特别明显,以应对父亲的关心,只是沈齐提起此事,让他翻涌的心事又重新回到脑海里。晚饭后,万籁俱静,油灯一盏一盏的熄灭,沈知澜推开房门,悄悄爬到屋顶上,注视万家灯火。

现在的城市有宵禁,油灯能够提供的光亮有限,除了少数人家,多数到点就睡了,顶多在大门口挂上一盏纸糊灯笼,微微摇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