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大户的主母日常(77)
白河镇挨着洛河,河的那边是南山,南山上有座普善寺。
儿时每逢过年,沈绮总是跟着爹娘、哥哥爬山烧香。
大哥只管在前边走,娘总是走在最后边,边走边挖山间的野菜。
沈绮呢,她总在爹爹的背上。后来,自已长大了,又有了弟弟沈纪,她就牵着娘的手。
等上了山,娘自已去烧香拜佛,爹就在寺庙边上的小摊子上转悠,打听物价行情。
孩子们呢,早就跑得没影了。
一会儿去看供桌上的贡品,一会儿去看和尚的大袍子,大哥还喜欢用火炉里没燃尽的香灰引火,一个接一个点炮仗。
沈绮就在旁边看着,紧张地捂耳朵。
直到娘拜完了佛,烧好了香,许下了一整年的心愿,一家人再碰个头,坐在一起,晒着太阳,吃从家里带来尚有余温的白面烙饼、红皮鸡蛋。
在山上吃过了饭,一家人再慢慢下山回家。
小时候,沈绮总不记得下山的路,刚走到一半儿,就在爹爹的背上睡着了。
当然,也有不能跟着爹娘一起去玩的地方。
春天的时候,河里涨了水,大哥会偷偷带着她去河里捉鱼,捞水草。
刚开春的水真凉,又急。
小小的沈绮挽着裤腿,拉着哥哥的手,只敢在岸边水浅的地方走来走去。
十几岁的大哥却嫌浅处鱼少,往深水里扎了一个猛子,正好被撑船的艄公瞧见了,不仅把两个人骂上一顿,赶了回家,还一直跟到自家铺子里,找到爹爹告状。
每次被人告了状,大哥准是挨打的那个。
沈绮就在旁边,瞧着大哥被爹爹打得直哎呦,就在一边捂着眼睛哭,哭得声音比哥哥挨打声还大。
爹爹见她哭得快喘不上来气了,也就不打了。
等下次大哥再怂恿她去的时候,沈绮还会跟着去,却只敢在岸上等他。
若是大哥往深处的方向走上一两步,她就在岸上大喊,急着直跳脚,死活也要让哥哥回来。
那前不久才告了俩人状的撑船艄公见了,总会夸她。
“好个小月儿,好姑娘!”
马上又接上一句。
“日后谁能娶了你啊,真是有福!”
……
想到这儿,沈绮口中说着给孙氏解闷的趣事,脑子却不由自主地飘走了。
一晃多年,她长大成人,嫁人成家。
那,娶了自已的谢聿铎,算有福的吗?
沈绮心中自嘲,他出身县中大户,生得这样的好模样,又有这么个好性格,大概,无论他娶了谁,都是那姑娘的福气。
似乎是,与自已没多大相干。
……
西厢房里,玉锦偶然抬头,瞧见对面东厢房破天荒地开了窗子,很是惊诧。
她在窗户边盯了好一会儿,悄悄就溜到正堂,找她娘去了。
第64章 真是鬼迷了心窍
西院正堂炕榻上,冯氏在歪着嗑瓜子,眼睛瞧着桌上的油灯出神,不知道在想什么。
玉锦掀了帘子进来。
“娘,我爹呢?”
冯氏听见女儿进来,回了神,嘴里吐出一片瓜子皮。
“不知道,说是出去找人谈事。哼,他能谈个屁,八成又去喝酒了。”
玉锦快满十七了,随了冯氏的样貌,身量不如大姐姐玉钟高挑,好在面皮白净,身姿丰满,又正值青春年少,很有几分颜色。
她上了炕榻,也从干果碟子里抓了一把瓜子,盘腿在冯氏对面坐下。
“娘,我看见东院来人了,去了东屋,好一会儿没出来。”
“东院?谁来了?”
“还能有谁?就那个,那个破落户家的闺女呗。”
“你啊,现在可别说人家是破落户了。人家啊,现在是当家做主的奶奶!她一个人管着买衣、买菜、养人、养马、养丫鬟老妈子,这还不得大把的银子从手里过!哎呦呦,你心里算算,能落下多少油水呢!
玉锦学着她的样子,翻个白眼,阴阳怪气,嗤之以鼻。
“她一个年轻媳妇,能当几天家啊?你是她的长辈,咱们后院里,就你能压住她。娘,你近日怎么这么懒了?早点拿出以前的款儿来,这个家,不还是得你来当。”
二婶扔下瓜子皮,叹了一口气。
“你娘我啊,现在实在是,没有这个心劲了。唉,跟你说你也不懂。眼看着,你那个大侄子都五个月了,偏生又没了。我悄悄问了大夫,人家说啊,那孙家的以后不能生了。愁得我哟,夜里都哭醒了几次!”
二婶哀叹良久,又想起自已那不争气的儿子来。
“你那好哥哥,我都不想说他。自从知道孙家的生不了孩子,我几次三番悄悄跟他说,早点休妻,今年就再娶一个,挑个好的!我可知道,无子,这是七出呢!
要不,就纳个小姨娘,找个年轻的,美貌的,随他挑,这还不成吗?嘿,你猜怎么着,我一说,他就急,跟我大呼小叫的,说我要生生逼死他媳妇。啧啧,瞧你这糊涂哥哥,亲娘的好心,也当成驴肝肺哟!”
玉锦嗑着瓜子,哼哼两声,只在鼻子眼出气。
“估计那孙家的主意,肯定不会叫哥哥纳姨娘。不过也难怪,娘,你不也不喜欢云姨娘嘛!”
提起这茬,二婶一下就直起了身子,瞧瞧左右没人,随手从身边拿起个痒痒挠,隔着炕桌,敲了女儿的脑袋。
“哎呦,疼死了!”
“呸!死丫头,你懂什么?当年,我肠子里先后养出来了你们两个讨命鬼,哪里对不住你爹那个窝囊废?再说,你哥哥,他可是谢家的长孙,比东院的老二还大呢!孙家的那病秧子,和我能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