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大户的主母日常(182)
仗着沈绮不敢捶他,他很是心满意足。
……
小五和小绫齐心协力,不负众望,夜以继日,苦心筹谋,终于收齐了最后一笔军饷。
把银子交给朝廷的那一日,沈绮忽然有些犯恶心。
谢聿铎略一打量,马上叫人请大夫。
她又有身孕了。
谢聿铎猜得不错,大喜过望,仰天长笑,又抱着她转了好几圈儿。
虽然早就病愈如初,沈绮还是很担心他的身体,叫他快放下自已。×
“瞧你,明明儿女双全的人了,倒比第一次知道当爹,还要高兴些。”
“哈哈,原本只剩半条命的人,又造出来一条小命,可不高兴吗?月儿,咱们这回做的,可不是赔本的买卖了!”
因为有孕,沈绮只坚持了几个月的素食,至此结束。
这孩儿自从被大夫诊出来,谢聿铎就有断言。
“一定是个女儿。”
沈绮抚腰一笑。
“呵,二爷,你会把脉啊?”
“不会。可我总觉得,这孩儿这般得我的心,一定会是女儿。”
正站在爹娘身边的谢淮朗,也听见这话。
“开心!我要有妹妹啦!欸?不是……这话的意思是……好像是说……爹爹!!!”
第155章 承恩辞京(结局一)
十月怀胎,沈绮孕满临盆,谢聿铎猜得不错,果真是个女儿。
小女儿满月的第二天,正赶上收复国土的北疆将土班师回京。
谢聿铎抱着刚满月的小女儿,陪着刚出月子的沈绮,边上站着谢怀明、谢淮朗,一起站在自家大门口,看着满街的将土,欢天喜地,摇旗吶喊。
从青云街上路过的将土们,见这家大门阔朗,一家人有说有笑,亲亲热热,门口又挂着新添孩儿的红彩,多少有些羡慕这家人的富贵福气。
听见路过人的议论声,谢聿铎和沈绮对视一眼,含笑不语。
谢聿铎曾千里北上,亲赴边关,知道这些摇旗吶喊的将土们,为了班师回朝,付出了多少血泪。
他们是英雄,人人都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这个长身玉立,怀抱孩儿的陌生男人,为了他们能班师回朝,付出了多少血泪。
他也是英雄。
……
好在,因着收复北疆而再封殊荣、配享太庙的周廷恩,还没忘了他是个英雄。
因功高伤重,老宰相上表请书,特许谢聿铎以商入官,授以正二品官职,主理户部诸事。
其实,以谢聿铎在北疆之战中的功绩和能力而言,别说正二品的官职,就是跟那老狐貍要个正一品的位子坐坐,也没人敢说什么。
只不过,他不做。
二品不做,一品都不做。
“呵,老狐貍,让我给他们白累三年还不够,还想让我白累一辈子!”
他不喜欢劳什子君恩臣义,以身报国,什么什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喜欢赚银子,还更喜欢陪着沈绮和孩儿们逍遥玩乐,把这些年忙乱离家的缺憾,一点点儿都补回来。
更何况,以他的身家,实在没必要再做任何自已不喜欢的事情了。
于是,当今圣上破例赐职,谢聿铎固辞不受,只挂了个二等安北公的虚衔,以承圣恩。
此后,谢聿铎陆续收拢产业,外放支线,让利于民,隐身于市,好不至于再次树大招风,也给自已留出了更多的闲散时间。
沈绮可没有他那般清闲。
她要养育儿女们长大成人,关照玉镜一家人安居生娃,庆祝兄弟们中举授官,旁观小绫和小五恩爱吵嘴,偶尔带着孩子们去文家,和孟清徽的孩子们消遣厮混……
还有,她还要陪着自家夫君恩爱长久,白头偕老。
就这样,一家人在京城住了好些年逍遥日子。
等到小女儿能坐稳马背的时候,谢聿铎上书奏报,以病辞京,带着妻子孩儿,远游江海。
多年后,江南。
一个赶着牛车的老大爷,又看见那个五六岁的小丫头,满身是泥,背着小小的背篓在路边走,他像往常一样,叫住了她。
“丫头,还顺路带你一程?”
“好哇!”
等小丫头上了车,他忍不住开了口。
“你爹娘天天忙活什么呢,家里还有别人吗?怎么都没人带你啊?”
小丫头用小泥手撑着脑袋,想了想,实话实说。
“我爹爹天天进山采药,娘亲就在家给别人家孩子做衣服。我还有个一个姐姐,一个哥哥,可是俩人都不在家,被爹娘送去亲戚家了。”
老大爷听见,就知道她家里穷苦,又瞧见她满眼童真,忍不住心生怜悯。
这段路不远,等她到了地方下车的时候,老人家递给她两个果子。
“来,山上采的,甜!你拿着吃吧……可怜的娃啊……”
谢怀朦接了果子,甜甜一笑,谢了老人家,蹦蹦跳跳地走了。
刚转过弯,谢聿铎就从树上一跃而下。
“朦儿,今儿怎么走了这么久?我在树上瞧了你半天,要不然搭了别人家的车,我还要等你好一会儿。”
“哼,爹爹只说输了不准乘马,又没说不准搭车!”
她举起小背篓的药材给爹爹看。
“爹爹,下次我一定比你找得快!”
谢聿铎呵呵一笑,接了她的小背篓,把浑身是泥的女儿抱上马背,父女俩慢慢悠悠,往家里走去。
庭院树荫下,沈绮又做好一件小小的锦衣,细细翻看,迭放整齐,放在锦箱里,等下次有伙计回京的时候,带去给玉镜新添的孩儿穿。
她见谢聿铎拎着泥猴儿一样的女儿回来,又吩咐下人好生洗洗脏马,忍不住柳眉微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