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大户的主母日常(13)
等进了门,新娘就要跟着新郎走了。
沈绮听着外边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说话声、唢吶声,比这些声音更大的,是自已的心跳声。
砰的一声,门被人群挤开了,人声也跟着鼎沸起来。
“新郎官来咯!”
“这边这边,慢点挤!”
“新娘子在哪呢?”
看热闹的人多,谢家一起来的年轻人怕挤不进去,拼命往外扔大把大把的铜钱。
眼看黄澄澄的新铜钱撒得满院子都是,众位邻居都去抢铜钱了,倒被新郎官寻着时机,长腿一迈,跨过人群,顺利进了房门。
跟着新郎一起挤进来的,还有薛媒婆。
许是场面见多了有经验,她倒比新郎官动作还快。
三步做两步走到窗前,一把将大红缎子扎的绣球塞进沈绮怀里,又把另一边交到大步走来的谢聿铎手上,随即向人群大声宣布——
“吉时已到,新娘子启程了!”
等拜辞了沈家父母,薛媒婆扶着新娘子上了花轿,谢聿铎又骑上白马,迎亲队伍又吹吹打打起来,在人群中缓缓走出街去。
看着女儿穿着大红嫁衣,进了大红花轿,转眼间就离了家门,张氏哭得眼泪模糊。
沈父瞧着妻子泪如雨下的样子,轻拍着她的肩膀安慰。
“没两天又回来了,怕怎的……瞧着女婿出门时一路护着小月儿的样子,是个好归宿……”
话虽这样说,他的眼中也酸酸的。
等到花轿没了影子,老两口才恋恋不舍的回了家。
薛媒婆果真是有经验,一路上迎亲队伍吹吹打打,且行且乐,正好赶在正午前一刻到了谢家大门。
第 9 章 拜天地入洞房
平山县的银狮街今日格外热闹,人来人往,喧闹声此起彼伏。
“快看快看!谢家那新娘子,哎哟喂,终于来了!”
“这几年都没见着他家二郎,这么一瞧,比他家老大长得好些!”
另一个人踮起了脚,笑着去看骑着高头大马的新郎官儿。
“哟,这开生药铺的谢家,整的好大的排场啊,铺的半条街全是红毯!”
“啧啧,听说新娘子长得跟天仙似的,可不得这么排场吗?待会儿好好一睹芳容!”
众人纷纷点头附和,眼中满是期待。
沈绮牢记母亲嫂嫂的叮嘱,一路上不乱动、不乱看,盖头也不曾掀起来。
等在震耳欲聋、漫天飞舞的炮竹中下了花轿,她就牢牢扶住薛媒婆的手,紧紧扯住红绸。
让走便走,让停便停,让弯腰便弯腰,让低头就低头。
一路上,薛媒婆都会轻声提醒各种繁琐的规矩,而手中红绸的另一端,也始终被那人牢牢地牵着。
在这鞭炮轰鸣、人声鼎沸的喧嚣之中,她倒觉得安心了,两人之间那份紧密相连的牵绊,让她感受到了莫名的踏实和安宁。
"一拜天地!"随着礼官高亢的声音响起,新郎新娘转身行礼。
"二拜高堂!"
"夫妻对拜!"
"送入洞房......"
然而,礼官的话尚未说完,喧闹的人群已经迫不及待地簇拥着新人们向内院走去。
沈绮只觉得周围突然涌来许多人,嬉笑着、欢闹着,起哄声、欢笑声、祝福声交织在一起,将这场婚礼的喜悦氛围推向高潮。
不知是谁推了一把,薛媒婆被人挤散了,她的左手边猛得空了。
什么也瞧不见,只有心也跟着咕咚了一下。
她感觉左边马上又有别的人挤过来,但显然不是薛媒婆。
虽然还在跟着喧嚷的人群往前走,沈绮却一下子慌了神,又不敢掀开盖头,一下子茫然无措起来。
这茫然就持续了一秒,很快旁边就有人拨开众人,紧挨着她的身子,沈绮还没来得及惊慌,马上觉得天旋地转,身子一下子轻飘飘的。
原来是那人在人群中抱起了自已,还好红盖头够大,没有一下子被掀翻起来。
沈绮只松了半口气,一下子又紧张起来,这人腰腹硬实,胳膊有力,步履沉稳,显然是个高大的男子。
这这这……
等沈绮摸到那人胸前的锦布红帛,才悄悄把紧着的那口气松了出来。
周围闹声哄然,像是炸开了油锅!
“哟呵,新郎官好一把子力气啊!”
众人的起哄声又起来了。
“哈哈,聿铎这就抱起新娘了,真是会心疼人啊,哈哈!”
“二郎,慢些,慢些!”声音渐远。
一路上,沈绮紧紧揪住新郎肩头的红帛,生怕自已掉下来,幸好他大步流星地左拐右拐,步子却始终很稳。
沈绮不知道自已走了多久,直到他上了几步台阶,随即踢开一处房门,又走了几步,才稳稳地把她放下了。
身子重新稳了下来,只觉得屁股下边坐感柔软。
沈绮想,想来是新房中的床榻。
看热闹的众人还没来得及跟上,此刻屋里只有他们两人,外边还偶然传来几声炮竹响。
沈绮刚坐稳,就感觉那人就矮下了身子,和她的高度并排,双手伸到了她的盖头上。
沈绮一直记着娘亲的叮嘱,在心中大喊。
别,这时候还不能掀盖头!
只是还没来得及出声,只感觉他的手飞快掠向一边,又立刻放下了。
原来是要帮她把歪掉的盖头摆放整齐。
“累吗?”
声音低沉却清朗,很是好听。
沈绮只能透过盖头看到那人的脚,脚上是簇新的锦绣暗纹红靴。
“还,还好。”
她坐在花轿上半日没出声,至今也没喝水,只觉得自已声音怯生生的,连自已都觉得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