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大户的主母日常(43)
“听说,前几日又相看了一个,是个杀猪的,快三十岁了。那小四不同意,她爹打得她浑身没块好皮,不吃不喝好几天了,父母怕她饿死,反倒嫁不了人,也就同意了再看看别家。你嫂嫂不忍心,过去对她娘说,还让她来咱们家帮工,涨些工钱也行,她娘一口回绝了。”
嫂嫂乔氏跟着说:“她娘说话气人。说什么,一个月一个月地挣银子,挣得少,又慢,不如把四儿嫁出去,一次送来的礼金,就能让全家吃一年半载的。”
说着,两人连连叹气。
沈绮听了,也是生气,好歹知道四儿还没被嫁出去,就先松了一口气。
吃过午饭,沈绮出了门,走到隔了三四道街的巷子里,直到镇子最边上的院子处,方才停了脚。
一面破烂的柴门,里边传来孩子们叽里呱啦的吵闹声。
只听声音就知道,这就是秦四儿的家。
沈绮敲了门,根本没人应,就自顾自推开了半扇门。
院子里,四儿穿着一身破破烂烂的衣服,正在给一个比她小的妹妹梳头发,那妹妹穿得也好不到哪儿去。
她娘骂骂咧咧,正在煮菜叶,一边生火,一边破口大骂。
骂刚生的老幺儿没福气,一生下来就没气了,骂家里一群男男女女的小孩子,整日闹腾不省心,又骂无能的丈夫不回家,成天在外边醉酒,又不干活。
主要骂四儿。
骂她不听话,上头的两个姐姐都乖乖嫁人了,一个哥哥也早早卖给人家做工。姐姐们当年送的礼金,能养活一家人一年了,偏她不愿意,天天在家吃白饭。
四儿没说话,仰着头,努力跟妹妹那一头乱蓬蓬的头发作斗争。
已经深秋了,身上的衣服明显短了,露出的胳膊上有几道青色的伤痕,脸上倒是还干净些。
想来,是预备给相看的男人看看容貌,特意没打脸皮。
“你要是再说个不字,明儿我就把你十一岁的妹妹给嫁出去,好歹,也要养活一家人!谁像你,这么不听话……”
沈绮实在不想再听下去,忙开口出声:“婶子在家吗?”
四儿她娘看见沈绮,像是大白天见到了凤凰,忙扔下手里菜叶子,赶着叫“沈大姑娘”,给她找地方坐。
可怜,家里连一个完整的椅子都没有,找了半天,把自已原本坐着的一个木头墩子让给沈绮,自已找了一块砖坐。
又拿了一个碗,忙着去倒水,被沈绮忙止住了。
四儿她娘脸上笑嘻嘻,问沈绮是不是给自已闺女说亲呢?
见到沈绮,四儿的脸明显亮了一下,听了这话,又黯淡下来。
“若是城里有人愿意要,不管是当什么妻,什么妾,当个外边养的也行啊!县城啊,钱多,房子大,要是能嫁过去啊,她就有享不完的福气啊……”
“倒不是说亲。有户人家,想买个丫鬟,帮着家里做饭扫地。”
沈绮说完,转头去问四儿,“你愿意吗?”
“我愿意!”
秦四儿说得斩钉截铁,眼睛又放出光来。
一听是当丫鬟,四儿她娘不愿意了,撇撇嘴。
“当丫鬟啊,还不如嫁人呢!都是干一样的活,嫁了人,还能马上落一大笔礼金,就像大姑娘你一样……”
沈绮打断了她的话。
“婶子,我的礼金,父母都买了嫁妆当陪嫁了。”
四儿她娘虽然没说话,脸上的表情却还不信,也不好再争辩什么。
“要是当丫鬟,那我们可不去。前几日,老鸦村的王家老二来相看过,她爹都跟人家说好了,说要给八两银子的礼金呢!我看着,那个王老二就挺好……”
“我给十两。”
听到这话儿,四儿她娘眼睛一亮,“真的?”
这年头,一个绝好的丫头,也才六七两银子。
十两银子,在白河镇这地方,都能买上半间临街的新房子了。
第34章 改名为小绫
“当真,十两银子。”
沈绮顿了一顿,看了看小四尖瘦的小脸儿。
“只不过,要买丫鬟的那家人说了,这是一次买断。也就是说,到了他家,就是他家的人了,以后呢,再也不发月钱,也不能回家嫁人。以后的出路,全听他们家的安排。你若愿意,我就不去别人家再问了。”
沈绮不动声色,语气没什么起伏,就跟在街上买豆腐一样。
她知道,但凡这时候露出一星半点自已很想要四儿的样子,她娘马上就能坐地起价。
“愿意!愿意!”
十两银子,她有什么不愿意的?
嫁给人家,也就一笔礼金,卖给沈绮,也是一刀两断的买卖。
十两银子,够这一大家子老老小小吃上两三年的稀饭。
“既如此,我给你写张单子,交割清楚,一会儿我就带她走。”
“啊,沈大姑娘,啊不,沈大奶奶哟!您还写什么单子啊,只要给钱,人你带走就行,我们家不要这劳什子,也没人认识字。”
沈绮来的时候就带着纸笔,坚持要写。
不一会儿,写好文书,按了手印,人钱两清。
沈绮问四儿:“有什么要带的东西吗?”
她娘立刻警觉起来,生怕四儿带走家里那几件旧衣服,还要留着给满院子的孩子们穿呢。
四儿摇摇头,只说自已要空着手走,什么都不拿。
沈绮带着四儿出了门,刚走几步,就听见她娘追出来的脚步声。
沈绮回头,以为她娘有话要对四儿说。
没想到她娘绕过两人,脚步没停,一溜烟儿地跑远了。
“姐姐,别看了。她是去给她男人报喜去了,估计两人还要打些酒,痛痛快快喝上一场,庆祝终于把我卖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