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散宗室八卦日常(91)
王凝香亲手把孩子扶起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在给我自己积德呢,谢可以,别谢的这么隆重,否则我以后都不敢来了。”
管事笑了笑,面上不说,却把恩情记在心里,愿意来育婴堂的人很多,但像王夫人这样坚持来的,很少,善意应该被感谢。
王凝香见着育婴堂的库房也被压塌了,索性提议回家带一些食物来,供他们临时充饥用,管事再次千恩万谢。
杜珍娘见育婴堂虽然一片废墟,但没有人员伤亡,这才安心回家。
沈潭带着弟妹住在这边,一起开火煮饭,不管是为了安全,也是为了互相有个照应。
沈知澜正在蒸馒头,这时候馒头顶饿还方便,凉的也能吃。杜珍娘晃了一圈没找到沈齐,疑惑问:“人还没回来?”
“好像是衙门通知要人,爹拿了一点吃的又走了。”杜珍娘在沈知澜的侧面坐下,“发愁什么吶?”
“我只是想,京城里都是这般光景,不知道城外是什么模样,其余的地方又是怎么样儿啊?”
京城遭了灾,哪怕是为了颜面,也会尽快安抚灾民,收拾残局,那其余的地方呢?岂不是全靠当时地方官的良心?没良心的,就是糊弄了事,受苦的还是小老百姓。
难,太难了。
杜珍娘被他说的沉默了,他们都同样的无能为力,只能看着。
沈知澜正想着,听到沈齐的脚步声,连忙站起来喊爹。
沈齐灰头土脸,抱着茶壶就是狠狠一灌,灌完了一壶才说,“痛快!忙活大半天,水都没混上一口。”
“外面怎么了爹?”沈知澜搬上凳子,沈齐稍稍喘口气。
“事情很大。”沈齐挠头,“我本以为这次下雪,只有少部分的人受灾,辛苦几日也就过去了,没想到早朝时,官员禀告京城加上郊外,大概有十分之一的民居出现倒塌和损坏,损失惨重,死了七八个人,伤了二百多个,医馆里全是等待救治的伤者,流离失所的更是不计其数。”
“皇上听到这个数据大发雷霆,又命令户部尚书大人赶紧组织人手救治和援助,先把这些灾民安顿好。”沈齐一口气说完,
“户部的文书人手不够,还要从各部抽调一些过去帮忙,我就被抽中了。”
说道这里沈齐又庆幸,“幸好我从文昌兄弟那儿学到一手,算算账本理理账目,问题不大。”
“那爹回家是要拿什么东西么?”
“要,带几件厚衣服过去,最忙的几天我可能要住在衙门里,没时间回来了。”沈齐一气说完,然后回去收拾包袱,直接背到衙门去了。
这架势确实很严重,都要住在衙门。沈知澜眼巴巴看着亲爹去忙活,自己却一点忙都帮不上。
这时候好希望自己能够快点长大,说话能管用啊!沈知澜想来想去还是心有不甘,就让沈潭带着他一起去街道上看看能不能想到什么。
街面上,没了往日的繁华,行人匆匆而过,裹紧了棉袄一秒都不耽误。而卖米粮卖食物的门脸挤满了人,都想要抢到米粮,抢米的人都排队到屋檐下了。
还有抢其他东西的,不一而足。
沈潭看着人人都是一副慌里慌张的模样,长长叹气。
他们两又转到另外一条小巷子,内里的百姓不少都在院子或者街角,随便用石头砖块垒了一个简易灶,勉强烧火做饭。
“怎么都在这里做饭呢?”沈知澜不解。
沈潭观察后发现,原来是大多数人家的厨房都是后来搭建改造的,没用结实的砖木,就在角落里随便搭的,结果一遇到大雪就现了原型,第一个倒塌,有些锅都砸坏了,只能用瓦罐做饭。
沈知澜盯着简易灶台,看着火苗舔舐瓦罐,总觉得脑海中闪过什么东西,但仔细思考时,又觉得灵感比流水还钻的快。
他倒回去又在巷子里来回走了两遍,试图补充到一丝的灵感,却始终一无所获。
沈潭见他陷入沉思也没打断他,牵着他一路慢慢走着,一路走到家门口,沈知澜突然惊呼,“我想到了!”
我终于想到了!
蜂窝煤,是最适合目前情况的蜂窝煤!不仅能够做饭,还能就地取暖,如果套上一层瓦罐,是目前最适合的工具!最重要的是,能省下一半的炭,惠而不费。
一旦想起来,沈知澜就控制不住的兴奋,肯定能够给灾民提供帮助的。但是问题又来了,他应该去找谁把这个主意实现出来呢?
沈知澜几乎是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宗令!
宗令是宗室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了,他也是沈知澜能够接触到的位置最高的人,如果由宗令上达天听,再合适不过。 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他倒也想过可以试着去找皇上,可惜现在他是皇上,不是沈大先生,根本找不到人。
主意既定,他立刻假装进书房,实际从系统里找到蜂窝煤的原料和配比,赶着去找宗令大人。
宗令府邸还是有许多人等着递帖子,但管家瞧着是他,便主动把人请了进去,让他现在花厅等。
惹的剩下的人怒目而视,纷纷猜测这孩子到底是什么来头,竟然能够登堂入室?
沈知澜也顾不上这么多,能办好事情才是最要紧,他等了一刻钟,宗令并没有出现,反而是沈岩出现了。
沈岩眼下挂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精力不济还要保持浅笑,“澜哥儿有事么?莫不是遇到什么难处?且先告诉我,等我忙过这阵就替你解决。”
“我来,是想替叔父解决难处。”沈知澜恭敬行礼,然后把手中配方递了出去,“叔父,这是一种能取暖能做饭的物件,最适合现在受灾的百姓使用,而且还省炭省事,能给朝廷节约下好大一笔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