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欢(199)
脸上冰霜如遇到暖流,一点点融化绽放……
他居然笑了。
不是以前的仰头大笑,更不是讽刺冷笑。
笑得很轻,很慢,又很冷!
他什么都知道了,什么都明白了!
“原来是叫江无眠啊,对吗?你逃不了的……”
第271章 祝家小姐
入秋后的北魏京城,被秋后凉意侵袭,比夏日舒心了不少。
京城街道依旧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完全没有因为西漠的乱子还影响半分,确切的说,北魏这边还没有收到西漠改朝换代的任何消息。
清晨时分,一辆看起来朴素不起眼的马车,缓缓驶过长街,最后停在了一处府门前。
一个中年嬷嬷从马车上下来,府门外留守的小厮一瞧着她,赶紧上前相迎:“箬嬷嬷,您亲自驾临,我祝府真是蓬荜生辉啊。”
这位箬嬷嬷是当今魏帝的姐姐大长公主的贴身嬷嬷,跟在大长公主身边多年,见她如见公主。
自然是要给面子了。
小厮又道:“可是我家大人还在外面,您要不……”
箬嬷嬷笑着,拿出了一张帖子。
“我不找你家大人,这帖子是送去给您家小姐的,三日后,我们公主设赏菊宴,邀请府中小姐前来。”
小厮诚惶诚恐地伸出双手接过,亲自送箬嬷嬷上马车。
这时斜对面茶楼,传出议论声。
“这祝大人真是好大的派头,连大长公主也派了近身嬷嬷给他府中女眷送帖子。”
旁边的人道:“你才刚到京城,当然不知道这位祝大人如今在朝堂上多么的炙手可热!”
“一月前淮河水患,文武百官都没法子,魏帝拨了好几次灾银子下去也无济于事,着急得不行,只能放出皇榜,在民间寻找良策。”
那人惊诧地问:“难道是这位祝大人上呈了好法子?”
“那是当然!祝大人才亲赴淮河不到半月,水患就得以控制,灾民也被安置妥当。魏帝后来才知道,这位祝大人当年便是进过殿试的科举才子,当年也是风靡整个京城的存在。天子一时高兴,就想破例让他直接进内阁!”
“然后呢然后呢!”四周的茶客们纷纷竖起耳朵。
那人一摊手。
“可人家不受啊,只要了一个在户部的闲散差事,虽然有五品,但还没七品的巡城军有权势呢。”
众人听得一愣一愣,他们都只知道京城里多出了个姓祝的人家,现在才晓得里面住着的是这样的人物。
如此不贪权势的官员,还真是少见啊!
“虽然祝大人官位不高,但拉拢他的人却能从城南排到城北,瞧,这不连大长公主也送帖子来了?”
茶楼里议论纷纷,已经一个月了,关于祝嵘祝大人的事迹依旧在传扬。
相比较外面的热闹,祝府里倒是幽静的很。
小厮得了帖子,急匆匆送去了后院。
“大长公主送来的?”一个年约十六七岁的少女,惊诧地站起身,激动极了。
虽然年幼,但这姑娘打扮得却是花枝招展,恨不得把自已的珠钗配饰全部往头上戴。身子明明瘦瘦小小,这脑袋看着倒是有十斤重。
旁边的中年妇人放下茶杯:“雪儿,注意自已的行为举止,如今你已经是京城里的权贵小姐了,和以前在镇上可不一样。”
妇人的行为举止是要好些,但头上也一样戴满了钗子坠子。
祝冬雪上前挽着娘亲的手臂:“娘,赶紧给我准备几身好看的衣服,我这一次在赏菊宴上一定要艳压群芳!”
严氏摸了摸女儿的脑袋:“那是当然了,等你大哥回来我就给他说。”
祝冬雪正在兴奋劲儿上,突然看到院外走过的一个婢女身影,脸顿时黑了:“娘!宴会的事不许告诉那个野丫头!我不管,只能我一个人去参加宴会!”
严氏赶紧捂住她的嘴:“别一口一个野丫头的,小心被你大哥听了去。”
说起这事严氏也直皱眉头,前段时间失踪了大半年的祝嵘,在京城摘得皇榜,治理好了水患得了一个朝中职位,他们一家子也跟着鸡犬升天,举家搬迁来了京城。
本是好事的。
谁曾想,半路却杀出了一个祝家小姐!
第272章 她等得够久了
祝嵘说,那是他爹外室的女儿,既然都要去京城,便一块儿接去。
对此严氏倒是没有怀疑,毕竟她当初也是祝嵘父亲养在外面的人,后来祝嵘母亲去世得早,她才被当成继室接了回来。
如今祝嵘是户部官员,性子也不好相与,她又是个当后娘的,家中大小的事基本都得倚靠他。
严氏也不敢和他撕破脸,便同意接了回来。
左不过就是丫头,祝嵘一天到晚忙着外面的事,能有几时回来?到时候大不了给她说个媒,把人嫁出去了便是。
此刻严氏看着眼前闹腾的女儿,想了想,还是道:“雪儿,你担心这些做什么,你这般的容颜,能被她给比了去?”
祝冬雪原本还撇着嘴,一听到严氏的话,又笑了。
“可不是!她去了,正好给本小姐当绿叶!”
“娘,可说好了,不许给她做新衣裳!”
严氏安抚着女儿,表面答应,心中却不敢真的做的这么明显,只让人送了一些看起来不错,却陈旧的料子过去。
西风阁。
料子送来时,窗边的女子正在海棠树下静静看书。
一道骂骂咧咧的声音从外传来:“哼!这料子一看就旧了,当我们二小姐是叫花子吗?随意糊弄糊弄就行了?”
送料子来的管家虚伪笑着:“哎呀,如今大人才来京城,库房哪里有那么多闲散银子,还请二小姐体谅体谅。”